1、 六年级 上 册 语文 学科第 3 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名称心灵之歌单元序号3 单 元 教 材分 析生活处处有真情。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2、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56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单 元 学 情分 析本组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围绕本组主题,口语交际安排了“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本组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引导学生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阅读加拿大作者蒙格玛丽绿山墙的安妮等作品,引导学
3、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人间真情,熏陶学生的情操。 单 元 教 学目 标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单 元教 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单元教学内容课时数9穷人2课时10、别饿坏了那匹马1课时11、唯一的听众 1课时12、用心灵去倾听1课听 口语交际与习作 3课时 回顾拓展三2课时教 学 设 计
4、教学课题9、穷人教学课时2备课教师周爱萍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3.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4. 练习续写课文。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教学难点练习续写课文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课件授课时间年 月 日教 学 流 程个性设计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解题1. 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课文为什么用
5、“穷人”做题目?2. 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3.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
6、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课件出示: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孩子们没有_;吃的是_,菜_鱼。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
7、!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垂下来。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包住他们的小脚。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四、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1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师: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二、理解:“穷”人(精神上的富有)2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3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善良、爱帮助人、勤
8、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穷人!4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5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三、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课件出示:(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1)桑娜沉思
9、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2)她忐忑不安地想: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展示出来呢?抽生读。(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
10、,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质。(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读了人物对话的句子,我们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所感动。自己都过得不容易,还要领养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实在让人感动。)(3)同桌分角色读。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
11、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4)课件出示:“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个熬字说明什么?(他为了抚养邻居家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劳动。他与妻子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4小结: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三、小结全文、续写课文1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
12、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2学生续写。3、 学生交流续写,评价作品。四、推荐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作 业设 计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二、活学活用(在句中用上本课词语)。1、小红,你_在那小声嘟囔什么?2、太险了!谁站在这儿都会感到_的。3、我的心里_,像大海在翻腾。4、_!不干好事,被警察抓了,活该!5、他这会儿心里像揣着一只兔子,_的!三、分清敌友。抱怨()张罗()探望()保佑()顾惜()照顾()四、句式辨析(填序号)。A、陈述句
13、B、疑问句C、感叹句D、祈使句1、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2、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3、快去!别等他们醒来!()4、唉!她死得好惨哪!()五、巧妙关联(关联词语填空)。1、()夫妻俩心地都很善良,()在收养孩子的问题上想法才会不谋而合。2、()替两个孩子担心,倒()干脆把他们都收养过来。3、夫妻俩()自己多受点罪,()愿意看着两个可怜的孩子没有人照顾。4、()自己家的日子已经够苦的了,渔夫夫妻俩()决定要收养邻居家的两个孤儿。5、渔夫夫妇认为,()还有一口气活着,()绝不能看着两个失去爹娘的孩子没有人照顾。六、标点妙用(辨析省略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A、表示思维的跳跃B、表示
14、说话的断续C、表示话题的转换D、表示次数的递增1、古老的钟声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2、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3、步,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4、我我嘛缝缝补补()七、内容梳理(课文回放)。1、穷人_国作家_写的一篇_。文章记叙了_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_统治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_美好品质。本课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表现_;二是赞颂_。2、穷人全文以_为主线,围绕_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_?_?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板 书设 计 穷 人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
15、也要帮助别人(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课 后反 思教学亮点各种朗读方式的运用较成功,学生的兴趣也浓,对帮助课文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不足之处讲读课文的时间花费较多,时间没分配好。改进措施教 学 设 计教学课题10、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课时1备课教师周爱萍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教学准备搜集相关事例、课件。授课时间年 月 日教 学 流 程个性设计 一课时一、导
16、入谈话: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3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1)谁欺骗谁?(2)为什么欺骗?(3)怎么骗?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3反馈交流。(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3)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A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17、(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C“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D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
18、“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3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4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5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四、总结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五、联系课文内容,续写一个片段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
19、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间明白了。作 业设 计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瘦削(xioxu)挣扎(zhnzhn)强制(qinqin)瞥见(pipi)立即(jj)冲着(chnchn)三、填字解义。()之大吉:_不()分说:_刻骨()心:_吱呀()响:_一如()往:_羞愧不():_四、活学活用(用上本课的四字词语)1我现在_,穷得买一口水的钱都没有。2这地方真美,令所有的游人都_。3窃读时那种_的心情,是无法言表的。4他是真伤心了,你看他_的样子。5他这会儿_的,样子挺吓人的。6经他一指点,我顿时_,有了主张。五
20、、用“然”字组五个词,分别用在句子里。1()后面有人就住了我的衣领。2姑娘一脸(),不知他说的什么意思。3拿着马草换来的钱,我()地坐下来读书。4()抬头拭泪时,发现他正注视着我。5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做着自己的事。六、内容梳理(课文回放)。1以后每天,当我背着马草来到书摊时,他便冲里屋叫道:“碧云,快把马草提进去,别饿坏了那匹马。”这是课文中第_次出现“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残疾青年这样说的目的是既是暗示碧云_,更是说给“我”听的,目的是_。残疾青年在给妹妹说这句话时语带双关,“那匹马”实际上指的是_,“饿坏了”则是指_。2对号入座(将人物及品质连线)。乐于助人作者善解人意父亲酷爱读书碧
21、云姑娘善良正直残疾青年七、句子加工厂。1孩子看书又不是什么坏事!(改成反问句)_2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怎么过日子。(陈述句)_3攥着一把毛票,我立即马上奔向书摊。(该病句)_4父亲的两巴掌不由分说地抽打在我的脸上。(缩句)_板 书设 计别饿坏了那匹马残疾青年热心、善良爱读书、诚实、有志气课 后反 思教学亮点放手让学生自学,老师适当指导运用得还较成功。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巧妙地谋篇布局的方法还不够改进措施教 学 设 计教学课题11、唯一的听众教学课时2备课教师周爱萍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
22、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2、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教学难点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教学准备有关课件授课时间年 月 日教 学 流 程个性设计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问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2、汇报交流。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2、再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四、以点带面,品味全文
23、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课件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1)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读一
24、读。“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a谈谈体会: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b练习读好这三句话。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老人在默默地鼓励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2)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谢、称赞)在老人耐心热情
25、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信心倍增,行动、心理均发生变化)(3)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引导体会“手指悄悄打着节奏”等隐含的信息。(琴艺长进)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教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引读:“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
26、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读文章最后两句。引读最后一段:“后来,拉小提琴成了”三、读写结合,拓展延伸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课件出示: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
27、地望着我,仿佛在说3、交流所写的内容,简单评议作 业设 计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尽管(jnjn)沮丧(snsn)仪式(yy)溜走(lili)三、字典检索。“透”字用音序查字法查音序_,用部首查字法查_部,其书写时的笔顺规则是_。该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通过泄露极度显露达到充分的程度。请为句中的“透”字选择解释。(填序号)1他的脸白里透红。()2他伤心透了。()3你给他透个信儿过去。()4我浑身上下让雨水给浇透了。()5阳光透过叶的缝隙照射到地面上。()四、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1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2灰心失望。()3智力
28、低下。()4走路脚步放得非常轻。()5众所仰望的名声。()五、臭味相投(写近义词)。庄重()打扰()介意()感受()羞愧()毕竟()洋溢()声望()六、佳句赏析。1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文章开头直接点明父亲和妹妹的做法,为下文“我”_作了铺垫,同时也与下文_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侧面赞美了_。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这句话写出了_,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心情。沙沙的足音在“我”听来,竟成了一曲悠悠的小令,形象地说明_。3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句子用“唯一”来修饰限制“听众”,有“_
29、”的意思。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我”唯独想起的是这位自称“耳聋”的老人,表明_。句子写出了“我”对老人的_,同时点明了_。七、内容梳理(课文回放)。唯一的听众记叙了我在一位_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_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众的教授的_之情。板 书设 计板书设计:课 后反 思教学亮点读题、解题、质疑,培养读文质疑思索的学习习惯我认为运用得还较成功,现在学生们都基本上能根据题目自己提一些问题了。不足之处对老教授的几处神情描写的理解还不够,学生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改进措施教 学 设 计教学课题12*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课
30、时1备课教师周爱萍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教学难点1、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课件授课时间年 月 日教 学 流 程个性设计一、谈话揭题1、教师: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人间处处有
31、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地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请打开课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二、初读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划下来。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引导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发言)三、研读感悟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1)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
32、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2)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最可亲近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3)学生交流谈感受。(4)接线员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面对我的求助,如果换了其他人,可能会怎样做?(不予理睬、粗暴打断)苏珊却不是这样,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心。(5)再次齐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引读: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同学们,生活就是这
33、样,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3、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知你发现了没有?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讨论: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怕我伤心、难过;要我乐观对待生活)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_。5、交流练笔。四、总结深化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用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一根电话线让我们心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课件出示):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
34、是爱的表情!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2、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作 业设 计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的确(dd)出差(chich)着迷(zhuzho)召唤(zhozho)乘机(chnchn)待着(didi)谋面(mum)兴奋(xnxn)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拔()密()槽()辛()拨()蜜()糟()幸()四、添枝加叶(填上适当的词语)。()的嗓音()的声音()的仪式()的小鸟()的眼神()的小鸟()地歌唱()地解答()地想念()地望着()地坐着()地忍着五、活学活用(用适
35、当的词语)。1字典是一位_的老师,能随时给我们提供学习帮助。2这次考了两个100分,他_地走在回家的路上。3它躺在那儿_,该不会睡着了吧?4他受了很大的委屈,禁不住_起来。5只有_,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六、佳句赏析。1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从“耐心”和“一遍遍”两个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_。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从这个句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珊_的品质。3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谋面”就是_的意思,用“_”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_。七、内容梳理(课文回放)。1本文来源于西班牙的_,我国_翻译
36、并刊登了本文。课文课文采用_的视角观察事物,真实地记录了_,赞美了_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_之情。2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如,第十四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七自然段“_”照应;第十五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五自然段“_”照应;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十自然段“_”照应。这样写,使得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板 书设 计 课 后反 思教学亮点学生自学能力在慢慢加强,课文内容基本上能够读懂并学会了梳理。不足之处开口发言的能力不够,有待加强改进措施教 学 设 计教学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课时3备课教师周爱萍
37、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教学重点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教学难点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教学准备课件授课时间年 月 日教 学 流 程个性设计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一、读题引入1、读课本“口语交际”,理解辩题。2、确定观点,准备辩论先确定自己是持反对还是赞成的观点,再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准备5分钟。小组辩论(1)八人为一组,进行辩论,每组推荐一人准备参加全班辩论。(2)辩手根据同伴的提示,对自己的发言进行补充修改。班级辩论(1)说明要求:在辩论中要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得体,阐述观点要言之有理等。(2)分组:根据所持观点将全班分为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