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编号课 题测量整理与复习课 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地对测量的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掌握。2、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谈话导入1前面我们学习了“测量”这一单元,大家了解了有关测量的哪些知识?二、交流展示:(1)小组交流小组交流讨论一下,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都整理了哪些内容?然后根据交流,讨论完善自己的作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同时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并且选出几份整理方法不同、比较全面的作品以备展示)(2)展示师点名,选出几名同学
2、上台展示自己整理的内容(找两三名学生即可)要求:(1)展示过程中,说一说自己整理了哪些内容?采用了什么样的整理方法?三、我会填1.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指名说,并说出想法。四、我会选1独立完成。2.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么选的,为什么这样选?3.小组汇报展示,其他组补充,提问。五、我会用1.相信大家对这一单元的知识又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2.独立练习3.指名板演4.批改纠错重 难 点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灵活的运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准 备教学过程1.我们学习了“测量”这一单元,大家了解了有关测量的哪些知识?请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在下
3、面的方框内。1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都是( )单位,千克、克、吨都是( )单位。2小青走800米用了8分钟,平均每分钟走( )米。3 5厘米=( )毫米 3000千克=( )吨500毫米=( )厘米 4300千克=( )吨( )千克4 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两圈长( )米,还差( )米是1千米。5一根蜡烛长1分米2厘米,点燃一会后燃去了5厘米,还剩( )厘米。1.苗苗的身高是142( )。 A厘米 B分米 C米2.一个鸡蛋约重70( )。 A吨 B克 C千克3.1千克和1千米比较( )。 A1千克大 B1千米大 C无法比较4.数学课本的宽是147( )。 A毫米 B厘米 C分米5
4、.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4000( )。A:克 B:吨 C:千克1.熊妈妈给小熊出了一道题:有一根80厘米长的铁丝,让小熊按每段8厘米的要求剪,在剪之前要先算一算,可以剪多少段?要剪几次?2.刘星离开家到学校上学,已经走了380米,还有620米就到学校了,刘星家离学校多少米?合多少千米?3.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现在有20名顾客,平均体重为60千克,他们能同时乘坐电梯吗?课后反思课时编号课 题不进位加法课 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计算法则,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总结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并通过训练实现熟练计算连续进位加法。情感与态度:
5、培养学生迁移的思想,能充分利用旧知识。重 难 点能正确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的加法。准 备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4+3+1 7+4+1 8+9+1 8+7+19+7+1 6+4+1 7+6+1 6+5+1 8+3+12、用竖式计算:36+57 48+34 56+29 48+37 找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二、探究新知1、出示课本第15页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2、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进行简单介绍。3、引导学生看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你能看着这张统计表,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4、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解答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98+25。”5、你会算吗?试试看,让学生独立试算,再指名板演,并口述计算过程。6、教师小结:像这样连续进位的加法在计算时要特别注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三、实践应用1、完成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指名说一说进位的过程。2、完成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连线后,再集体讲评。3、第2题,先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解答。4、第3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解答书本的第1问,再引导学生独立提出不同的问题。5、作业:练习四第2、3题做在练习本上。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2、师总结。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