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执教者:夹江一小 刘华丽课 题 去年的树 课 时第 二 课时备课时间 月 日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 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 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教学准备及手段 课件教 学 流 程课题组点评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 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
2、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2揭题: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2交流初读心得。 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了?你的收获,你的疑问,你的感受等等,都可以说。 A为什么要唱起去年唱过的歌?题目为什么用“去年的树”?等等。 B疑问:破折号的意思,为什么用“落”? C感受:为小鸟的友情、诚信感动,为人类的乱砍滥伐愤慨,为大树的牺牲精神感动等。 (着重引导A。)收获:根据课后问题提示,说出课文大概内容。词语:煤油 灯(词义:实物演示)、伐木人(词义:伐即砍。在本子上写一个“伐”字)、 融(字形、字音)。 3小
3、结: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 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一)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中多次写到了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吗? 1是好朋友。 2又来找他的好朋友大树了。 3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读读书,把这些重要的词句画下来。 (二)交流。 1“天天”一句。 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啊!读。 2分别时的对话。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听出鸟儿和树分别时的心情了吗?(伤心或乐观、难舍难分。) 自由找朋友练读、指名、男女生读。 小结:分别
4、时是那么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3怎么找的语句。 为了找到自己朝思夜想的好朋友,他是怎么样找的?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心急如焚、坚定不移地找,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4出示小鸟问的三句话。 (1)“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任选一句自由练,指名读。 你着急了。 你在为大树担心。 你体会得真好。 你是那么迫切地要找到你的好朋友大树。 这回,咱们都是正焦急地寻找朋友的小鸟了,让我们一起读。 1)读着读着,谁被小鸟的真情感动了?来,请刚才在练习表演时演小鸟的同学上来。你
5、们就是那只小鸟了。你们在教室里边飞边询问着你的好朋友大树,想让谁做你的配角跟你对话,你就可以在谁的跟前停下来。 2)学生做小鸟,自找合作伙伴练读。 3)小鸟,你找到朋友大树了吗?找不到朋友,小鸟都快急疯了。让我们再一起读这三句话。 4)教师采访“小鸟”。(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里怎么想?你在心里呼唤大树是吗?怎么呼唤的?) 5)总结: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是那样焦急、担心、急切,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四、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a图: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b这回,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和疑问了? (交流:为什么“睁大眼睛,盯”?为什么又唱起去年唱过的歌?为
6、什么用了两个“看”?) 让我们互相之间尽情地交流、对话吧。你可以提问题,也可以解答别人的问题。 这两个“看”,饱含了多少真情、多少留恋啊。 他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往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大树。多么守信的小鸟啊。 小鸟是多么留恋自己的朋友,他舍不得离开。同学们,这会儿,你就是那只小鸟,你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已化为灯火的好朋友大树。此时此刻,引读课文最后一段,把小鸟换成“我”,再指导读第二遍。(你们的朗读,把我的心也深深打动了。你们是这么读的“睁大眼睛、盯、看、又看”,再动情地读一次好吗?) 采访:亲爱的小鸟,你现在终于看到朋友了,你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想说什么?(指名说。)你要走了,可
7、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什么?(再指名说。) 你们真是守信、重情的小鸟啊。 总结: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你想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 五、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交流(大树、伐木人、作者等身份
8、,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 六、回归课题,升华理解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了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巧妙的导入新课。 “读”作为一种教学思想的存在,有多重意义。初读课文,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在读中质疑,在疑中思考,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生字。 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感受大树和小鸟是好朋友的句子。无论什么方式的读,都应有明确的目标。目标
9、明确了,才能把握方向,有话可说,才能将“读”的训练落到实处。 学生在读中思考,在交流中释疑,从而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此处的读加深了学生对小鸟与大树友谊的理解。读不能只为读而读,停留在表面,第三次“读”的训练,体会小鸟寻找朋友那种焦急、坚定不移的感情,更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情景对话,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这一次次对话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后的解读,学生在读中思,思中悟。此次的拓展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学生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思维得到升华。学生在一次次的读中,进入了课文角色,将自己心中的想,对文中人物的情感真实地进行流露,这样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感情。再次的读,是对文意的升华,是对文章内容深入理解
10、后的再次颂读。板书设计:去年的树 鸟 朋友 树 爱树、护树 保护环境教学后记:去年的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角色朗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个对话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因此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
11、步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小鸟和大树的对话,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大树时的焦急与艰辛。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歌给树听这一部分。这里有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最后我还在这里安排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本课的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
12、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课虽已尘埃落定,课堂上不能忽略的细节让我更为难忘,也促使我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了一些问题。对文本多元解读时,正确把握教学的主导倾向。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老师和学生从这个童话中读出了小鸟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读出了大树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读出了对伐木人乱砍树木的愤慨,读出了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感悟这些多元解读,价值取向积极健康,应该说都是可以的。不过我们又要看到,作者写作总有他的主导倾向。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对多方面的感受充分展开,所以,我们在对作品多元解读
13、时,还得考虑教学的主导倾向。 品味去年的树,一种哀婉动人的心绪会萦绕在我们心头,久久挥之不去。究竟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去年的树是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但它的构思却与众不同:故事刚交待了鸟儿和树的友谊,树就从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叙述主线完全落在了鸟儿身上,让鸟儿信守诺言,去追寻树的踪迹。故事的结局让我们心灵震颤鸟儿找到的已经不是当年枝叶繁茂的大树,而是朋友的躯体点燃的灯火,尽管这样,鸟儿还是对灯火唱起了歌。这个故事打动我们的不只是鸟儿的信守诺言,而是一种生死不渝的友谊。当友谊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就成为感人肺腑的永恒情怀,成为巨大的精神力量。我觉得这是这个童话人文内涵的主导倾向,它有别于其他歌颂友谊
14、的课文,具有独到的教育价值。 当我第一遍读文本时,我觉得这篇作品的主旨在“环保”上:要爱护树木,保护树木,不应该乱加砍伐。但再读几遍后,我认为作为文学作品,这篇童话更为重要的,在于非常生动地叙写并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深厚的爱意、纯真忠诚的友谊。小鸟对着灯火歌唱着,树变成火柴,这是有形的,可是当变成火光,就是无形的,小鸟为什么还要歌唱?小鸟对着不可触摸的,已经飘逝的火光唱歌,明明知道它已经不会回答了。这是尽心,这是牵挂,这是深厚的爱意,这是纯真的友谊,这是对自己的爱负责。”虽然我对文本的解读是到位的,但在教学中,对引导学生体会小鸟的信守诺言做得不到位,感觉太突兀了,学生还不明白。 总之,教无定法,但教学又是有规律的。通过此次活动,我从去年的树这一课的设计和教学中悟出了一些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方法,对改进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