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年级学科九年级化学课型:新授课 备课时间:9月4日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3)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化学变化那些是物理变化。过程 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会搜集资料,提高对信息的获取能力。情感态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渴望热情,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
2、学习化学的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理解物质的两种性质。教学难点物理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的生成。教学流程导航台知识链接引入(经验引入法)同学们再上课之前老师先问你们几个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们都知道的家里用的铁锅如果没有洗干净,或者长期用它来装水,过不多久你们就会看到他生锈,纸燃尽后就成了灰,冬天下雪的时候你发现放在外面的水变成了冰,铁丝轻轻一折它就形变了,烧开水的时候你会你掀开壶盖会发现壶盖上有小水珠。这些东西是不是与它原来的样子不相同了?那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相同了的呢?学生回答(。) 好现在让我们带着你们的猜想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演示实验:
3、水的沸腾、胆矾的研碎。 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过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再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3 演示实验14 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描述吗?请把观察到的现象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描述: 1.反应前后物质的颜色; 2.反应前后物质的状态。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
4、特征? 师生共同归纳以上前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后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出示图片: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出示练习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 演示实验:观察氧气、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 讲解: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
5、: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课堂整理:【提问】学完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课堂反馈: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们常常见到下列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菜刀生锈 B、衣橱中放置卫生球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C、食物腐败 D、天然气燃烧2、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燃烧 B、食物腐败 C、冰融化 D、钢铁生锈 3、下列叙述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在-183
6、时变为淡蓝色液体C、氧气不易溶于水 D、氧气能与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硫4、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 ( )A、只有物理变化 B、只有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5、硫在氧气中燃烧,最能说明了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 )A、比空气中燃烧更旺 B、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6、下列描述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有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1)钢铁生锈 (2)铝箔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3)红磷可以燃烧 (4)纸张燃烧 7、 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新的金属做了以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
7、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它在水面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阅读后,请你归纳出这种金属四点性质。 ; ; ; 。布置作业:学生倾听,思考,举例: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慢慢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放热等。 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 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实验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 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 描述实验现象; 倾听。 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
8、化叫做物理变化。 2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观看思考,并举例。 学生回答。观察、归纳、比较两物质性质的异同,归纳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概念。 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2 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3
9、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例如: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等等。 根据上述实例总结 引导总结本课题内容要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学生活动畅所欲言倾听,理解。总结,体会。化学性质:1、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2、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 化学变化:描述的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了的过程. 如,木材燃烧了,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化学性质:
10、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 如木材能燃烧,石灰石与盐酸能反应。3、常见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物理性质:1、定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2、特性: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磁性等。3、例子: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金属具有延展性。引导学生探究,激发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 通过答抢,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体验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
11、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 适当开发课程资源,使学生对性质有更深刻的了解。 板书设计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
12、淀等 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二、物质的性质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2、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教学反思 这节课涉及到的实验有,水沸腾的实验、研磨胆矾及将胆矾溶于水的实验、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实验及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在四组实验中,由同学们自己通过现象得出结论,四组实验中得前两组和后两组的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生成,这一点学生很容易达成共识。接着在告诉他们,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这样让学生把化学变化和有新物质生成之间划等号就容易理解了,性质和变化的区别在于,性质是静态的而变化是动态的,这一点不太容易理解。 这节课的有点在于,通过实验完全的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别开来,缺点是没有很好的解释清楚性质和变化的不同,只有在学生以后的学习中慢慢体会。相关中考试题(2012)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 粮食酿酒 B铁钉生锈 C蜡烛燃烧 D水的蒸发 (2013)1、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利用化学反应获得能源的是 A. 风力发电 B.水力发电C.火力发电 D.太阳能发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