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摘要IAbstractII一、居民储蓄概述1二、我国居民储蓄历史及现状1三、影响居民高储蓄的因素分析2(一)国内生产总值()2(二)居民可支配收入2(三)利率3(四)消费信贷制度及消费观念5(五)居民的传统储蓄观念和心态6(六)社会保障制度6四、高储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6(一)高储蓄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6(二)高储蓄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8五、关于改善居民高储蓄问题的政策建议8(一)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8(二)改善投融资市场环境9(三)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9(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10结论11参考文献:12致谢13 13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城乡居民储
2、蓄存款更是迅猛增长,并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占目前国内生产总值半数的居民储蓄存款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是资金的后备力量和保证。据此可以看出国民生活水平、国家稳定状态、城乡发展差别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高储蓄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充足的资金来源,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很大挑战,例如我国国内储蓄水平远高于投资水平,给投资造成巨大的效率损失。本文对导致居民高储蓄现象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居民可支配收入、GDP总额、消费信贷水平、利率和文化性因素、社会保障制度,并针对如何保持合理规模、适度居民储蓄以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
3、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和建议。关键字:高储蓄;经济发展;利率;投资 Abstract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Peoples income level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Savings deposits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s more swift and violent growth, And Chinas econom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peo
4、ples attention in life. Current GDP accounted for half of the savings deposits of residents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play a decisive role, Capital reserve force and guarantee. Through this figure can peep the national living standard,state steady stat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difference and i
5、mpetus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High savings to our country economy development brings sufficient capital source, is to support rapid economic growth momentum, at the same time, to our country economy development brings great challenge. For example, Chinas domestic savings levels much hi
6、gher than the level of investment, to cause great loss of efficiency of investment. This paper led to the high-saving phenomenon and analyses the main factors, these factors mainly include, the disposable income of residents, total GDP, consumer credit level, Interest rate, cultural factors, social
7、security system. And according to how to maintain the reasonable scale, moderate savings in order to promote sustained, rapid, healthy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some personal view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 High savings;Economic development;interest rate;investment一、居民储蓄概述储蓄定义:其实质为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去个人消费的差额
8、。具体的实物形态分为金融储蓄和实物储蓄。其中包括现金、存款及各种有价证券属于金融储蓄;本期购买的各种耐用消费品及住房等非一次性损耗的商品扣除折旧后余额的增加量属于实物储蓄。居民将收入和差额用于储蓄的行为进行投资的方式就叫做居民储蓄行为。二、我国居民储蓄历史及现状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居民储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国居民储蓄存款已经从1978年的210.6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303093.01亿元。我国居民储蓄持续快速增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储蓄率持续偏高,另一方面,居民储蓄额快速增长,且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以下是从1978年至2010年,我国居民
9、储蓄存款的具体情况:图(1)1990年至2009年的居民储蓄增长情图(2)1978年至2010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情况由图可清晰看到,从1990年以后我国居民储蓄一直保持一个迅猛飙升的趋势,储蓄额不断壮大,储蓄率迅速升高。三、影响居民高储蓄的因素分析(一)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保持增长趋势,2012年1月,
10、国家统计局公布2011年重要经济数据,其中GDP增长9.2% ,基本符合预期。在一定程度上,GDP的增加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在可支配收入增加的速度大于消费增长的速度的情况下,则导致储蓄增加。(二)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是把可支配收入中暂时不用于消费的那部分存入银行或购买有价证券。所以可以说可支配收入是储蓄的源泉。近年来,随着在居民收入中居民储蓄比重的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对储蓄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理论,认为居民储蓄直接依赖于当前可支配收入。储蓄和收入之间的关系表达为:S=a+sYd(期中S为储蓄,Yd为可支配收入,a为常量)居民收入水平对居民储蓄有显著的正影响。图3是19
11、78到2001年间,我国居民储蓄随收入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全体居民收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居民储蓄除了个别年份有波动外,大趋势上是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且在1999年达到近几年的最大值3927亿元。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以17.8的平均速度增长,为储蓄的增加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图3 1978到2001年间,居民储蓄随收入的变化情况(三)利率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我国经济的基础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从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按照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利率对储蓄的作
12、用是单一的、正方向的、十分有力的。所谓单一和正方向就是指利率对储蓄的作用只有一个,即利率的提高可以刺激储蓄、抑制消费;利率的降低则抑制储蓄,刺激消费。一直以来,我国利率基本处于不断下调状态。以下是从1990年至2011年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调整图:图4 一年期利率调整图根据1990年到2011年的储蓄额Y,运用Eviews软件做出利率r与居民储蓄额Y之间的散点图:图()图(4)利率r与居民储蓄额Y之间的散点图图中 SERO1表示储蓄额Y,SERO2表示一年期存款利率r。从图中可以看出利率r与储蓄Y并无明显关系。现阶段,我国居民存款利率效应综合利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效果,两者相互抵消,且收
13、入效应效果更强,因此从某个角度看,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利率是负向的,同时也是微弱的。我国目前正大力实行货币政策工具,以求保证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但是在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中的利率政策对于减少储蓄额、刺激消费并无明显作用。存款利率一直在下调,但却不影响居民储蓄的积极性,储蓄额仍然不断壮大。因此,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居民存款与利率的负相关性,但更多应该考虑其他政策调节储蓄、刺激消费。(四)消费信贷制度及消费观念消费信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是商业银行用于自然人个人消费的贷款。个人消费信贷的开办,改变了传统个人向银行直接借贷的债权债务关系,打破了单向融资的局限性。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业主要从事以企业客户为
14、对象的批发性信贷业务,消费信贷尚处于起步阶段,银行还缺乏以千家万户为对象的消费信贷业务的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因此,银行在发放消费贷款时对风险不得不严加防范,对贷款条件及手续规定甚为严格,对每一笔贷款都要求抵押担保、评估、保险,致使贷款申办程序手续繁杂,不仅给借款人带来诸多不便,而且也增加了借款人的交易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信贷发展水平甚为落后,消费信贷的不完善抑制了居民消费能力,从另一角度看也就促进了储蓄的增加。(五)居民的传统储蓄观念和心态目前,在中国几千年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我国老百姓在资金分配方面依然以积累为主,中国人重视亲情,年轻人会为赡养父母储蓄或者结婚买房储蓄,而父母也会为
15、子女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进行储蓄。虽然高风险能带来高收益,但是大部分中国人不愿意把可支配收入投入高风险的金融市场获利,而是存入银行,以备生活中的各种不时之需。尽管中央银行数次调低存款利率且开征利息税,但是私人存款数额依然居高不下。这说明传统储蓄的观念已经在居民心中根深蒂固。(六)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一词最早出现在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中,一次大战后,德国、奥地利、英国、美国等工业化国家先后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而中国直到1951,政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试行)(1953修订),才标志着中国保险制度的诞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保险制度起步晚,存
16、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窄、社会保障基金的供给不足、社会保障法制的不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存在漏洞。数据表明,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覆盖平均覆盖率达60%以上,发达国家达70%以上,而我国的社会保障覆盖率仅为30%。当一国政府不能为其国民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时,考虑到个人生老病死及其抚养老人、育子女的一系列费用,人们不得不将可支配收入中扣除必需消费外的绝大部分钱作为储蓄存入银行,以防日后的各种不时之需。这种预防性需求也是导致我国居民储蓄庞大的原因之一。四、高储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储蓄是消费后节余的货币收入,正是多年来高储蓄支撑高投资、高增长,才使我国经济出现腾飞。可以看出,
17、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储蓄与消费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所以,如果储蓄与消费两者比例关系协调,则对经济发展极为有利,反之,则会形成国民经济发展的障碍。(一)高储蓄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1通过银行把众多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满足国家重点建设的需要。高储蓄率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资金来源,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2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保证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强了银行的稳定性。从银行角度而言,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背负大量不良资产的同时还能正常运转,其原因也在于储蓄率居高不下,银行有源源不断的社会资金流入。当前银行已有和已剥离尚未处理的不良资产、证券和非证券资产损失、保险业的投资损失和利差损失等积
18、累的数额巨大,很难消化,如果不是高储蓄率的支撑,金融的运行和平衡就被打破。3高储蓄率伴随着高投资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最近10年间,中国以远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率,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最根本原因在于高投资是以充分的国内储蓄为保障。储蓄是投资的来源,有了充足的资金供给,加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存在着巨大的投资需求,在外部条件上形成了投资率上涨的压力。而投资正是我国经济近几年实现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动力。(图5)GDP总量与GDP增速4巨大的储蓄是保证我国GDP增长的重要条件。近年来我国GDP飞速增长:从2001到2010年GDP增长速度与增长量国民收入从支出的角度看
19、等于消费、储蓄、政府净收入和本国居民对国人的支付的总和。储蓄增加,自然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计算公式如下:其中,C=私人消费(老百姓花费的总数)S=储蓄(存到银行的钱)T=政府净收入K=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二)高储蓄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高储蓄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储蓄的高增长加大了银行的压力,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而居民的高债权极易形成和加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由于目前我国金融改革还没有到位,金融市场规模偏小,投资渠道狭窄,银行除了贷款给企业,很少有其他渠道来消化存款。从而加大了企业高负债对银行经营的威胁,一旦出现储蓄挤兑,银行会出现支付风险。储蓄转化投资的效率不高,
20、就有可能导致银行业的风险累积。2.储蓄的高增长使我国形成了以银行贷款为主的直接融资格局,而债券和股票市场等间接融资却发展总体滞后,导致直接融资比例过大。结果企业融资高度依赖于银行体系,银行承担了一些本应由金融市场承担的风险,金融风险向银行业集中。3.我国经济中存在投资率较高、出口依赖性较强、消费率偏低等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国的储蓄率过高。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前11个月,我国投资增加27.8%,依然保持高位。而过去几年,我国的储蓄率一直占到GDP的45%左右,这就意味着有很大的资金闲置,造成资金的使用率低下和一定程度上的浪费。4.储蓄与消费反差过大,会严重影响生产和消费。居民储蓄的高增长,
21、意味着消费必将相应的减少,消费品在市场上出现供过于求,生产将出现相应的缩减,如果持续如此将出现市场疲软,经济萎靡。因此,根据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情,我们应该减小储蓄比例、增加内需,扩大投资,保持我国经济在未来长期稳定的增长。五、关于改善居民高储蓄问题的政策建议(一)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储蓄的源泉,也是影响消费、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可支配收入与储蓄、消费、投资成正相关关系。所以如果将降低储蓄率、提高国内消费率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其基本的着力点应该是改善国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应当成为我国今后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着力点。首先要完善有关最低工资标准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督促企业增加劳动
22、报酬的支付。其次,企业应该向现代化企业制度转变,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对低劳动成本的依赖,提高劳动者支付报酬的水平。另外,财政政策应该发挥相应的作用,加速向公共型财政转型,“减税增支”。减少生产税、降低所得税税率。从而达到减少企业成本,降低产品的价格,惠及消费者的效果。增加财政在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为提高国内消费率作出积极的贡献。(二)改善投融资市场环境储蓄作为一种投资手段,给居民带来收益甚少,而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市场才是高收益的重要金融投资市场。然而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不规范不健全,使得大部分居民更倾向于将资金存入风险较小的银行获利,因此利率的下降很难影响储
23、蓄的减少。通过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改变银行间接融资比重过大的状况,借此为居民获取存款利息之外的跟多的资金收入创造条件。因此,完善我国的投融资环境对于经济发展是很有必要的,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使投资者的风险尽量降到最低,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储蓄在投资中的作用。(三)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可支配收入用于居民消费与居民储蓄,二者呈现互为消长的状况。因此,为居民在想消费而又缺乏消费能力的时候提供各种便利,以促进居民消费,对于控制居民储蓄规模来说是很有意义的。消费信贷是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或契约的形式向消费者提供的用于购买商品或劳务的贷款和信用。发展消费信贷有利于提高消费倾向,扩大内
24、需。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国内需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选择,所以有效刺激消费是中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消费品市场已从过去商品短缺、供不应求为主要特征的卖方市场格局向绝大多数商品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转化,并出现了商品相对过剩的现象和通货紧缩的特征,另一方面,居民储蓄率日趋高升,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在这种形势下发展消费信贷,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卖方市场条件下出现的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通过发展消费信贷,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制约消费的政策和观念,居民消费的增长与消费需求结构的升级正是经济规模扩展与经济向更高层次进化的根本推动力。通过消费信贷可以使货币、
25、信贷政策延伸到消费领域,建立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把消费和劳动生产有机起来,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提高人民消费生活水平。目前,我国鼓励消费的政策和环境相对比较落后,所以我们需加大鼓励消费的政策力度。一方面,适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购买力和对未来预期收入的信心;另一方面,积极改善消费环境,尽快调整或取消各种抑制消费的政策规定,并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起步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例如:社会保障部分项目改革滞后、覆盖范围不全、统筹层次偏低、属地原则未能落实、资金的筹措及管理尚不到位、社会化服
26、务发展缓慢等。因此对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大力改革和完善现行管理体制,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加强社会保险资金的筹集与管理。除此之外,还需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发挥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职能作用。如果建立健全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能够让居民病时可以得到良好的医疗救助,不用担心儿女的教育费用,等到老了可以“老有所依,老有所养”,那么能够大大减少居民因各种预防动机导致的储蓄,抑制居民储蓄持续快速增长。结论储蓄作为一种投资手段,给居民带来仅是少量的收益, 因此,完善我国的投融资环境对于经济发展是很有必要的,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尽量使投资者的风险降到最低,营造一个良好的投
27、资环境,充分发挥储蓄那部分资金在投资中的作用。除此之外,发展消费信贷,可以增加有效需求,培育消费热点,活跃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我国鼓励消费的政策和环境相对比较落后,所以我们需加大鼓励消费的政策力度。再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起步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应该大力改革和完善现行管理体制,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加强社会保险资金的筹集与管理,大大减少居民因各种预防动机导致的储蓄,抑制居民储蓄持续快速增长,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参考文献:1J.M.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2003.22张晓峒: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M.天津:南开大学出
28、版社,20043贺菊煌:用基本生长周期模型研究储蓄率与收入增长率的关系平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3)4中大管院,宏观经济学,presentation,中国,高储蓄率5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五版,20106奚衍安、王晓林:对我国利率效应性的分析与对策财经问题研究,19897张璐.胡宏伟 :扩大内需条件下的中国社会保障建设 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8郭金刚、师国敏: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居民消费J经济论坛2002年,2卷9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J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0蔡继明,宏观经济学J人民出版社,200211黎旨远,西方经济学J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2中国管理科学:储蓄投资与中国证券市场多层次性构造,2005年21期,13陈婷.赵杨.谭洁:我国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背景与历程 J -中国国情国力,2010(11)14窦艳芬: 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J -农业经济,2010(6)15 谢渡扬主编:消费信贷指南,地震出版社,2000.716 周雯霞、吴振华:消费信贷利国利民,提速发展正当其时-1999年第6期17赵玉珍:居民消费与利率实证的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5.6致谢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