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教育新版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注意:带是老教材的内容。第一章 水1.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 70% 以上的地球表面,地球可以说是个 大水球 ,地球上的水哺育了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为人类的文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水是一种最宝贵的自然资源。2.海洋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 96.5% ;陆地水占总水量的 3.5% ;还有少量的大气水等。3.水存在于 海洋中 、 陆地上 、 空气中 以及 生物体 内。4.水一般以 固态 、 液态 、 气态 三种形态存在于大自然中。5.水的分类-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1)按物理性质可分为: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
2、2)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咸水 和淡水 。(3)按对生命的作用可分为:生物体内的水和生物体外的水。(4)按存在空间可分为: 海洋水 、大气水和陆地水 。6.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海水是咸的,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物质。平均每1kg海水中含盐类物质35g。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目前最常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是蒸馏法提取淡水。7.陆地水占了地球上所有水量的3.5%,其中大约1%是咸水,咸水主要存在于大陆内部的一些湖泊中,如我国的 青海湖 ,亚欧大陆的里海,中东地区的死海,只有剩余的2.5% 才是陆地上宝贵的淡水。8.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只占淡水总量的0.3% ,它主要包括 江河水 、
3、 淡水湖泊水、 浅层地下水 9.大气中的水数量不多但这部分水却会 成云致雨 、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你根据哪些现象说明大气中有水。下雨、下雪、与雾霜露的形成。10.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倡节约用水?(1)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是咸水,且淡水的主体是无法利用的冰川,可以用淡水只占淡水总量的0.3%。(2)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3)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污染十分严重。 11.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是冰川水。12.利用玻璃杯和冰块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大气中有水。写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证明大气中存在水 。实验器材: 玻璃杯、冰块 。实验过程: (1)把冰块放入干净的烧杯中, (2)观
4、察和记录玻璃杯的外壁有无水珠生成 。实验结论: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杯液化成水珠,证明大气中有水 。13.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从吃西瓜时有很多西瓜汁;吃甘蔗时有甘蔗汁等体验到植物体中有水。14.在测定“种子里含有水分的”实验中,如果要比较不同种子的含水量,应控制相同的变量是不同种子的质量和烘烤时间。把种子倒进干燥清洁的试管里,在酒精灯上均匀烘烤(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不久能看到从试管里冒出的水蒸气在近试管口的管壁上凝结成小水珠,这个实验可以说明种子里含有水。15.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水生植物比陆生植物含水量高,生命活动旺盛不分比不旺盛部分含水量 高,如根尖、嫩梢、幼苗的含水量可达60
5、-90%。16.水母的含水量高达98 %,人体中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0 %,但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含水量不同,如肌肉中含水72 %,血液中含水80%,骨中含水50 %。一般成年人每天排尿约1.5L,通过呼吸和排汗散失水分约0.5-1L,我们每天至少应饮水2-2.5L。17.活动:冰的熔化过程:1、器材:铁架台、铁圈、烧杯、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2、在加热过程中,一旦发现有冰熔化成水,就不时地用玻璃棒搅拌,使烧杯中 冰和水的温度均匀 。3、冰在熔化前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到0Co时冰开始熔化,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吸热,水温上升。画出冰的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1
6、8.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熔化。熔化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熔点。 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物质熔化的条件:温度到达熔点,同时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凝固时的温度叫做这种液体的 凝固点 。 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凝固的条件: 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放热 。 冰变成水是冰的 熔化 现象,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Co。19.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Co 。把一杯0Co的水放到有冰水混合物的的桶中,则杯中的水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温度不变。用质量相同的0Co冰和0Co水冷却食品用 0Co冰的效果好,这是应为冰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冬季的早晨,气温为-5Co,湖面上结了一层冰,则冰的下
7、表面与水面交界处温度为0Co。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化雪时发生熔化现象,雪要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 20.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1、 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2、 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21.已知海波的熔点是48Co,则48Co的海波是什么状态 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 。 22.物质从 液态变成气态 的现象叫汽化。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叫 蒸发 。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 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叫沸腾。23.蒸发的快慢与 液体的温度 、液体表面积大小 、 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有关。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 越大 ,液体上方的空气就动速度 越快 ,蒸发就越快。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蒸发。
8、24.汽化两种方式的异同 蒸发沸腾不同点温度条件任何温度下达到沸点发生位置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剧烈程度缓慢剧烈温度变化制冷温度不变相同点过程都是汽化现象,物质都是由液态变为气态。需求在汽化过程中都要吸热25.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Co。水的沸点与液面上的气压有关,压强越大,沸点 越高 。盐水的沸点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 升高 。26.画出水的沸腾图像和水蒸汽的的液化图像27.水蒸发时要 吸收 热量。所以蒸发具有制冷效果。28.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液化。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增大压强。29.物质从 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过程要 吸热。物质从
9、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过程要 放热 。例举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冬天结冰的衣服变干,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升华)霜的形成,冬天树挂的形成(各两个)。30.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过程是: 熔化、汽化、升华 ,固态液态气态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需要放热的过程是: 凝固、液化、凝华 。31.由于水的蒸发,植物的蒸腾和 降水 ,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 、 大气之间不断的循环,这个过程叫做 水循环 。32.降水 、水汽输送、 蒸发 和沸腾、径流等是水循环过程的四个主要环节。水循环中水的 总量 保持不变,它使水成为可再生资源。水循环过程中产生复杂多变的 天气
10、现象,也带来了 风力 和 水力 的能量资源。但是水循环也会造成降水的时间、空间的不均匀,而形成 洪涝 或 干旱 。33.水循环按其发生的领域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发生在 海洋-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通常称为海陆间水循环;二是发生在 海洋大气 之间的水体运动,通常称为海上内循环;三是发生在 陆地大气 之间的水体运动,通常称为陆上内循环。34.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 ,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35.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它能溶解各种固态的、液态的和气态的物质。天然水是溶液,是混合物。36.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只有 一种
11、物质组成,混合物由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组成。37.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 分散 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均一 、 稳定 的混合物叫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 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 溶质。溶液由 溶质和 溶剂 组成。 即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38.溶质和溶剂是相对而言的,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 量多的一种 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时,习惯上把 水 看作溶剂。通常不指名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 水溶液 。39.把10克蔗糖放入80克水中,过一会儿蔗糖不见了,蔗糖分子均匀地分散到 水 分子中,形成了 蔗糖溶液 ,其中 水 是溶剂, 蔗糖 是溶质。所得的溶液质量是 90 克。40.
12、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药匙的两端分别为大匙和小匙,取用量多时用大匙,取用量少时用小匙。取用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取用。往试管里装固体粉末时,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然后使试管直立,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避免药品占在管口和管壁上 。41.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均一性 、 稳定性 、 混合物 。42.在 一定温度 下,在 一定量的溶剂 里,把不能在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不饱和溶液 。43.怎样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 加入少量该溶质,观察它是否还能继续溶解 。44.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不饱和溶液
13、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45.溶液中含有较多溶质的,称为浓溶液。溶液中含有较少溶质的,称为稀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但在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47.把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加该溶质 。48.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 100克 水中,达到 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叫做这种溶质的溶解度。我们用溶解度来定量的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必须在相同温度下。4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主要与 溶质 、 溶剂 的性质有关,还与 温度有关。50.30Co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为45.8g,表示在30Co
14、时,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5.8g。51.一定温度下,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 饱和 溶液。某温度下,将12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0克硝酸钾,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20 克。52.溶解度曲线:反映物质 溶解度的随温度变化 的情况。53.从溶解度曲线可知:大多数物质的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如 硝酸钾 。有的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 食盐 。及少数物质及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 熟石灰。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曲线越陡,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越大。54.把少量氢氧化钠溶于水,用手触摸试管的底部,感到试管变热,这说明氢氧化钠
15、溶解时放出 热量,溶液温度 上升 ;而把少量硝酸铵溶于水,用手触摸试管的底部,感到试管变冷,这说明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 下降 ;氯化铵溶于水时温度几乎不变。表明在溶质溶于水的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 的变化,有些有明显放热的现象,有些有明显吸热的现象,有些则温度变化不明显。55.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液体小液滴悬浮在另一种液体里的混合物叫乳浊 液。这两类液体统称为 浊 液,久置后一般会出现 分层 现象。56.浊液和溶液最主要的区别是悬浊液中物质颗粒 大 。分散 不均匀,久置后要 分层 ; 溶液中分散的颗粒较 小 ,分散 均匀 ,久置后 要分层 。57.常见的溶剂除了水之
16、外,还有 酒精 、 汽油 等。油脂在水中 不易 溶解,在汽油中 易 溶解;碘在水中 不易 溶解,在酒精中 易 溶解。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能力 不同 。58.常用洗洁精洗涤油污,因为洗洁精与油、水混合会产生 乳化 作用。洗涤剂分子,一段易溶于食物油和煤油,另一端易溶于水;亲友的一段钻进油滴,无数洗涤剂分子包围在油珠周围,使油状的小液滴破碎,变得更细小;而亲水的一端向外,这样使油与水形成一个较稳定地分散体系。59.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60.用固体溶液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 溶质
17、质量分数=()=()如果知道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则该饱和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61.在水的电解器的玻璃里管内注满水,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是为了 增加水的导电性,接通直流电,观察到两个电极出现 气泡 和两只玻璃管内液面 下降 。产生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 ;(阳极氧气,阴极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为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为阴极)通直流电62、验证两种气体的方法: 直接点燃 和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 ;阴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能 燃烧 形成 淡蓝色 火焰;将干燥的烧杯倒置在火焰上烧杯内壁 有水珠 出现。阳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能
18、使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 。63.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 水 氢气+氧气(H2O通电H2+O2)说明水是由 氢元素 和 氧元素组成的 。64.画出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结论:A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 氢原子 和 氧原子 。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因此原子是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种类 和 数量 不变,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B每个水分子是由 2个氢原子 和 一个氧原子 构成的,因而水的化学式为 H2O 。 C每 2氢原子 构成一个氢分子,每 2个氧原子 构成一个氧分子。65.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酒精中含有氢元素。点燃 点燃酒精,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
19、的烧杯,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则可证明酒精中含有氢元素 。66.氢气在空气里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 水H2+O2点燃H2O并画出氢气与氧气化合示意图:67、纯净的氢气可以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形成淡蓝色火焰,并放出热量。但氢气和空气混合在一起,空气里混有氢气的体积达到 4%-74.2% 时点燃就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 纯度 。同样,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性气体都存在发生爆炸的范围。所以在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确保可燃性气体的纯度不再爆炸范围内。68.氯化钴(化学式CoCl2)本身是一种蓝色物质,当它遇到水时,就和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另一种红色物质叫水合氯化钴(化学式 Co
20、Cl26H2O)。该反应文字表达式:氯化钴+水 水合氯化钴 硫酸铜(化学式CuSO4)本身是一种 白 色物质,当他遇到水时,就和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另一种 蓝 色物质叫 水合硫酸铜 (化学式CuSO45H2O )。 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硫酸铜+水 水合硫酸铜 。用这两种化学药品可以检验水的存在。69.请你设计一个无水酒精中含有水的实验: 取少量酒精,再加入白色硫酸铜粉末,如果白色粉末变蓝色,则证明酒精中含有微量的水。70.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淡水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因此我国也是个缺水的国家。71.我国的水资源在 空间上 分布很不均匀,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淡水资源占全国 80% 以上
21、,长江流域以北地区淡水资源仅占全国 18%;我国的水资源在 时间上 分布也不均匀,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集中在夏季。72.当排放到水中的污染物数量超过水体的 自净 能力,并且造成了危害 人体健康 和破坏 生态环境的现象,就成为水体污染。73.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有:1、 生活 污水和 工业污水没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2、过量使用 化肥 、 农药 。 3、工业和生活垃圾中的 有害 物质进入水体。74.水体污染后会影响人体健康,影响工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还会破环土壤结构。75.当含有过量的 N 、 P 元素的污水进入水体,水中的藻类、浮萍等水生生物过度繁殖,从而使水体出现缺氧
22、状态,导致 鱼类 大量死亡,水体黑臭。76.“南水北调就是把丰富的 长江 水通过东、中、西三条线路输送到缺水的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77.世界上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 非洲。世界水日 3月22日 ,中国水周 3月22日3月28日 。宁波属于 湿润 区、丰水 带,降水丰富。但宁波仍属于缺水地区。第二章 空气1、一切物体都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 2、空气有哪些用途?答:供生物呼吸,植物光合作用原料,形成风、雨、云、雪等天气现象,供物质燃烧,气球升空,放飞风筝,降落伞降落,飞机飞行,滑翔,帆船运动,吸饮料,钢笔灌墨水等。3、 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这个空气层叫大气层。它对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会产生大气
23、压的作用。作用的方向是向各个方向都有。 4、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叫马德堡半球实验。若地球上没有空气,地球将会变得怎样?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变的很大,地球上生物将不能存在。5、 覆杯实验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用嘴吸装矿泉水的空塑料瓶,瓶会变瘪,原因是瓶内气压变小,且小于外界大气压。请解释瓶吞鸡蛋的实验原理:酒精棉花的燃烧使瓶内空气受热膨胀而溢出,鸡蛋放在瓶口把口封住了,里面的空气因受冷而缩,气压变小,外面气压大于瓶内气压而把鸡蛋压入瓶内。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塑料吸盘、离心式水泵、吸饮料、钢笔吸墨水、茶壶倒水等。5、空气对流的原理:空气受热会膨胀,密度会变小并上升;而空气受冷会收缩
24、,密度会变大并下沉。也就是说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这样空气就会流动起来。所以要使气体(包括液体)很快流动,加热必须加热气体(液体)的下部,而冷却气体(液体)应该冷却气体(液体)的上部。6、海陆风形成:因为水容纳热的能力比沙石大,接受同样多的热,沙石比水升温快,放出同样多的热,沙石比水降温也快。所以白天接受太阳辐射,陆地的气温比海洋高,陆地上热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区,而海洋气温低形成高气压区,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即风从海洋吹向 陆地_,形成了海风。晚上刚好相反。8、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1)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百烟,等集气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时打开止水夹会有水进入集气瓶
25、,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1/5。等集气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时,会有约1/5的水进入集气瓶中,这说明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水进入瓶中是因为氧气消耗了,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小。这个实验的关键是:红磷的量要充足,装置的气密性要好,要等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夹。若放入的红磷量不足,会导致测得的数据偏小;若未等冷却就打开止水夹,会导致实验数据偏 小;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则会导致看不到实验现象。9、 空气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氡六种。它
26、们化学性质不活泼,曾一度被称作惰性气体,但现在发现稀有气体还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它们有许多用处:例、氦气约为氢气密度的2倍,但氦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安全,因此可用氦气充填飞艇和气球。当电流通过冲有稀有气体的灯管是,会产生不同的颜色的光,霓虹灯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10、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不同,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办法来制取氧气和氮气。由于液氮的沸点为-196,液氧的沸点为-183,所以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氧。人们液氧和液氮分别装入蓝色和黑色的钢瓶里。工业制氧的过程是物理变化。11、早在18世纪,通过实验测得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7、 我
27、们通常把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前者是指那些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味道、水溶性、密度等。 后者指那些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红磷能在氧气中在点燃的条件下燃烧等。16、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的气体。17、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括号内写出反应的字母表达式)、及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1)蜡烛、红磷、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参看附表以上实验中可以看出,氧气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18、
28、为什么可燃物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答:因为纯氧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多得多,所以反应更剧烈。-可编辑-附表:蜡烛、红磷、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反应条件生成物文字表达式备注反应前在空气中燃烧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红磷暗红色粉末状固体微弱的黄色火焰明亮的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白烟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磷+氧气五氧化二磷P+O2P2O5木炭黑色固体燃烧发红燃烧更旺,发出白光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二氧化碳CO2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C+O2CO2 硫黄色固体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点燃二氧化硫SO2硫+氧气二氧化硫S+O2SO2SO2会污染空气,要控制硫的用量
29、铁丝银白色固体不能燃烧只能发红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黑色固体落入瓶底点燃四氧化三铁Fe3O4铁+氧气四氧化三铁Fe+O2Fe3O4在集气瓶底部预先放些水或细沙,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蜡烛乳白色固体正常燃烧燃烧更旺,发出白光瓶壁上出现水珠,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二氧化碳CO2 水H2O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19、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爆炸是燃烧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大量的热不及时散发,使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就会引起爆炸。而缓慢氧化是速度比较缓慢的氧化,不发光但发热。自燃是不经点火就自发地燃烧起来的现象,原因: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及时散失,越积越多,温
30、度逐渐升高达到着火点。21、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和空气(氧气)。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22、灭火,即不让燃烧继续发生,可采取的方法有隔绝空气、降低燃烧物温度和撤去可燃物。23、专业消防员用高压水枪、泡沫弹等设备扑灭大型火灾。小型火灾用灭火器来应付。常用的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和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当图书馆、档案室等处发生火灾时,可以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灭火。24、二氧化碳在空气中仅占0.03%,而你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却约占4%。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和其他原料制造出可口的饮料;二氧化碳还可用于灭火和在舞台上产生云雾缭绕的幻
31、境;还可用于人工降雨等。25、二氧化碳常温下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它微溶于水,通常一体积水能溶解一体积二氧化碳,增大压强可使溶解的更多。在加压和降温的情况下,二氧化碳会变成无色液体,甚至变成雪花状固体,通常把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26、人工降雨原理:向云层中施放某些物质,使云层中的水汽凝结为水滴降下来。常用的降雨剂有干冰、碘化银等。当人们利用飞机等将干冰洒落在云层中时,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而未来得及升华的干冰又是很好的水汽凝结中心,在适当的条件下使得云层中的水汽迅速凝结变为水滴,天空便开始下雨了。27、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吹气
32、和鼓入空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鼓入空气的无变化,吹入人呼出气的变浑浊了。(吹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较多)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 碳酸钙+水(CO2+Ca(OH)2CaCO3+H2O) ,该实验原理可用于实验室鉴定二氧化碳气体。(2) 向盛有蒸馏水的两支试管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碳+水碳酸(CO2+ H2OH2CO3)对变红色的溶液加热,我们又会观察到溶液红色消失又变成紫色。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碳酸二氧化碳+水(H2CO3CO2+ H2O),说明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3)
33、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石灰水会变浑浊,如果继续向浑浊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石灰水又变澄清,因为碳酸钙可与二氧化碳和水进一步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CO2+Ca(OH)2CaCO3+H2O) 碳酸钙+二氧化碳+水碳酸氢钙(CaCO3+CO2+ H2OCa(HCO3)2) 这个反应是溶洞形成的原理。将含有碳酸氢钙碳的溶液加热,碳酸氢钙就会分解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溶液又会变浑浊,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氢钙碳酸钙+二氧化碳+水(Ca(HCO3)2CaCO3+CO2+ H2O) ,该反应是形成美丽的石笋、石柱和钟乳石的原理。28、科学
34、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如下几个演示实验:A.向右边的空纸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B.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适量石灰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C.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1)实验A的现象是杠杆的右端向下倾斜,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实验B中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且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气体的减少使瓶内气压变小,所以瘪进去了。(3)实验C的现象是蜡烛至下而上的熄灭,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覆盖在火焰的周围,而二氧化碳又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使蜡烛缺氧而灭。30、 盛有石灰水的容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容器壁上常会生成一层白色物质,其
35、原因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 碳酸钙+水(CO2+Ca(OH)2CaCO3+H2O)这层白色物质很难用水洗掉,这是因为它难溶于水;若要除去这层白色物质,可以用稀盐酸冲洗,原因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CaCO3+HClCaCl2+H2O)31、 收集气体的主要方法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排水法适合于收集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气体。排气法适于收集密度与空气有较大差别的气体。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集气瓶瓶口向上);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集气瓶瓶口向下)。32、大气圈保护着地球和人类,但是人类的活动污染了大气,加剧了温室效应
36、,扩大了臭氧层空洞。33、若没有大气圈地球上将会怎样?答:地球上将不会有任何生命;地球表面将和月球等一样受陨石直接撞击而变得千疮百孔;地球表面白天、晚上的温差会很大等。34、大气层自上而下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散逸层。大气中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集中在对流层,它能形成云雾雨雪,并保持地表的温暖,这一层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而平流层中分布有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紫外线辐射,对地球上生物起保护作用;更高的电离层,空气已电离成离子,能够反射无线电短波,实现无线电波的远距离通讯。35、对流层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允许太阳的热辐射透过,但却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发。因此,地球表面
37、才温暖湿润,生机盎然。但如果对流层阻止热量散发的能力太强,也会造成危害。在过去的100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约25%,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6。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会影响气候和农作物的收成,气温升高造成蒸发加剧,将加剧土地的荒漠化;气温升高还会引起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引发水灾和淹没城市。为控制温室效应,可以采取的措施是:一、积极植树造林增加地球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二、积极开发清洁的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36、 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等。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地球上迅速增加的原因是:一是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是森林面积迅速减少。37、 分布在
38、大气平流层中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发出紫外线中的99%以上,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是地球上生命的“保护伞”。1982年科学家发现南极洲上空产生了臭氧层空洞,而现在这个空洞任在不断增大。过多的紫外线辐射可能伤害皮肤,甚至引起皮肤癌。臭氧的减少是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入化学物质如氟氯烃(氟利昂)、氮氧化物等引起。38、 一般认为,空气污染物主要是污染性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和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可以是固体小颗粒,如灰尘、烟尘等,也可以是液体小液滴,如云、雾等。39、 我国正采取多种措施防治空气污染,如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消烟除尘;将固体煤燃料改变为煤气或液体燃料以减少其中污染物的产生;改
39、变工业生产工艺,采用无污染工艺和无污染装置以减少粉尘和有害物质对空气的污染。40、 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包括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和环境空气质量等级。其中污染物主要指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空气质量分别为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41、 用化学式表示下列物质:水H2O 氢气H2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硫SO2 五氧化二磷P2O5 四氧化三铁Fe3O4氢氧化钙Ca(OH)2 碳酸钙CaCO3 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干冰CO2,石灰水Ca(OH)2 ,石灰石CaCO3 ,盐酸HCl第三章 阳光1.太阳是一颗普通的恒星。它是一个不断燃烧的气体球。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有光和热。
40、2.光源是本身线度很小,或者距离足够远,光源就可看成点光源。离点光源越远的被照面上看起来越暗的道理是点光源发出的光辐射到达被照面单位面积上的光辐射量是随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少。3.照射到地球的太阳光几乎是平行的。4.探究表面颜色不同的物体与吸热的关系。在做这个实验时,应使用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探究方法。要尽可能使其它条件相同(如应使容器的质量和容积相同,水的质量和温度相同,接受辐射的能量都相同),而只考虑由于锥形瓶涂黑和不涂黑所引起的升温差别,从而说明吸收热辐射多少与物体表面颜色的关系。以上的探究活动表明,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表面颜色有关,白色物体(浅色)不易(填易或不易)吸收热辐射,黑色(深色)物体
41、易(填易或不易)吸收太阳热辐射。5.辐射计就是根据黑色物体容易吸收太阳热辐射的原理制成的。6.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由于高温而发光的叫热光源;如:火炬、蜡烛、电灯。由于发光时温度不高的叫冷光源;如:日光灯、节能灯等。萤火虫、乌贼等由于体内的发光细胞的酶与氧发生作用后,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发光现象。7.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强的天然光源。8.人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能把其他光源的光反射出来。月亮本身不发光(填发光或不发光),人们看到的明亮的月亮是因为月球反射了太阳的光的缘故。9.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缝隙产生的圆形光斑的现象,这些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实像,太阳是球状
42、体,通过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就是圆形的。10.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等事实表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1.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1)小孔成像(2)日食、月食(3)影子的形成。12.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假想的线叫光线13.光速的公认值为c=2.99792458108m/s,一般计算取c=3108m/s=3105km/s14.光在其他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真空中小,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等于真空中的光速,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的2/3。15.为什么雷雨时总是先看到闪光的光亮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光速比声速大。16.阳光经
43、过棱镜后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依次排列,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不能再色散的色光叫单色光。17.白光经棱镜发生色散后的各种色光都向棱镜底面(填上或底面)偏折,其中紫光偏折程度最大,红光偏折程度最小。色散后的各色光再复合成白光18.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复色光。19.在彩虹的弯曲的外侧是红色,内侧是紫色20.阳光经棱镜发生色散后,在光屏上形成各色光按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叫光谱21.可见光谱是可见光形成的光谱22.阳光主要是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所组成。在光屏上形成各色光按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23. 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主要作用: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射线。红外线的特点及主要作
44、用:一切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多。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热作用强,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高,因此人们利用红外线来加热物品。工业上用红外线烘干汽车表面的喷漆,家庭用红外烤箱烤食品,浴室用的浴室暖灯用红外线来取暖,医疗上利用红外线来理疗。由于红外线绕过云雾等微粒的能力比较强,利用红外遥感技术可以对地球勘测、寻找水源、监视森林火灾、估测大面积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预报风暴和寒潮等。紫外线的特点及主要作用由于紫外线能量高到足以杀死或杀伤活细胞,因此在医院和食品厂常用紫外线灯消毒灭菌。利用紫外线发出的光对某些昆虫有特殊吸引力,可制成紫外诱蚊灯;应用紫外线的萤光效应,进行防
45、伪。如验钞机、鉴别古画、紫外线摄影。少量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接触大量紫外线将导致皮肤晒斑、老化、晒伤,甚至导致皮肤癌。23.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能透过色光的颜色。有色的透明物体只透过与它本身相同颜色的光,而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24.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跟它被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吸收跟物体颜色不同的色光。25.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第五章 生态系统1、种群是同一物种在一定的空间内的所有个体的集合体。2、一个种群里的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年龄之差,性别之别。3、在一定的空间和地域中所有生物物种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群落中的生物都有直接或
46、间接的联系。4、森林里的许多植物出现分层现象:上层为乔木层,中层为灌木层,下层为草本层。它们既互相依赖,又互相联系。5、根据群落的基本特性和生活环境,可将地球表面的群落分成陆生生物群落和水生生物群落。陆生生物群落有六种类型: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荒漠沼泽。6、植被是指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7、天然森林形成的过程出现一年生草本植物(先锋植物)出现多年生草本植物,出现灌木群落,出现乔木形成乔木群落森林形成。8、森林的功能有涵养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因沙、消除污染。9、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因素组成。是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的综合体。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因素包括空气、水分、阳光、土壤、养分以及气候因素。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最重要,分解者的作用是将死亡的有机体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并释放能量,为生产者提供营养物质。10、生态系统可分为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