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直中学导学稿系列-八年级生物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章复习要点1、动物的行为是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2、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的组成。 4、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红色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肌腱。5、骨骼肌的特性是受刺激而收缩。6、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7、运动的产生是:骨在骨骼肌的牵引下围绕着关节运动。因此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关节是运动的支点,骨是杠杆。骨骼肌的两端附着在至少两块骨上。8、哺乳动物具有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避敌,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9、屈肘时,
2、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直臂提水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11、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小鸟喂鱼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大山雀喝牛奶的行为是学习行为,蚯蚓走迷宫的行为是学习行为,黑猩猩摘取香蕉的行为是学习行为,母袋鼠哺育小袋鼠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12、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维持生存必不可少的,而学习行为则使动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而生
3、存。13、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问题是: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学习行为吗?做出的假设是: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学习行为。得出的结论是: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学习行为。14、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15、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重要特征。16、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它成员对它顺从听从它的指挥。17、动物群体中的不同个体之间,相互关系非常密切,需要随时交流信息。动物可以借助它的动作、声音、气味等传递信息。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8、例如,蝶蛾类昆虫的雌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吸引雄虫的物质性外激素,具有特殊的气味,可以吸引异性。19、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20、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