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12月份月考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 共30分)1、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 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0m/s B.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C.麻城夏天最高气温约为60 D.一节初中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5h2、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 6.25m/s C. 6.75m/s D. 7.5m/s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汽化和液化 B汽化和升华 C凝固和凝华 D凝
2、固和熔化4、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5、下列图的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6、我校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制成的,投影仪的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 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 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D. 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雪水在屋檐
3、下形成冰锥 B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C金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 D盛夏,湿地中水的蒸发8、一束平行光线沿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透镜另一侧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12厘米处若把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透镜15厘米和6厘米处,则这两次成的像:A、都是实像 B、都是正立的像 C、都是虚像 D、都是放大的像9、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雨后的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站在水池边能看到水中的游鱼,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C人向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D有些商贩在橘子上打蜡,使橘子看起来更亮,是利用了镜面反射的道理10、集体照像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
4、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1、站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他是以_为参照物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正在向_运动。12、课堂上有的教师利用扩音器上课,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 。放爆竹时,常会使附近汽车的防盗报警声响起,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声音具有 。13、寒冬,坐满乘客的汽车门窗紧闭,在车窗的_(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会出现水珠,水珠的形成属于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14、
5、人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5米处,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_米。若人向穿衣镜靠近2米后,此时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5、郊游时,同学们看到:水中的鱼;岸边树木花草在水中的“倒影”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水底的奇石;潭清疑水浅;池水映明月。上述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填序号)16、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蜡烛距它15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将蜡烛向透镜移近7cm后,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成像。17、激光笔发出的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30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在夜间人的体温比周围环境温度高,人体
6、辐射的_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夜视仪。三、作图与实验(每图2分,每空2分,共28分) 18、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如图6所示,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及其大小;画出折射的大致光路。19、如图所示,从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0、下表是小明分别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的部分数据。 表一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6 -4 -2 0 0 0 1 2 3 表二时间/min 0 1 2 3 4 5 6温度/ 90 92 94 ? 989 98 98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表二中第3min时温度
7、计的示数如右图,是 。(2)由表一、表二数据可发现冰熔化和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都是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3)小明得出水沸腾条件: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但他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写出一条即可)。90100石棉网2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 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
8、到_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2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总找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_。(写出
9、一种即可)(2)调整好后,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36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 、_的实像,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再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一些,要获得清晰的实像光屏应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每空1分)五、综合应用题 (第23题4分,第24题4分,共8分)23、渔船利用声呐系统来测量海水的深度。若渔船用声呐系统垂直向下发射超声波,经过8s收到回声,则此处海水的深度是多少千米?(声波在海水的速度是1500m/s) 24、如图所示的,“40”表示_ _,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这两个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要多少分钟? 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