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数和倍数 (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3页的内容。 教学理念: 这节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经历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3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教法设计:启发引导学法设计:动手操作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1、用12跟小棒摆出不同的用乘法表示的式子2、汇报展示(多媒体课件出示)A. 1 12 = 12 因数 因数 积B.2 6 = 12C. 3 4 = 12我们已经知道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这些乘法算式中还隐藏着一些数学知识,想知道吗?(通过课件展示,一方面直观的向学生展示12跟小棒可以摆出哪些乘法式子,另一方面通过有序的展示,向学生渗透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1、请自学课本12页的内容,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生汇报: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师指着第一道算式,这个用你们学到的知识怎么说?生:1和12是
3、12的因数,12是1和12的倍数。师:你们真了不起!用这些小棒还能摆出其他的乘法算式吗?(不能)你们发现了什么?生1:1和12, 2和6, 3和4都是12的因数。也可以说12的因数有1、2、3、4、6、12。生2:12的因数都是整数。生3:12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师:你们真聪明,我应该向你们学习。2、你能举例说明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生:5 4 = 20,所以5和4是20的因数,20是5和4的倍数。 师:这样说可以吗?5和4是因数,20是倍数。学生讨论师小结:因数和倍数不能孤立存在,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必须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3、如果ab=c,(a b
4、c为非零整数),可以怎么说?试举例说明(课件展示) (通过课件展示,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多个例子的展示使学生更加明确a、b、c为非零整数)4、请仔细阅读12页下面的红体字?你有什么问题吗?(课件演示)生:老师,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我能理解,可为什么不包括0呢?师:这个问题提的很有意思,谁能帮他解决?生1: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生2:以摆小棒为例:0和任何数相乘不可能得12,所以一般不包括0。师:从你们的提问与回答中,老师看到的是思维的火花,与其说老师在教你们,不如说你们在教老师,你们真的好厉害!(此环节课件的应用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三、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5、1、18的因数有哪几个?你是怎么想的呢?(多媒体课件出示)独立思考后,汇报交流生:我在想,18是由哪两个数相乘得到?2、怎样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呢?生:按一定的顺序去想。先由1乘起3、自学课本13页中间的内容,同桌说说18的因数有哪些,怎么表示?4、学生板书。18的因数有:1、2、3、6、9、18.也可以这样表示: 18的因数1、2、3、69、18 (课件出示,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不仅可以达到短时高效的作用,而且可以引领学生有目的进行探究学习) 四、巩固检测,拓展提升。(多媒体课件出示)1、30的因数有哪些?36呢?回答: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最大因数是(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的。2、判断。(1)369=4,所以36是倍数,9是因数。 ( )(2)1是1、2、3的因数。 ( )(3)80.2=1.6,所以8和0.2是1.6的因数。( )3、妈妈买了30个苹果,让小明把苹果放入水果蓝中,不许一次拿完,也不许一个一个拿,要每次拿的个数相同,拿到最后正好一个不剩。小明共有几种拿法?每次各拿几个?(巩固练习用多媒体演示,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的容量)五、课堂总结,评价激励通过今天的学习1、 你有什么收获?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2、 你认为自己这节课表现怎么样?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价?3、 你认为你的同学表现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