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究电路中的电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电路串联各处电流的关系,能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2) 掌握并联电路干路电流和支路电流的关系,能够使用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和支路电流。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实验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使用电流表。2、 掌握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教学难点: 掌握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在实验中学习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分两部分进行。教学方法:观察与实验,交流与讨论教学器材: 电源、三只电流表、两个阻值不同的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教学
2、过程:一、 导入新课1、 复习请学生讲电流表应当如何接入电路中。(1) 要注意电流表的量程,如何选择不同的接线柱。(2) 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3) 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2、 引入新课:我们在连接电路时有两种不同的接法,那么这两种接法对通过的电流有什么关系?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二、新课教学(一)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的关系1、 提出问题。叫学生看课本第43页图712,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吗?提问:你预料按你画出的电路图测电路中的电流,电流表上的示数,哪次大,哪次小,还是三次都一样大? 请同学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并填入课本表2-1中。在学生动手
3、之前,除了要提醒学生先检查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步骤和要记录的数据外,还要提醒学生,要按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流表。 实验结束后,按完成的前后,把前三组的测量数据填入黑板上的表格内。表1:研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测量数据 Ia Ib Ic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组织讨论:比较三组数据的共同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 开始实验实验中应提醒学生注意的问题。(1) 电路未连接时,应先校准安培表的指针使它指在零刻度。按电路图接线前,先把电键打开。(2) 对电路连接无误的情况下,先进行试触,并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初步判定电路工作是否正常,如果指导针不偏转或偏向相反的方向,则应检查接线是否有错。
4、如果指针偏转过小,则要调整所连接的量程。(3) 每次读数后,要及时断开开关;实验结束后,要整理好器材,这时开始做实验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并填入课本的表中。在动手之前,除了要提醒学生先检查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步骤和要记录的数据外,还要提醒学生,要按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流表。实验结束后,把前三组的测量数据填入黑板上的表格中。(4) 组织学生讨论:比较三组数据的共同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5) 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1)问题的提出:并联电路各处电流是否也是一样?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第44页图713的并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
5、后把电流表按在干路和两个支路上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提问:你预料哪次电流表示数最大?它跟另外两次电流表示数之间有没有关系?若有,有什么关系?(2)开始实验,并把实验记录填入实验报告的表格内。鼓励先完成实验的小组把测量数据写到相应的表格内。表2:研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测量数据 干路IA 支路IB 支路IC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组织讨论:哪个电流最大?IA跟IB+IC进行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三)小结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强度相等。并联电路中电流强度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四)布置作业:课本第45页自我评价作业1、2 教学反思: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让学生真正产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动机。但学生对并联电流的应用还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