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八年级物理下册9.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第二课时)教案 粤教沪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2、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密度计浮沉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制作密度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制作密度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通过学习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难点:灵活利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用具演示实验:、橡皮泥、木棒、铁块、盐、水、盐水、烧杯、弹簧测力计、量筒、酒
2、精、木块、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物体的浮沉条件 2、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二、 新课教学 (一)、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潜水艇的浮沉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气象探测气球。并请一位同学表述大气层中空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根据自身重力的大小,将气象探测气球充气到一定的体积,当F浮=G时,就可以使它悬浮在空中某一高度,进行气象探测。当工作完毕时,会自动打开阀门放掉一部分气体,使气球体积缩小,当F浮G 时,它就缓缓落回地面3、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人类是如何利用浮筒打捞沉船并请一位同学加以分析 利用浮筒打捞沉船时,先将浮筒装满水,沉在船旁,此时F浮G,浮筒在浮力
3、的作用下带动沉船上升。除了这些以外,浮沉条件还有奇妙的应用 (二)、活动制作密度计 1、密度计的原理展示图片将两个一样的木块放在水和酒精中,问:哪个烧杯所装的液体是水?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为什么液越大,V排越小呢?猜一猜:让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猜想,各种猜想都可。做一做:测量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实验器材:量筒、水、酒精、木块议一议怎样利用提供的器材测量或计算受到的浮力?实验设计中可能学生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引导学生从实验设计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逐一得到结论,为实验步骤的设计创造必要的条件。交流总结得出实验步骤:向量筒中装入一定数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向量筒中装入一定数量的酒精,
4、记下酒精的体积V3把木块放入装水的量筒中,观察木块所处的状态,并记下水面的位置V2。把木块放入装酒精的量筒中,观察木块所处的状态,并记下酒精面的位置V4由公式F浮水g(V2V1)计算木块在水中所受浮力,由公式F浮水g(V4V3)计算木块在酒精中所受浮力。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不变,液越大,V排越小思考:为什么物体在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不变呢?引导学生由重力和浮力大小关系来分析,并可通过实验验证这一结论.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称出木块的重力G。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浮力等于重力2、密度计的制作液体有很多种,能否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一个工具粗测液体的密度呢?
5、利用桌上的器材制做密度计器材:木棒、橡皮泥、酒精、水、煤油、烧杯讨论如何将木棒立起来。讨论如何定刻度。展示各人自制的密度计,并解说原理和使用方法。拿出实验室里用的密度计和自制密度计做比较,从结构、刻度线分布等方面详细了解密度计。学会用密度计测量桌面上未知的液体密度4、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些收获?可以交流一下5、课堂作业你们知道“中山舰”和“泰坦尼克号”的沉船事件吗?假如把打捞沉船的任务交给你,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可以上网查阅材料6、课后作业:课本P95 14 教学反思学习了阿基米德定律后,学生对浮力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初中二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他
6、们不喜欢枯燥的理论分析和教条式的计算,但乐于参与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了解与物理规律有关的图片。在玩中学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设计多个探究活动,放手让学生去看、去思、去做、去究,让学生在探究“怎样使物体上浮与下沉”、“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活动中,悟到知识同时在处理各种课堂信息、交往合作、观察操作、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浮沉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制作“密度计”的小实验,在活动中应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课外作业 “打捞中山舰”是对学生进行知识巩固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