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初探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大州驿小学 徐平华新课标认为:“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表达自己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想法,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去解决问题,并把这种行为升华为一种习惯。实际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数学教学的本质,只有让学生的探究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才能实现教学的最高理想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及强烈求知欲望和学习能力的人。在多年的工作实践和“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学与教”的课
2、题研究中,结合农村学校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际,我们对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作了一些探索。一、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内涵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是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完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教材为基础,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自由表达观点、质疑探究问题,并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活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的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包含三层基本意思:教学策略从属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的制定依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既有观念功能又有操作功能。二、小学数学探究
3、式教学的实施策略(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 主动参与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教师要无限相信学生的潜力,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从他们的兴趣、意愿出发,调动他们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新颖有趣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平时教学中创设一些带有悬念性的问题,唤起学生的心理效应,让学生因情感驱动而生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 2.提供活动机会,引导主动探究 要真正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切实地给学生留从事活动的机会学习空间。这种学习空间寻求
4、的是开放式的学习状态,宽容、友好、真诚的学习氛围与平等互敬的师生关系,在这种氛围中,个体探究、小组交流、师生互动、争辩创新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3.教给学习方法,注重学会探索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4.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 让学生参与自我学习的评价能使学生真正明白:自己学得怎样,有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所运用的学习方式、成效怎样?体现学生真正成为探究式学习方式的主体。(二)加强合作学习的策略合作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加快沟通速度,培养社会适应性。心理学上的集体动力论还认为,合作性的交往团体里,具有
5、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利于探究。可从以下方面加强:1.学生方面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合作技能。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 2.教师方面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探究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合理进行探究学习的分组。设计好探究学习的教学内容。实施好探究学习活动。选择恰当的探究时机。做好探究学习的课后总结。(三)联系生活实际的策略 创造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自于生活与实践的需要,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创造之源。教学,应联系生活,
6、贴近生活,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关注学习内容的意义和价值,调动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动手、动脑、想办法,找资料、独立自主地研究探讨,从而增强探究的欲望、效果。1.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注重实践性人的需要总是同人的活动目标联系在一起的。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实践性是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实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制定目标必须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予以充分考虑,在重视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要适当照顾“两头”,即对学得较快与学得较慢的学生因材施教。2.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现实性新知识的引进
7、应注重现实性。应尽量通过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中提取练习的素材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从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的复习与整理应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突出知识的应用性。3.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强调探索性 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及科学精神,就要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要强调探索性,广泛运用探究式教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四)构筑开放平台的策略探究式学习的前提是必须搜集、占有大量的资料。由于师生本身已有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在已有的知识中信于拈来自己需要的信息,因此我们必须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包括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8、设置开放的问题,预设开放的结论,提供开放性题型,安排开放的交流机制,让学生在开放中探究。 1.创设开放的教学时空 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保证思考、探讨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及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在丰富多样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就会获得充分释放。教师要在以下几个环节真正的留出“时空”,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不要徒留形式,走过场。即: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时留“时空”;提问后留“
9、时空”;当学生对知识认识模糊时留“时空”;在概括结论之前留“时空”;出现错误之后留“时空”;出现难点时留“时空”。只有充分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他们去自行探究,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2.创设开放的课堂提问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讲究提问的艺术,是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3.设计开放的课堂练习 设计的练习,要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要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4.采用开放的教学评价我们构建开放式的教学评价体系,既要重视学生学习结果,又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形式多样化,可以教师评价,也可
10、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还可以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所有这些,融合成为了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对我校数学教学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五)探究课程设计的策略 开展探究式教学的一个关键是如何向学生提供合适的探究式学习材料,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材料: 1.通过挖掘教材内涵构成探究材料 探究性学习既是学生学习的探究过程,也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在接受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中,我们应利用现有教材,充分挖掘其内涵,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这种探究可以放在课内进行,也可延伸到课外进行探究对教材的内涵进行挖掘,根据教学的需要和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通过对例题或习题的改编可以促使学
11、生进行探究。比如:关于末尾“0”的探究:在学习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同学们都能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知道了一个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那么它的个位肯定是“0”。关于一个数末尾“0”的问题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探究性环节:12344950,所得积的末尾有几个零?让学生进行探究地学习,发展学生想象、归纳、类推的思维能力。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前后4人为组进行交流讨论,有的在说自己的想法;有的边说边打草稿;有的相互争论着。之后学生纷纷代表小组发表意见。生1:“我发现这个积太大了,也就是说数位太多了,计算器也难以显示,所以很难回答。”生2:“这个积的数位果然特多,但问题不是
12、求积是多少,而是问积的末尾有多少个零。”生3:“根据一个数的末位是零这个数一定同时能被2、5整除的原理,我认为只要看乘法算式中各因数的末位是0或5的因数有几个即5、10、1545、50,那么零也就有几个,初估大概末尾有10个零吧!”我马上追问:“为什么用初估大概这个词?”生3:“主要是5、15、25、35、45等数它们必须分别和2相乘才能得到末尾是零的一个数,而现在的乘法式子中2只有一个,所以不敢肯定。”生4:“尽管在1234950中2只有一个,而能被2整除的数有足够多,只要从每一个偶数中分解出一个2,与个位是5的数相结合就能得到一个零,所以我认为这个庞大的数的末尾会有10个零。”全班大部分同
13、学都表示同意这个结论,并将目光注视着老师,期待有一个肯定的结论。可我没有表态,只是说了请同学们顺着刚才探究的思路,再仔细地梳理一下,结论在推导中有什么地方不严密而出现了差错。稍等片刻之后,一个学生举手回答道:“既然2可以从偶数中分解出来和5结合为10,那么25、50中可以分解出55的情况,所以这个庞大的积的末尾应有十二个零。”问题在探究中得到了解决,师生共同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体验了探究的严密性和科学性。答案果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发现解题的思考方法。小学生一般往往只关心结果,不注意思考方法和过程,即使用电脑技术求出积的同学知道了结论也不会去思考为什么有12个零的道理,现在能将学生的思维
14、聚焦在探究的方法上,而重视对探究方法的思考正是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加强的。2.通过对教材的重组构成探究材料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发展过程,对教材进行合理重组,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忠于教材但不是机械地使用教材,对教材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以适应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实现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例如: 教材的编排是按常规思路进行的,未必与我们的每一次教学思路一致。为了更有利于学生通过探索获取知识,教学时可根据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编排的内容进行重组。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教材先编排三角形,后编排梯形。我们可以将三角形和梯形的顺序进行调整,先教学梯形的面积的计算,再教学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
15、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让学生把梯形变成三角形(一条底变为),直接由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简化了推导过程,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又因方法富于变化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3.通过生活和生产实际构成探究材料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通过对一些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事例的探究,可以使学生正确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习惯。例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我们可以从寻常百姓的生活情境入手,用“从3月1日起,小华的的爸爸每隔5天休息1天,小华的妈妈每隔3天休息1天。小华很想等爸爸妈妈都休息时,全家一块去公园玩,他的愿望能实现吗?”这一具体事例构成了探究的材料。 探究式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对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真正领悟课改理念,贯彻落实课改精神,认真总结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作 者:徐平华 联系地址: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大州驿小学联系电话:1369168089邮政编码:646312工作单位: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大州驿小学注:本文发表于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第1049-1052页,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