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力主备人用案人授课时间年 月 日第 课时课题第八章力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 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力的效果和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构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2. 知道弹力、重力、摩擦力这三种力,知道弹力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3、能区分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了解摩擦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重点1.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及大小难点1.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现象2.区分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教法及教具搜集材料、编制习题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知识梳理构建知识框架1.力的概念:_对_的作用 2.力的相互作用3.力的效果:(1)_(2)_ 力 4.影响力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1)_; (2)_; (3)_ 5.力的表示:(1)力的图示;(2)力的示意图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_的_表示力的三要素。_表示力的大小;_表示力的方向;_表示力的作用点。(画法:两定两标)1.产生条件:物体发生_形变所产生的力。_、_都属于弹力。 2.弹力的大小:与_有关。弹力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垂直作用于受力面)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_与_成
3、正比 4.弹簧测力计 构造:_ 使用:(1)观察_和_。(2)校正_。 (3)拉力方向要沿弹簧轴线方向 4)读数,_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1.产生原因:物体由于受到 的吸引(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引 2.大小:G=_(g=_) 重力 3.方向:_ 4.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_。(均匀规则的物体,重心一般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1.产生条件: 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摩擦力 静摩擦: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 (2)_。 3.摩擦力的测量(间接): 4.增大有益摩擦:(1)_(2)_减小有害摩擦:(1_(2)_(3)_。点:1.重力与质量的区别与联系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的区别3三种
4、摩擦力的识别二、典例分析: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图4A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有关 B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关 C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D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室有一个较长且光滑程度一致的木板、一个带钩的长方体木块和一只弹簧测力计可供使用。小娟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进行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次数木块放置方式木块运动快慢弹簧测力计示数1平放很慢1.2N2平放慢1.2N3平放较快1.2N(1)表中数据可以验证猜想 (填序号)的正确或者错误。(2)实验中要匀速拉动木块的原因是: (3)就利用现有器材且保持木板水平,还可以验证猜想 (填序号)正确或者错误,请你把验证这个猜想的实验操作过程叙述出来: 。板书设计作业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