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课 纪念白求恩 教学内容第13课 纪念白求恩 教学目标1. 积累词语,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分小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正确找出文中的论点与论据,理清文章思路。4. 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与叙议结合的方法5. 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教学重点感知全文,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征,能正确找出文中的论点与论据;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教学难点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与夹叙夹议的方法。主要教具多媒体教 学 过 程个 性 补 教一、自主学习(一)字词检测(写出下列词语的拼音):派遣( ) 狭隘( ) 满腔热忱( ) 拈轻怕重( ) 以身殉职( ) 鄙视( )
2、 晋察冀( )(二)用成语表达下列几句话的含义。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 ) 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 )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 ) 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对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 )二、导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白求恩的图片,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白求恩。白求恩, 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一九三六年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革命时,曾随加拿大志愿军到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
3、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月到达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终年49岁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组:1 文章介绍了白求恩哪些方面的情况,用“()”标出。 2 哪些是作者对白求恩的评价,用“【】”标出。3找出每一段的重点句。请用“”标出。 教师引导总结:下面我们就来感知一下课文对白求恩事迹的介绍、叙说。首先看第1段,大家把介绍白求恩的内容一起朗读出来。
4、这里介绍了白求恩在中国的经历。看第2段,读出文中叙述的部分。老师提示一下,就是从“从前线回来的人”到“无不为之感动”。读出3、4节叙议层次。刚才读的段落很明显由两个层次组成叙和议。由叙到议,表现了作者通过白求恩的事实发表自己的见解加以评论的思路。我们刚读的三个段落都是先叙后议,这样我们就对课文的写法有了明确的了解。叙议结合。叙是基础,议表现作者的情感和观点。下面我们就来概括各段的主要意思,学习通过找段落中的重点句来概括把握内容要点。(请同学们找到各段重点句,然后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概括内容要点。)并用“这一段赞扬了的精神”的句式把它表达出来,来概括第1、2、3段的意思。第段换个说法:“作者想怎么样
5、?”第四段是对前三段的总结,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由此可见,这四段结构上是先分后总。四、文体特征介绍:一、 议论文的定义(什么叫议论文)?: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二、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1)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2)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它的正确性为人们所公认的名人名言、俗语谚语、自然科学道理、公式定律等。 3.论证:就
6、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五、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思考以下问题组:1.本文的主要论据有哪些?论据一、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的共 产党员以身殉职。” (事实论据)论据二、 “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 义世界命才能胜利。” (道理论据)论据三、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无不为之感动。” (事实论据) 2. 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有哪些作用?(填表格) 明确:(1)对比论证 说说运用对比论证的好处。明确: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
7、,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的证明和阐述了论点。(2)引用论证引用无产阶级领袖的话来阐释“国际主义”精神,极具有说服力,也能更好的证明中心论点。(3)举例论证举“不少的人”对工作、对人民、对技术的态度,更加突出白求恩精神的可贵,体现了学习白求恩精神品质的必要性。六、课堂小结: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必须得简明、概括。 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看看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找出原文,小组概括,教师补充订正)第二课时七、问题赏析以第段为例,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提示:品词语,品句子,品写
8、法,品结构)1 品词语:作者在这一段话里,在两处用了 这样很有感情力度的词语来限定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用了很多贬义词来形容一些人的不纯粹,如: 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自吹 2 品句子:本段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设问句,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引起读者的注意。双重否定句,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他,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加强肯定的语气。3 品写法: 文章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作者在这一段里面将白求恩医生的表现和另外一些人的表现进行对比。这个对比就很有力量。一正一反地说就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更
9、加清楚地认识到白求恩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4、品结构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很容易把握文章的层次,这段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从正面说,第二层从反面说,第三层从侧面说。“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从前线回来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是为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八、文章主旨提炼本文概括叙述了白求恩不远千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的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九、随堂检测用成语表达下列几句话的含义。 里充满真诚和热
10、情。 (满腔热忱 ) 极度冷淡,毫不关心。 (漠不关心) 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见异思迁) 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拈轻怕重) 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对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麻木不仁)(二) 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心论点是( C ) A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B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C.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D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三)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题目中“纪念”二字揭示了文章的( A ) A写作目的与文章主旨 B文章内容与论述重点 C写作动机与论述缘由 D表达方式与论述方式十、作业1完成课堂解码。2.抄写本抄写本课“读读写写”生字词。3.背诵末段最后一句。4.复习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及特点。板书设计纪念白求恩文章框架 1、(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共产主义精神2、(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3、(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教后记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