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文两篇(一) 蝈蝈教学目标1.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角度理解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2. 学习通过分析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阅读方法。3. 联系自然与生活,初步获得对人生的感悟。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关键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多角度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学习内容1. 蝈蝈的有关资料。2. 整体感知蝈蝈是一篇构思精巧哲理性很强的散文。以一只蝈蝈的命运为线索,作者具体描写了一家三代人对待蝈蝈的不同态度。意在启发人们思考:怎样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怎样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存。依据线索,可以把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8自然段)写了爷孙两代人关心“蝈蝈买回来后为什么不叫”的
2、事。首先,作者对蝈蝈的外形和关在笼中的神态进行了刻画。它有一件“翠绿色”的外衣,和两根“又细又长的触须”,它在笼子里“不安地爬着”,触须“不时地”从笼中的小圆孔里“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几下”,“仿佛在呼唤、祈求着什么”。这些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蝈蝈孤独不安和楚楚可怜的情态。为下文写三代人对蝈蝈的不同态度作了很好的铺垫。虽然只寥寥几笔,但作者的怜悯之情溢于纸上,和作者感情一致的,还有两个单纯可爱的孩子,从他们的对话可以看出。“它不肯叫,准是怕生。”小女孩说。小男孩说,“把它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两颗稚嫩敏感的小小心灵,传达出来的是对蝈蝈弱小生灵的同情和怜悯。还写了白发老人对蝈蝈不叫表示奇怪和
3、深信在某一天“它一定会叫的”!第二部分(9-20自然段)写了一家三代人对“蝈蝈不停地叫”的不同态度。蝈蝈在无声无息中过一天。第二天,它吃了老人给的尖头红辣椒,白天没有叫,可到了晚上竟然“又清脆又响亮”地叫个不停。老人当时很有点得意:“听见么,它叫了,多好听!”老人对自己先前的猜想感到很满意。而两个孩子更是“喜不自禁”,“高兴得手舞足蹈,把床板蹬得咚咚直响。”尽管蝈蝈一叫就再也没有停下来,但是一家人把这叫声当成了家庭中的一部分,很快就“习以为常”了。可是在一个闷热的夜晚,孩子的父亲对蝈蝈的叫声发出了怨言。可能是他工作太忙,平时顾不上关心蝈蝈的情况;也许,他甚至不知道家里已来了一位客人蝈蝈。直到蝈
4、蝈的叫声吵得他不能安睡时,他才发出狠狠的埋怨声。也许他根本就无心去关注蝈蝈的叫与不叫,抑或喜怒哀乐。而两个孩子却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蝈蝈的痛苦和快乐。在猜测蝈蝈为什么不停地叫时,一个说:“它大概也热得睡不着,所以叫”;另一个说:“不!它是在哭呢!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尽管我们不能一下子揣测出这两句话中哪一句是男孩说的,哪一句是女孩说的,但是两个天真烂漫的少年都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确是昭然可见的。他们能够以己之感受去体悟蝈蝈之感受,实在是难能可贵。而老爷爷,听了儿子的牢骚和俩孙子的对话后重重地“叹息了一声”,为什么会叹息呢?可能有两个原因:孙子和孙女的话打动了老人;儿子的牢骚和埋怨使老人感
5、到无奈。第三部分(21-22自然段)写了蝈蝈最终的命运。一天早晨,两个孩子发现蝈蝈不见了,却看到“笼子上有一个整齐的口子,像是用剪刀剪的”。可老人说,是蝈蝈自己咬破笼子逃走的。这种结尾很耐人寻味,留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对此,读者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由文中可推断出蝈蝈有可能是爷爷放的,也有可能是爸爸放的。那爷爷为什么要撒谎呢?可能是:因为爷爷知道孩子非常喜欢蝈蝈。为了不让孩子们因为失去蝈蝈而伤心,就谎称蝈蝈是自己跑的。本文语言简洁朴实。人物的语言,描写得非常细腻、生动。3. 问题思考:理清文脉或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三代人对蝈蝈有着不同的态度。抓住关键句,仔细体会
6、人物的思想感情。本文你最感兴趣或最疑惑的是什么?(这一板块旨在感知、设问的基础上建立支架,为后面的层层深入奠定方向,为进行研读、探究作准备。)本文你最感兴趣或最疑惑的是什么?(如:小蝈蝈在笼子里探头探脑的模样惹人爱。蝈蝈被买的时候叫得欢,但是当爷爷把它带回家后它却不叫了。蝈蝈一直不叫,但是当它吃完了尖头辣椒后却叫个不停。蝈蝈真的是咬破笼子逃走的吗?)1. a. 蝈蝈“买的时候还叫得起劲”,为什么买回来后就不叫了?b. 蝈蝈被爷爷买回来后,开始为什么不叫,后来却又叫个不停?c. 文中第一段说蝈蝈“仿佛在呼唤、祈求着什么”,那么它到底在祈求什么、呼唤什么?明确:a. 可能是蝈蝈不太适应新的环境;可
7、能是看到了生人后感到恐惧;也有可能是把它关在笼子里,它感到没有自由了而生气;还有可能是它与同伴分开了,失去了嬉闹时的快乐。b.在a题的基础上作答,它很热或是关在笼子里很难受,所以叫个不停。此题目具有开放性,只要学生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c.它在祈求、呼唤着自由和快乐。2. a. 文中第20自然段中,白发老人为什么要叹息呢?b. 孙子和孙女对蝈蝈不叫与叫都有自己的解释,但有所不同。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c. 一家三代人对蝈蝈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d. 通过对几组对话描写的分析,我们能够揣摩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请你举一两个例子,好吗?明确:a. 有两个原因:孙子和孙女的话打动了老人
8、,儿子的牢骚和埋怨使老人感到无奈。b.他们有一颗爱护小动物,同情和理解弱者的善良的心。c.两个孩子:好奇、喜爱、同情、理解;孩子的父亲:埋怨、不耐烦;老人:喜欢、爱惜、同情。因为小孩更有爱心,而大人更多的是为自己着想。d.依据本文,能够谈出自己的看法与思考就可以了。3. a. 为什么爷爷说它是“咬破笼子逃走的”?b. 蝈蝈究竟是怎么走的?你是如何看的呢?c. 爷爷为什么要撒谎,难道他是一个不诚实虚伪的人?如果你是爷爷,你会怎么做呢?明确:a.“两个不满8岁的孩子,也趴在窗台上看新鲜。”“两个孩子又来了兴趣,趴在窗台上看蝈蝈怎样慢慢把丝丝红辣椒吃进肚子里去。”“高兴得手舞足蹈,把床板蹬得咚咚直响
9、”等等,这些都充分表明孩子们非常喜欢蝈蝈。爷爷为了不让孩子们因为失去蝈蝈而伤心,就谎称蝈蝈是自己跑的。b.“笼子上有一个整齐的口子,像是用剪刀剪的”由此可以推断出蝈蝈有可能是爷爷放的,也有可能是爸爸放的。c.因为爷爷爱孙子,也理解孙子。他的谎言是一种善意的欺骗,一来怕孙子为失去快乐的“伙伴”而伤心,二来如果蝈蝈是自己跑的,它就获得自由了,相信孙子会为此感到欣慰的。如果我是爷爷,我可能会像文中的爷爷那样做。4. a. 文中“它大概也热得睡不着,所以叫。”和“不!它是在哭呢!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这两句分别是哪个孩子说的,请你猜猜看。并说说你判断的理由。b.本文揭示了哪些生活道理?c. 本
10、文最能触动你心灵的是什么?为什么?明确:a. 猜测的答案可以不一样。b. 要对弱者有同情心和爱心;要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要理解尊重生命; 要有平等意识等等。c. 能够言之成理即可。5. a. 文中最后一段,老人为什么要“看着窗外,自言自语地说”?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会是怎样的呢?b. 在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卖蝈蝈类似的事,你会怎么办呢?c. 我们该如何面对大自然?明确:a. 有可能是对蝈蝈以后命运的若有所思;有可能是听到孙子孙女的议论,儿子的怨言后的感触;也有可能是极力掩饰对孩子们的善意欺骗b. 劝说或制止。c. 关爱生命,关注自然,尊重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4. 探究思想内容下面请各小组对文
11、章的主题进行归纳,本文主题具有多义性:a. 呼唤自由、呼唤爱心。b.歌颂了平等的意识。c.表现了渴望被理想、被尊重的愿望。d.表现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二)空山鸟语教学目标1.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角度理解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2.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情感,感受作者的人生态度。3. 理解文中运用的意象,学习作者诗化的语言。教学重难点体会文中诗化的语言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学习内容一个用唐吉诃德似的热情拥抱文学,以清教徒般的信仰面对人生的诗人,他会用怎样的一双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又会怎样去谛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整体感知空山鸟语是一篇含蓄富有哲理的散文。在诗化的语言外表下,表
12、现了作者对古朴、淡泊、宁静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学法指导1. 学习蝈蝈时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对话,去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容易把握文章的主旨。2. 学习空山鸟语时,要用朗读带动对作品的理解。注意积累文中精彩的描写性语句,丰富自己的语言。3. 阅读时要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做些点评,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体验反思1. 关于“人与动物”抑或“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家一定有所关注吧。请结合现实生活实例,谈谈自己的想法。提示:当藏羚羊被无情地捕杀时,一些环保志士发出了紧急救助的呐喊;当“非典”肆虐华夏大地时,人们对食用野生动物重新有了审视与思考;当近些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类也遭到了大自然
13、残酷无情的报复。该是吸取教训的时候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拿出实际行动,来维护我们共同的赖以生存的家园。本文以一只蝈蝈的命运为线索,以人们对待蝈蝈的不同态度为内容,启发读者思考,人们该怎样做,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我衷心地希望大家学完本课后,能够以一种良好的态度面对大自然、面对我们的社会!2. 作者为什么说“鸟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3. 作者“想做一只鸟,在山中”的原因仅仅是因为“鸟语”好听吗?4. “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吗”这句话如何理解?从作者生平和其它作品中寻找作者的思想根源。拓展延伸 1. 品读蝈蝈全文,试将其与法国昆虫家法布尔写的绿色
14、蝈蝈比较阅读,谈谈他们所蕴含的情感或道理有什么不同。2. 学完蝈蝈、空山鸟语后,你一定有所感悟吧,请把它写出来。短文两篇一. 双基测评 1.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并指出这些词在作用上的共同之处。 当然,山上有的是_的花、_的树,有的是_的岩石、_的风、_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着迷。 共同之处是_。 2. 试比较下面两句话,哪一句好?为什么? (1)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 (2)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绵,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 答: 3. 体会下面句子的含义。 (1)一
15、只翠绿色的蝈蝈在笼子里不安的爬动着,两根又细又长的触须不时从竹笼的小圆孔里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几下,仿佛在呼唤、祈求什么。 (2)这是梦境,啊!这是在海角孤岛上的奇幻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答: 4. 空山鸟语最后说“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阅读蝈蝈“整个白天自言自语地说。”一部分,完成57题。 5.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6. “它咬破笼子,逃走了。”真的是如此吗?说说你的理解。 7. 蝈蝈一文表达了怎样的寓意? 二. 能力迁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1题。心田上的百合花 (1)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
16、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2)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包,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
17、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3)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守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4)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5)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6)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
18、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7)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8. 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话应放在第四段a、b、c哪个位置? 9. 第三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 10.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11. 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 自评反思(学习本文
19、后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交流园地(家长、学生、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相长)短文两篇1. 娇艳;婆娑;奇崛;爽飒;飘逸;这些形容词,它们分别从状态、形状等方面反映了事物的特征。2. 第(1)句最好,因为“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重叠词更具表现力。3. (1)表现蝈蝈渴望自由。(2)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4. 表达了作者决心放弃名利追求向往自由的生活的感情。5. 蝈蝈白天不叫晚上叫,老人、孩子十分高兴,后来蝈蝈不明原因地逃走了。6. 不是,是老人或爸爸用剪刀剪破笼子,放走蝈蝈的,因为笼子上有一个整齐的口子,象是用剪刀剪的。7. 表达了应与动物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寓意。二. 8. c9. 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等自信的形象。10. 本文的线索是百合花开花,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11. 借花喻人,表现作者对像百合花的那样人的赞美和钦佩。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