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单元 法律护我(复习提纲) 一、学习目标: 设计人:王伟 审核:陈德久 知识与能力 1、 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中尤其是在保护未成年人中的特殊作用。认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的特殊保护。知道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法律名称。知识与能力 班级: 姓名 2、 知道未成年人处处受法律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培养初步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
2、象和行为的能力,增强法制意识,提高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3、 体会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知道法律是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有力武器,初步学会寻求法律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学习要求 1、懂得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和联系 2、法律的三个特征是什么 3、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原因 4、掌握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重要性。 5、识记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6、掌握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 7、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8、体会自我保护
3、的重要性,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9、懂得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途径及主要内容。 三、知识点梳理 1、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2、法律的三个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的主要特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的保护? 1)未成年人处于人生发展的幼弱时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是个人利益很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 2)家庭、学校、社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
4、 3)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犯罪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4、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2部专门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有效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 5、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主要有: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收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 6、家庭保护的重要性: 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生活的摇篮。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保护的作用是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
5、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7、家庭保护的基本内容: 1)家长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2)尊重、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 8、法律对家长在家庭保护中提出的禁止性要求: 1)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人和残疾未成年人; 2)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3)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和订婚等。 9、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 1)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学校不得片面追求升学率、与升学无关的科目就不开设了) 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3)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4)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中
6、的人生安全和健康等。 10、社会保护的基本内容: 1)保护未成年人身体的安全和健康。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如:杂技演员,体育运动员等。 2)保护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灵的健康。 如:建立公共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并且要对未成年学生优惠开放等。 11、司法保护的定义: 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国家执法机关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保护措施。 12、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1)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实行特殊制度;如:设立少年法庭、实行不公开审理的原则等。 2)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
7、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3)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 13、什么是合法权益? 我国法律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利益。 我们的合法权益主要有:受教育权、劳动权、姓名权、生命健康权、荣誉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 14、自我保护的重要性:自我保护的能力是一格人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能力。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使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15、未成年人为什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未成年人的阅历不够丰富,心理不够成熟,体质也不够强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我们要找到自身在自我保护方面存在的弱点,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16、日常
8、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1)家庭生活中要注意的自我保护: 防火。 防水。 防气。 防盗。 2)在公共场所的自我保护: ①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②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做好准备工作; ③在外发现火灾和友人溺水要大声呼救,自己不要贸然行动; ④预防精神污染,避免受毒害; ⑤善于识别骗子的骗术,避免上当受骗。 17、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法和途径有哪些? 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法律援助。 1)诉讼也就是打官司,可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种。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打官司到法院。 2)非诉讼途径: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等。 3)法
9、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是: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 4)当打官司遇到困难时,可获得国家的法律援助。 四、实战演习 判断: 1、 ( )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国家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未成年人不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 ( )由于未成年人阅历不够丰富,心理不够成熟,体质不够强健,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 3、 ( )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本领,是健康成长的需要 4、 ( )未成年学生要自觉进
10、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影响。 5、 ( )在家里,一旦发生火灾应迅速拨打“110”火警电话。 6、 ( )未成年学生如在外发现有人溺水,应挺身而出,下水救人。 7、 ( )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 8、 ( )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和最有效的途径是双方协商。 9、 ( )诉讼又称打官司。 10、 ( )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打官司要到公安机关。 11、 ( )近年来“
11、一元官司”大有越来越多之势。针对这一现象,中学生小华认为打“一元官司”既费时又费力,忍了算了。 12、 ( )七年级学生王强在冷饮摊上买了一瓶饮料,发现无生产日期,便要求退换,摊主以质量没有问题为由不予退换,王强的要求是不正当的。 13、 ( )在我国法律的主要服务机构是人民法院,它可以给我们以法律帮助。 14、 ( )公共图书馆、少年宫等各种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立,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实施的学校保护。 15、 ( )199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
12、年人犯罪法》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专门法。 1、“如果没有一个人迫使人们遵守法律规范的机构,法律就等于零。”这句话的含义是( ) A、法律必须依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B、法律必须依靠宣传教育保证实施 C、法律必须依靠人们信念的力量保证实施D、法律必须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人们把法律称为“国法”,因为它 ( ) A、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B、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法律主要的特征是
13、 ( )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体现统治阶级意志 D、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下列选项中,属于具有国家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的特殊的行为规范是( ) A、道德 B、纪律 C、法律 D、企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 5、法律是靠 ( ) A、精神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B、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舆论的力量保证实
14、施的 D、党员、团员的模范作用保证实施的 6、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方式是 ( ) A、制定和俗成 B、习惯和认可 C、制定和认可 D、制定和命令 7、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的有 ( ) (1)《中国共产党党章》 (2)《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3)《治安管理处罚条例》(4)《未成年人保护法》 A、(1)(2) B、(3)(4) C、(2)(3)(4) D、(1)(3)(4) 8、胡长清在担任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副
15、局长、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和副省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先后87次收受、索取他人财物,共计人民币544、25万元,此外,还有161、77万元的巨额财产不能说明来历,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3月8日作出判决,判处胡长清死刑。胡长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因经济犯罪而被处以死刑的职务最高的领导干部之一。这说明 ( ) A、法律对全体公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B、任何公民不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只要违法,都要受到刑罚的制裁 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权大于法 我国法律给予未
16、成年人特殊保护,这是由 ( ) A、 未成年人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B、我国的法律特点决定的 C、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D、当前的社会现实状况决定的 9、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人保护法》的目的是 ( ) A、 尊重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C、保障未成人的合法权益 B、 未成人身心的特点 D、使教育和保护相结合 10、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条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这体现了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基本原则中的 原则。
17、 ( ) A、 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C、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B、 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D、教育和保护相结合 11、在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法律是 ( ) A、《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B、《宪法》和《刑法》 C、《刑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 12、对于右图反映的现象,正确的认识是 ( ) A、未成年人只要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保护
18、和指导下,就能健康成长 B、未成年人可以脱离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保护,独立成长 C、未成年人要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影响 13、未成年人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就是要 ( ) (1)接受各方面的教育、保护和指导 (2)自觉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 (3)我行我素、自作主张(4)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影响 (5)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A、(1)(3)(5) B、(1)(2) (3) C、(1) (2) (4) (5) D、(2) (3) (5) 14、某校门口,经常出现几个社会青年勒索小同学的钱物。假如你
19、碰到这类事,你会 ( ) A、拨打“110”报警或者告诉老师、家长 B、纠集几个好友收拾他 C、不管我的事,装作没看见 15、“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寻求法律帮助。”这句话给我们未成年人的启示是 ( ) A、遇到伤害时,先和他拼,然后到法院去告对方 B、发现入室盗窃者,莫声张,立即报警 C、父亲逼迫你辍学,你可以离家出走 16、两位女中学生到某商场购物,被怀疑偷拿了香皂,遇到了强行搜身。他们将商场告上了法庭,法院依法裁决她们胜诉。这件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主要是 ( ) A、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B、反正没拿,搜就搜吧 C、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