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台见洋人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制台言行的刻画鞭挞了其崇洋媚外的丑恶嘴脸,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2. 能够把握人物的基本特征,认识人物性格产生的时代背景。3. 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体会文章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三. 知识分析:1. 作者简介:李宝嘉(18671906),晚清小说家。又名宝凯,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笔名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等。祖籍江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市),咸丰年间,迁居山东。李宝嘉3岁丧父,随母亲与堂伯父李翼清一家合住。李翼清在山东历任知县、同知、知府等职。宝嘉受堂伯父抚养教
2、育,擅长八股诗赋,能书画篆刻,多才多艺。光绪十八年(1892)李翼清辞官归籍,宝嘉一家也跟从由山东返回常州。乡居期间,曾从传教士学习英文;并考中秀才。光绪二十二年(1896)到上海,先编撰指南报,次年五月创办游戏报,并设“文社”。光绪二十七年(1901),他将游戏报转让,另办世界繁华报。这些报纸是中国小报的鼻祖,它“假游戏之说,以隐寓劝惩”(论游戏报之本意),虽然谈风月,说勾栏,载社会新闻,但也嘲骂腐朽的官僚买办,暴露社会种种黑暗,为创作谴责小说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光绪二十九年(1903),应商务印书馆之聘,主编绣像小说半月刊。上海的10年间,因戊戌变法、庚子事变等重大事件,他不满意清王朝的腐败
3、,帝国主义的侵略,以痛哭之笔,写嬉笑怒骂之文,一面办报,一面从事小说创作。作者在小说活地狱的“楔子”里有诗说:“世界昏昏成黑暗,未知何日放光明;书生一掬伤时泪,誓洒大千救众生。”他创作小说的目的在于揭露时弊,洗刷污浊,改进政治,推动社会进步。这是与他的社会改良主张一致的。他希望学习西方的文明与进步,“兴利的地方兴利,除弊的地方除弊,上补朝廷之失,下救社会之偏”,“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不赞成激进的改革,连变法维新也感到过激,至于民主革命更被斥为“破坏天理国法人情”(文明小史),这种想法,不仅是一种幻想,而且给他的创作带来局限。 官场现形记是李宝嘉的代表作,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作
4、品以官场为对象,着重揭露各种官僚的“龌龊卑鄙”“昏聩糊涂”(官场现形记),集中暴露晚清官场的污浊,吏治的败坏,统治集团的腐朽。2. 时代背景。鸦片战争以后,旧中国开始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帝国主义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迷梦,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一味退让,期望以割地赔款来求得一时苟安。对内则变本加厉,加剧对劳动人民的镇压和剥削,甚至以镇压人民的反帝斗争来换取帝国主义列强的欢心。课文中文制台就是这样一个满清统治阶级的典型代表。3. 疏通字词,解决字词障碍。(1)识记生字词。藩台 撂 捺定 瘪子恪遵 捱 拍挞 校场 弹压(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一言不合 捺翰林 恪遵功令 头绪繁多 经济 骇 排揎
5、金玉之言4.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文制台接见下属官员。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文制台接见洋人。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文制台传授淮安知府“外交秘诀”5. 小说主题:这篇小说所表现出的思想性是极其深刻的。制台对内对外的“双面人”嘴脸,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实。这一方面表明近代中国官场的黑暗,吏治的腐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给清朝政府和中国社会造成的巨大创伤。这种创伤,既使国家积弱积贫,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潭中越陷越深,也使国民、特别是上层官僚阶层的精神受到极大奴役。小说生动地描画了“官怕洋人,洋人怕百姓”这一社会怪圈,寄寓了社会改良的强烈愿望。6.
6、 写作特点:这篇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是讽刺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作者把他所要鞭挞、谴责的对象作了放大、夸张处理,使其原形毕露,加大了讽刺的力量。此外,作者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叙事写人,最为典型的是制台对待同僚下属和对待洋人的不同态度,表现了他对内蛮横,对外卑躬屈膝的丑恶灵魂。用鲁迅的话说就是“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在对比描写中,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另外,小说的人物语言具有很强的口语性,活灵活现;人物心理活动细腻入微,真实可感。这些艺术特点,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典型例题及分析】阅读下面片断,回答问题: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吩咐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靠前。”一日
7、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1. 文中有两处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摘出描写人物的语句,并分别说明它们的表现作用。第一处是 ,表现了 ;第二处是 ,表现了 。 2. 文中画线语句,对曹操的描写,先后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3. “惟修知其意”中的“意”字的含义是什么?答:答案:1. 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多疑;佯惊问;奸诈2.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3. 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模拟试题】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
8、汉字:1. A. 鸡肋( ) B. 塞北( ) C. 恶之( ) D. zn害( )2. A. 麾军( ) B. 高阜( ) C. 射中( ) D. 取匙( )3. A. 排揎( ) B. 抚恤( ) C. 恪遵( ) D. 翰林( )二.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1. 屯兵日久( )2. 不晓其意( )3. 迳来告操( ) 4. 谮害皇上( )5. 植然其言( )6. 但操有问( )7. 安敢欺我( )8. 弃弓绰刀( )9. 刻不容缓( ) 10. 随机应变( )11. 杀鸡骇猴( )12. 不以为然( )13. 一哄而起( )14. 聚众滋事( )15. 顿口无言( ) 16. 为理所屈(
9、 )三. 指出各组中加点字的含义:1. 以2. 乃3. A. 只得捺定性子( ) B. 无如头绪太多( )C. 决计不是个道理( )D. 夸奖他有经济( )四. 作家作品填空:1. 杨修之死选自 ,作者 ,名 ,号 。 的小说家。本书与 、 、 ,合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2. 制台见洋人选自 ,这是一部著名的 。它与 、 、 合称 。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家 。五. 阅读杨修之死完成练习: 1. 选出对文句分析正确的一项( )操虽喜笑,而心恶之。A. 曹操又“笑”,又“恶”,行为矛盾反常。B. 曹操先“笑”后“恶”,变化无常。C. 曹操“笑”是假,“恶”是真,心口不一。D. 曹操“喜笑”是“心恶
10、之”的外在表现。2. 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A. “惟”字突出杨修知曹操的心意。B. 写出杨修恃才放旷,说话不慎易招祸。C. “指而叹”,这里是第三次写曹杨矛盾的公开化。D. 称呼“丞相”二字,表明杨修对曹操还是敬重的。【试题答案】一.1. A. liB. si C. wD. 谮2. A. hu B. f C. zhng D. ch3. A. xun B. x C. kD. hn二1. 驻扎2. 明白3. 直接4. 诬陷5. 认为对6. 只要 7. 怎么8. 抓取9. 片刻10. 机会11. 使恐惧12. 这样 13. 吵闹14. 生15. 停顿16. 屈服三.1. A. 用 B. 来 C. 从2. A. 才(是) B. 是 C. 就3. A. 忍住 B. 无奈4. A. 绝对 B. 有学问、有本领四.1. 三国演义;罗贯中;本;湖海散人;元末明初;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2. 官场现形记;长篇讽刺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清末;小说;李宝嘉五1. C 2. C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