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驿路梨花 学 校组 别语文教案类型集体备课教案备课时间4月21日学年度学期2016 -2017学年度第 二学期本章共备 2 课时课 题驿路梨花 年 级七年级主 备 人参加人七年级语文教师课时划分第1、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文记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过程与方法老师引导,学生探究,突破重难点。情感与态度学习优秀人物的雷锋精神。教学要点教学重点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教学难点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 学 内 容修改意图一、 情景导入爱莲说中作者用出淤泥而不染的莲来象征不慕
2、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操;青松诗中诗人用傲霜斗雪的松来作为坚强、高洁的象征,假如我们要赋予梨花、不娇媚、不繁艳、洁白如雪的梨花一种象征意义,该是什么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读准字音。 驿:yi 蔑mi 撵 nin 麂j 葺q 2.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3.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1)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2)依据“我们”的行止和见闻,本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主要写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这
3、是什么人的房子呢”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劳;第三部分,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主要写梨花之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三、布置作业 :抄写字词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二、自主学习,解决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 (l)开篇景物描写起着什么作用? 明确: 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小屋的出现作好铺垫。 (2
4、)“我们”看到梨花时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抓住老余的话和梨花的美景等关键句分析) 明确: 梨花使“我们”产生了希望。 2.分析第二部分(1)“我们”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产生了什么疑问?这起着什么作用? 产生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设置出了一个悬念。 (2)“我们”接着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 “门是从外面扣着的”-“有辣子”,表现出小屋主人热情地帮助行路的人,准备得非常周到。 (3)小说写出“我们”在小屋中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我们”在小屋中烧火做饭-屋主帮助素不相识的“我们”解除了旅途当中的疲劳和饥饿,帮助了深山行路的人。 (4)我
5、和老余的对话有什么表现力量?这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既表现出对这家主人的感激之深,又在行文上照应前文设出的悬念(板书)。 3引导学生分析第三部分 (l)老人述说了自己曾经打扰小屋,终于打听出小屋主人是“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这段语言在叙述故事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表现力量?在行文上起着什么作用? 插叙故事表现出小屋帮助了很多行人;表现老人非常感激小屋主人的心情,又照应前设的悬念。 (2)小说写出“我”在这天夜里什么样的梦境?具有什么作用? 写出“我”在梨树中看到梨花姑娘的梦境。表现了“我” 对她的衷心赞美 4引导学生分析第四部分。 (1)小说怎样写出梨花之妹的出现和什么样的出现情景?
6、 写这些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是结合着“我”和瑶族老人的误认,哈尼小姑娘的出现,再次发生了一个误会-在行文中照应前设的悬念,又生出了新的悬念。 (2)小说怎样彻底解开了悬念?这样安排具有什么样的表现意义? 盖造小屋的解放军,照料小屋的梨花和哈尼小姑娘,都是小屋的主人。 这就表明了学习雷锋的人甚多,而且经久不衰。 5.引导学生分析第五部分。 小说怎样结束全篇?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是从姑娘和梨花并提、引用诗句结束全篇的。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结尾, 既照应题目,更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以梨花衬托小姑娘学习雷锋的纯真美好心灵(板书)。 三、合作探究,突破难点1 体会本
7、篇标题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明确: 标题为“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写自然界的梨花,更喻小屋主人梨花姑娘,以洁白美丽的梨花写出梨花姑娘帮助路人的纯美心灵。 2本篇叙述故事、结构篇章的特点和表现作用是什么? 通篇扣住小屋主人这个故事核心,先设悬念,穿插两个误会,三次深化悬念,从而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突出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3 本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这运用了什么写人方法?这种方法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时间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插叙过去的事件,构成了曲折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表达作品的主题。 四、拓展思维:人为什么应有雷锋精神呢?谈谈你的看法。五、总结本篇知识 六、布置作业:课后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