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课 感受社会变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用生活的实例说明人类社会及我国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能力目标:学会运用“一分为二”方法来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成就和问题。情感目标: 感受人们生活的发展变化,增强关心社会的兴趣和热情。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重点和难点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难点。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及其根本原因,重点。3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影响以及产生不和谐现象的根本原因,难点。4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性,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易错易混处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和谐现象
2、、影响方法手段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练习巩固学 习 过 程复习引入教师点拨要求学生找一找身边社会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学生:可以是家庭的生活变化、社会上的交通变化、消费观念的变化等)每组找一个学生去说,新授内容教师点拨自学认知:阅读教材1-4页,回答下列知识点:1、三种生活方式: 、 、 2、三个文明: 、 、 3、我们的生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4、在当代, 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它也是 的重要保证。6、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新问题?有哪些影响?点拨答疑 活动一体验生活变化 多媒体课件打出三幅图片,同时播放歌曲营造气氛。仔细观察图片并让学
3、生回答: 1.三幅图片分别表明了人们在哪些生活方面发生了变化? 指导学生阅读P2-P3两段文字,并且能找出正确的答案: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政治生活日益扩大。 活动:学生交流合作,填一填,说一说: 过去人们居住土房茅屋,现在住公寓、别墅 过去人们用芭扇纳凉、火炉取暖,现在使用空 调 过去人们只求吃饱穿暖,现在讲究绿色和营养 说一说自己家庭或所在村镇(社区)人们平时的文化生活。 旅游、观看文艺表演和电视电影、上网冲浪、听苏州评弹等 通过以上的交流活动是学生进一步理解人们的三大生活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掌握这一知识点。 2.从上述人们生活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感受? 学生讨论,
4、教师总结点拨,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答案是:从人们生活的变化中感受到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活动二领略现代文明 1文明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 指导学生阅读P3-P4之后提问学生,引导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使学生理解人类的生产活动推动着社会变化发展,使得“三大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人类通过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使得“三大文明”不断向前发展,请三位学生分别从教材文字中找出相关的证词,也可以用其他来源的证词来加以说明。教师进行分析、解释,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得出一个结论:“人类社会的发展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 2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如何理解? 人
5、类社会的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 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过程。 指导学生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完成下列填空。 列举一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感悟祖国面貌的巨大变化。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经济建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现在,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中国连续多年经济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 政治建设:香港澳门胜利回归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胜利70周年。把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十八以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强反腐工作。 文化建设: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成为第一个既承办夏奥会又承办冬奥会的城市“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船和
6、“天宫二号”探月器成功发射。 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根本原因:我国生产力的发展。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生了哪些主要的变化? 由于做完了上一题,学生会很快回答出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进一步引导学生回答,中国共产党在成就面前并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4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的不和谐的现象、产生的不良影响及其根本原因。 结合教材P5探究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回答出这一问题。 不和谐的现象:人口问
7、题、资源环境问题、生产力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等 不良影响: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影响着人们思想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 根本原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同学们先独立阅读教材完成自学提纲上的知识点,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统一答案。全班交流。给学生以鼓励性语言。要求每个学生都说一说自己的感受鼓励表扬表现好的小组。教师做适当补充要求学生在书中画出指导学生在书中填空。巡视中发现问题总结根本原因指导学生列举身边不和谐的现象。当堂训练教师点拨1、某校组织学生到A村就当地新农村建设进行实地考察,下面是他们的所见所闻:【镜头一】村委会大楼里正在举行村民
8、代表会议,村主任向村民代表汇报近期工作,征求村民意见,接受村民监督。【镜头二】村建立完善了文化大院,充实完备了文体活动室、图书室等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了高标准的宣传栏、阅报栏等。【镜头三】无公害大棚蔬菜、漂亮的农家院,房前停放农用汽车、小汽车。【镜头四】课堂一幕观赏四个镜头,请你参与完成: (1)、条分缕析:你认为该校组织本次活动有何意义。(2)、独具慧眼:镜头一、二、三分别反映三个文明中的哪个文明成果?镜头一: 镜头二: 镜头三: (3)、见微知著:镜头四反映了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什么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有什么影响?课堂总结本课要明确三种生活方式、三个文明,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我国发展中
9、的成就和问题及影响。课后作业做补充习题第1页1-4题。板书设计体会社会变化三种生活方式三个文明我国发展中的成就和问题及影响教学反思 周 月 日 总课时 2 课 题第一课(2)关心社会发展课 型新授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类社会的含义;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知道关心社会、了解社会的途径;理解青少年应该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吸取信息的途径,并能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明确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和国家公民对社会和国家应尽的
10、职责和义务,自觉认真学习,时时关心祖国、报效祖国。重点和难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初步了解中学生作为公民对国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易错易混处个人与社会的 关系方法手段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练习巩固学 习 过 程复习引入教师点拨学生板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 2、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新问题?有哪些影响?要求双号板演,单号批改新授内容教师点拨一、自学认知:阅读教材5-8页,先独立思考,然后回答下列知识点:1、人类社会是以 为基础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什么?3、人的本质属性是 4、青少年关心社会,了解社会,可以从 做起5、我们了解时事的途径有哪些?关心时事的重要意义是什么?6、青少年
11、关心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7、青少年关心社会应怎么做?二、点拨答疑 活动一、探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探究:指导学生阅读P6两段材料,一段是1799年在法国南部深山中发现的“小野人”,另一段是英国作家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取材于真实的故事,并可请学生对鲁宾逊漂流记的故事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回答问题: 为什么亚维伦的野人回到人类社会也难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而鲁宾逊却能很快适应社会生活? 阅读了两个事例,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问题? 在学生回答这两个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教师适当引导并结合P8页爱因斯坦的话语,使学生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个人离不开社会。 1 个人离不开社会为什么? 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总是离不开社
12、会提供的种种的条件,受到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环境的制约。 理论依据: 人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展示课件释迦牟尼的问题: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激发学生兴趣。 佛祖释迦牟尼问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 弟子们冥思苦想:“一滴水,一阵风就能把它吹没,一撮土就能把它吸干,怎么能不干呢?”没有一个弟子能回答上来。 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海洋里去。一滴水被放进大海,它就与周围的伙伴融为一体,再也不分彼此,才能达到永远不致干涸的结果。” 引发学生对佛祖释迦牟尼的经典答案进行讨论:一滴水被放进大海,永远不致干涸, 大海是由一滴一滴的水组成的,个人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社会犹如大海。社
13、会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人组成的。以上说明“个人离不开社会”的结论自然又引出第二个道理:社会离不开个人。 2 社会离不开个人为什么?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人们的生产活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 知识点过渡既然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人与社会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积极关注社会、关心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如何做到关心社会呢? 3 青少年如何做到关心社会? 指导学生阅读P7-P8文字,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教师作归纳。 从关心时事做起 关心社会发展,关心祖国建设 更为重要的是,明确作为公民对社会、国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例举近期国内或
14、国际的重要新闻,并作简要评述。 通过这一学生的交流活动使学生能掌握下一个知识点: 4了解时事政治的主要途径和意义。途径:上网、听广播、看电视、看报纸等意义:拓宽视野,增强情感,提高能力。 5 为什么我们要关心社会发展? 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来思考 原因角度:个人离不开社会,从关心社会发展的意义角度。同学们先独立阅读教材完成自学提纲上的知识点,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统一答案。全班交流。指导学生阅读第6页的材料给学生以鼓励。要求每个学生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由学生总结一下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鼓励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引发学生的讨论教师作归纳引导学生思考当堂训练教师点拨1、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
15、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促进社会和谐,这是 (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义务A、 B、 C、 D、2、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用于文化生活的消费不断增长,学业进修、技术培训、上网浏览、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已经成为许多城乡居民的生活内容。这则材料说明(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生活方式不断变化 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民主意识不断增强A、 B、 C、 D、3、当代,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 ) A、教育 B、科学技术 C、中国共产党 D、三大文明4、当前我国还面临着人口问题突出、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等,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 ( ) 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影响着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 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 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A、 B、 C、 D、课堂总结强调本课的主要知识点。课后作业做补充习题第2-3页6-10题。板书设计关心社会发展1、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什么 2、我们了解时事的途径有哪些?关心时事的重要意义是什么?3、青少年关心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教学反思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