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学习本文选取几件小事表现母爱的方法及对比手法,把握全篇的感情。过程与方法: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掌握母亲的形象,领悟母亲的爱。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好好儿活”,感受母爱的熏陶。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母亲对儿子那平凡而又伟大的爱(第一课时)难点: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理解“好好儿活”的深刻内涵(第二课时)教学方法: 本篇课文采取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模式,采用“自读品悟诱导点拨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掌握母亲的形象,体悟文章的感情。教
2、师适时点拨,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作者,激情导入 选取一些身残志坚的名人(如霍金、贝多芬等),引入到本文作者史铁生。提出史铁生残废后,一直都这样坚强吗?从而关注到史铁生的母亲。 史铁生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是他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是病重的母亲对他的无私的爱,让他获得新生,坚强生活。但母亲却因为病痛,永远的离开了人
3、世。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愧疚写下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秋天的故事,在秋天的故事中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二)情读美听,感知内容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可以先自由读一读,然后让学生读书,让其他学生评价,以学定教)配乐朗诵,要求学生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感情,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欲望 。( 重点指导几个儿话音,比如“咱俩儿”,“好好儿活”)理清结构,感知内容(以看花为线索)第一部分:我拒绝母亲带我去看花第二部分:我答应母亲去看花第三部分:母亲不能陪我去看花第四部分:我和妹妹一起去看花(三)察言观色,感悟母爱掌握一个人的
4、形象,主要抓三方面即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描写母亲动作,语言和神态的词句,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并圈出重点词,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初步掌握母亲的艺术形象。1、初读第一段,抓取母亲的动作与语言描写当作者发脾气时,母亲行为:母亲是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母亲神情:眼边红红的,看着我。(抓住“偷偷”、“悄悄”、“红红”等词语,把重点词语删去之后,进行对比阅读。明确母爱是理解,是小心翼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动作:“悄悄地躲”母亲理解儿子史铁生21岁生日的第二天便终身坐上了轮椅,正是大展拳脚的青年时期便成了一个残疾人,他的内心痛苦
5、不堪,极度需要宣泄;“偷偷地听”母亲担心儿子此时作者内心极度不平衡,他暴怒无常的行为随时可能会伤害到自己,甚至故意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悄悄的进来”母亲小心翼翼的照顾作者的情绪稍稍沉寂,但对于此时内心脆弱且敏感的作者而言,外界的任何一点响动都可能再次引发情绪大爆发;“眼边红红的”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眼边红红的”说明母亲在外面哭过,但是进来之前却将眼泪擦干,不让儿子见到自己的眼泪,因为此时的作者处于崩溃的边缘,母亲的眼泪只会加重他的痛苦与绝望。 语言:“北海的花儿”母亲帮助儿子走出阴霾,带给希望联系下文,“北海的花儿”主要指“菊花”。一方面,母亲想让儿子外出走走,放松心情;另一方面,母亲爱花,但
6、家中的花都死了,母亲想要和儿子一起分享心中所爱;更重要的,秋天是菊花盛开的季节,秋风中的菊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母亲想让儿子感受生命活力,重燃生命希望;“总是”表现了母亲的急切与坚强“总是”一词,表明母亲经常提出外出走走的想法都遭到了作者的拒绝,但是母亲依然坚持,一方面,作者心中的阴霾越来越重,母亲极度担心;另一方面母亲时日无多,需要儿子尽快坚强起来。当作者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时,母亲行为: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母亲神情:忍住哭声母亲言语:“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抓住“扑”、“忍”等词语,明确母爱是坚强,是生死相依。)动作:“扑”扑去绝望母亲之前的动作都是相对“静态”的,但是
7、当母亲知道儿子有轻生的念头,作为母亲,她无法接受,动作也随之变成了“动态”,一个“扑”字表明母亲心中的害怕,想要立即扑掉儿子心中轻生的念头;“抓”抓住希望,给予儿子活下去的勇气;“忍”忍住哭声;忍住肝癌的痛苦;忍住儿子带给她的伤害作为母亲,当儿子想要轻生,她不能在儿子面前放声大哭,她不想眼泪增加儿子心中的负担;除了哭声,此时的母亲已经到了肝癌晚期,肝疼的整宿整宿都睡不了觉,但是她却不能让儿子察知自己的病情,不想因为自己的病痛让儿子无法活下去;最后,作为一个如此深爱儿子的母亲,儿子的行为与话语都深深刺痛了一个母亲的心,但是她依然要忍住这种锥心的伤害,必须把希望,把最好状态的自己呈现在儿子面前。
8、语言:“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母亲好好儿活;儿子好好儿活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尽管她的病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但是可能她在心里千千万万遍的祈求上苍,祈求再多活一点,因为我的儿子还没有坚强起来,我无法放心的离去啊,因此她必须“好好儿活”,拼尽全力争取能多陪伴儿子;但母亲更想让儿子好好儿活,肝癌晚期注定了她将不久于人世,因此她希望儿子能尽快坚强起来,能够在自己死后好好儿活,坚强的活。 课文第一段,我们从母亲的2次动作与语言中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位忍住内心苦痛,坚强面对一切的伟大母亲正在日夜操劳儿子,担心儿子。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已经带给了我们满心的感动,但是作者还未坚强起来,母亲的付出和我们的感动还将继续
9、。2.自主合作,掌握母亲形象 学以致用,根据第一段的讲解,对于第二段母亲形象的分析,将学习主动权交予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一步探求与感知母亲形象。(具体分析略)当作者望着窗外胡思乱想时,母亲行为: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神情:她憔悴的脸上现出了央求般的神色母亲言语:“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挡”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表现了母亲的细心呵护)当作者答应去看花时,语言:“你要是愿意,就明天?”“那就赶紧准备准备。”(一个“?”,与“央求”一词相互关联,既是商量又是探询,表现母亲的小心翼翼与深切的希望)动作: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10、母亲喜出望外、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笑了、絮絮叨叨,这一切都表现出母亲内心的快乐。当作者说道:“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神情:她也笑了(哪怕儿子一点点的转变都可以让她喜出望外,可以带给这位身心俱疲的母亲最温情的安慰。)语言: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心理: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从“忽然”与“敏感”中表现出母亲对作者深切而又小心翼翼的关爱。)动作: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
11、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敏感”一词,看出母亲已经小心、谨慎到如此地步,母亲的爱无处不在)由此看来,儿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深深地牵动着母亲的心,影响着母亲的情绪,母亲的喜怒哀乐是紧紧与儿子相连的,儿子就是母亲的整个世界。面对儿子的瘫痪,面对儿子的暴怒无常,身患绝症,病入膏肓的母亲,承受的比儿子还多,心中比儿子还苦,按理说母亲应该比儿子更加的暴怒无常啊。那她有没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有没有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有没有大声呼喊我活着什么劲!(没有)而是把自己作为坚强的榜样,让儿子也成为坚强的儿子。母亲就这样坚强的爱着自己的儿子。母爱是理解,是体贴,是细心的呵护,
12、是无微不至的关怀,母爱就这样渗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四)感恩的心,细说母爱以“如果有人问我母爱是什么,我会说”为话题,请同学分享自己生活中感受到的母爱。事例:母爱是每天的晚上妈妈在校门口寻找我的目光 母爱是每天的早晨妈妈为我捧出的香喷喷的热汤面第二课时(一)看花之路,追忆母爱回忆上节课内容,复述母亲的形象。(母亲:理解儿子,体贴儿子,呵护儿子、对儿子的爱是小心翼翼,饱含着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样的母亲怎能不让作者牵挂,怀念呢?看着灿烂的菊花,怎能不想起坚强的母亲呢?母亲喜欢花,而且三番两次提出让儿子去看菊花,为什么母亲要执着于带“我”去看花呢?(课件展示出菊花的图片,又高洁的,有淡雅的,也有热烈
13、而深沉的,图片给予直观刺激)明确:母亲带我看花,是想唤起我生存的欲望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菊花在我眼里五彩缤纷,泼泼洒洒,也是在告诉读者我的人生态度发生了转变好好儿活。(二)理解母愿,“好好儿活”“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娘俩指的是母亲和儿子两人在一块好好活。一方面母亲鼓励儿子好好儿活,同时也告诉自己忍住病痛,好好儿活,也希望能多陪伴在儿子身边)“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请同学们站在母亲的角度,展开联想,把母亲未说完的话补充完整。 (明确:母亲临终前依然心系儿女,放不下心中的牵挂,母亲时
14、时刻刻爱着自己的儿子)“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作者已理解到“好好儿活”,也明白了母亲伟大的爱,有着自己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母亲那句“好好儿活”深深刻在作者的心中,也让作者勇敢地重新面对生活,同时,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深深地映在了我们的心中,请同学们谈一谈你们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三)升华情感,延伸拓展 作者在最后理解到了母亲的“好好儿活”,那作者在这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悔恨、悲痛、怀念)作者在其他的文章中,也表达了他的悔恨,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播放辛德勒的名单,配乐朗诵)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
15、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我一直有着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有关庙的回忆 母亲的爱让我们感动,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深深地映在了我们的心中,同时作者的悔恨让我们反思,作者深切的怀念让我们动容。母亲就像史铁生无形的拐杖,助他走上了成功之路。(四)掩卷沉思,妙笔生情学完本文之后,你是否被文中“母亲”的伟大母爱所感动呢?你会不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你的妈妈对你所做的一切,此时此刻你是否也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请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封信。板书设计:理解 体贴 小心翼翼 无微不至好好儿活母亲“我”悔恨 悲痛 怀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