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鲁迅自传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人生经历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了解本文语言和结构特点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学期学习(风筝一文,介绍过鲁迅先生。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谁看过鲁迅先生的哪些作品?(包括改编成电影的作品)(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今天,我们通过鲁迅自传这篇课文来系统、全面地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一生,同时也知道一下他是怎么评价他自己的。 (二)阅读要求 1低声自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速读附文一、二及鲁迅短诗,扫清文字障碍。 (三)字、词的落实 1字的落实。2词的落实。 学力;学问上达到的程度。 生计:吃、穿等基本生活。 彷惶:游移
2、不定,不知往哪里走好 困顿:生计或境遇艰难窘迫。 奚落:讥讽,嘲笑。 赏鉴:鉴赏。盛举:盛大的活动。 茁壮:健壮。走投无路:形容无路可走,陷入绝境。投:投奔。不求甚解: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在本文中是自谦的说法。(四)课文分析 1课文介绍:本文写得简练,不足千字,却容量丰富,线索清晰,作者以时间为序,概记其50年经历,其中包括家庭、求学、工作、创作等方面的情况,使人们能清晰地了解到作者的成长奋斗历程和他的人生态度本文写于1930午5月16日,时距作者去世仅6年,应该说是作者一生中大部分经历的概括与总站 2理清课文层次。本文共有4个自然段,按内容侧重点不同,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l一3
3、自然段):写个人经历。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写创作成果。3具体分析这两部分的内容。提问:第1自然段写什么内容?回答:第1自然段写作者的少年时代的生活 提问,第1自然段中写了鲁迅幼年家庭生活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母亲送他外出求学这件事? 回答:作者幼年由富家子第变成了“乞食者”,原因是“我十三岁时,我家中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加上”父亲又生了重病”,作者宁愿流落异乡也不愿做“幕友或商人” 老师点拨,第1自然段讲述了作者出生到18岁前在绍兴老家的概况,包括出生时间,地点,父母概况,家庭境况等。作者18岁时家遭不幸,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被捕,官府则趁机敲榨勒索,以致鲁迅家中土地卖尽
4、靠典当度日,病重的父亲又为庸医所误,不久去世作者只好“寄托”在亲戚家,一个“寄”字写出家境的窘迫,“乞食者”写出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但是,作者并未沉沦,他宁愿流落他乡也不做幕友、商人,这反映了他反抗封建束缚,自立自强,具有强烈的反抗性格。作者不做官老爷的师爷,作者厌恶去做商人,那么,作者到底要走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呢?文章自然引出下面的文字 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师生分析此自然段 提问: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回答:作者详细地记叙了自己青年时代的追求探索,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 提问,都写了哪些求学经历?他为何弃医从文,这说明什么? 回答,先写他上国内的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后到日本学医弃医从文
5、是因为作者看到光救治中国人的身体不能拯救中国,还要用“新文艺”唤起国民的觉悟这说明作者具有强烈的爱国之心。 老师点拨:作者选择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一因两校免交学费,可解决当时的经济困难;二是这些都是“新学”,有自强救国的希望。后又到日本学医,目的也是学医救国;“决意”要学医,写出作者改变专业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在日学医期间,一部时事影片改变了作者学医的信念(简述电影内容和事件经过)作者详写弃医从文,是为了突出自己的爱国之心,而学医之前弃医之后都略写。 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师生共同分析。 此自然段写作者回国后的工作情况,包括回国之初的执教,绍兴光复后做校长,到教育部做部员,以及去北京、厦门、广东等
6、地大学任教的情况。 提问:作者的工作为何经常变动?作者怎样看待这些变动,; 回答:变动写出了他生活的艰难,国内形势的动荡作者看得很平常,如课文中有“走出”又走出”被拒绝”等词语就说明了这点。 老师点拨:分析得很好。“变动”的原因还有作者从事革命活动遭受的排挤与迫害,作者以平实舒缓的语句叙述这些变动,农明他对此毫不介意,在叙述中包含了他对民族、祖国的深爱和对敌人的蔑视。 齐读第4自然段,简析此自然段。 写一生的创作成果。表现出他的创作范围广,成果显著,特别提到他的笔名第一次用于小说,这篇小说就是狂人日记,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也是作者文学创作中战斗性、革命性最强的作品。 3。小
7、结课文层次分析。(略)第二课时一 教学目标1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 2简析附文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 1 找三个同学分别回答课文写“家庭状况”“求学过程”工作简历”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2齐读课后鲁迅自题小像一诗并背下来 (二)分析、总结课文写作特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第一个特点是言简意赅、内容丰富。本文以不足千字的篇幅,写自己近50年生平,语言高度概括,简洁第二个特点是线索分明、层次清晰。本文从整体上看是顺叙写法,以时间为序自述生平,读来线索分明、重点清楚。第三个特点是衔接紧密,过渡自然。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有着明显的内在联系,自然段的首,末句上下勾连,形成一个整体。 (三)简析附文 1简析
8、附文一:(认识鲁迅人生道路上的三次重大转折,加深对鲁迅性格品质的认识) 学生默读附文一,理清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三次重大转折,认清最重要的转折是什么。 第一次人生转折,家境从小康坠入困顿,后考入水师学堂,半年后改进矿路学堂。考入水师学堂表明作者的思想进步,因水师学堂在当时守旧的人们看着是走投无路者才去上的学堂,没有出息,改进矿路学堂可见作者想走实业救国之路。 第二次人生转折:矿路学堂毕业后被派往日本学习并“决意”学医。表明作者为了强盛祖国、振兴民族的志向和决心。 第三次人生转折:(最重要的一次)进仙台医专学了两年后,决定弃医从文。这次人生转折决定了他的后半生。 2,简析无题一诗:这是首动人的爱国主义诗篇,诗中表达了对祖国命运的深沉关切和忧思,流露出他对于广人人民在封建统治下愚昧、不觉悟的焦虑与愤慨。诗中立誓为祖国复兴献出自已的鲜血和生命。读这首诗,一个忧国忧民、奋斗求索的爱国者形象显现在我们面前 3简析附文二:老舍的自传语言诙谐、幽默、自嘲,鲁迅的自传则语言庄重;老舍的自传文言色彩较浓,鲁迅的自传是流畅的白话文 (四)总结提高 我们了解人物传记的一般特点,“自传是自述生平,它要求作者写作时语言简洁平实(亦可用文学色彩较浓的语言和十动活泼的语言),线索清楚,结构完整,内容真实准确。评论时要实事求是,不可有意夸大、华而 不实。 (五)完成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