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4、送东阳马生序(第三课时)课题 24、送东阳马生序(第三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归纳一词多义和通假字现象。2、 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3、 体会并学习古人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重点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难点体会并学习古人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教法及教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 一、 知识归纳:(一) 一词多义 以:俯身倾耳以请 来 以书假余 把以衾拥覆 用 无从致书以观 来以是人多 因为之:藏书之家 的 走送之代词,代指书余之从师也 取独 鲜肥滋味之享 助词,无义(二)通假字四支僵劲 支:通肢,四肢被(pi)绮绣 被:通
2、披,这里是穿的意思二、 合作探究:(一)通读课文,思考:作者如何写出自己读书时条件的艰难的?(请引用原文回答)与作者读书时相比,现今太学生的读书条件样?通过这种对比,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请用课文有的原话回答)、 学生思考讨论,指名回答,后教师点评并作适当补充。(完成板书)(二)鉴赏探究:1、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2、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以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明确: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全班齐读课文,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互相交流喜欢的段落。二、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
3、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3、练习背诵在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分段背诵,化长为短,化难为易。四、诵读课文,领会文章表达特点:1、诵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描写和议论部分。2、学生边读边议,读读议议,这样写作的好处。3、教师补充(适当提示)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 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
4、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叙述、描写的同时,还适当地穿插了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五、拓展延伸1、联想学习:像这样“劝学”的文章,你还可以说出哪些?六、主题思想: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学生体会文中描写和议论的作用。学生交流类似文章。学生归纳主题思想,生生师生互相交流。板书设计(用案人完成)当堂作业课外作业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