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握学习新节奏第二课时 享受学习【单元课标要求目标】1.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2.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3.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并不是件轻松的事,需要付出辛苦和努力。(2)通过教学,能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探索发现世界的奥妙,成为一个有知识有作为的人。2.能力目标能使学生自觉地刻苦学习,培养起学科学、爱科学的好习惯。3.情感目标(1)使学生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做到“好学、乐学”。(2)学会珍惜学习的机会,体会学习的快乐,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学习中的苦与乐。(2)探索世界的奥妙。2.教学难点学习中的苦与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校园的早晨。(师问)这首歌带给我们什么感觉?(生答) (师点拨)这首歌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茁壮成长的愉悦的感觉。然而学习中并不仅有快乐,更有许多的艰难、辛苦。正像革命导师马克思所说:“在科学的大道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投影这段话)(指导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你在学习中有哪些快乐或辛苦的记忆?(学生活动)回忆、举例、自由发言。(一)学习中的苦与乐(板书)(教师归纳)学习,对每个人
3、来说都是苦乐交织的。因为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需要人们付出脑力、精力,需要克服困难、刻苦努力,才能有所收获,学有所得。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发现自身的潜能,即获得了一种不断超越自己的快乐,也获得了一种由无知到有知的快乐。而且能够上学读书,不仅仅有一种获得知识的快乐,更有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指导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阅读“相关链接”的材料,并给学生讲马燕的故事。(问)通过阅读材料和听故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回答,师点拨)要珍惜已有的学习机会。(教师归纳)学习是艰苦的;但对那些失去上学机会的人,享有上学的权利和机会,该是多大的幸福和快乐啊!(指导学生活动)请同
4、学们阅读“相关链接”的材料,思考我国规定青少年学习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法律是什么、该法是任何规定的。(教师归纳)学习不仅有苦又有乐,同时学习既是权利又是义务,因此,我们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认真学习,而能够用所学知识,去探索世界的奥妙,去认识世界,甚至去改造世界,则更是人生难得的幸福快乐。(二)探索世界的奥妙播放海尔兄弟片头曲。(根据教材要求,组织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1)回忆小时候不理解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2)现在你是否已经明白了?你是怎样知道的? (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归纳,点拨)世界无限精彩,科学技术奥妙无穷,知识的海洋更是广阔无垠,而五彩缤纷的新知识潮水般
5、向我们涌来,“互联网”“克隆”“基因图谱”“纳米”“智能机器人”无数新奇的领域,科学的奥秒在等待着我们去开拓,去破解,让我们努力请从今日始吧!(指导学生活动)结合教材;投影图片埃及金字塔、恐龙、宇宙天体(你知道图片上的奥妙吗?)回 1、埃及金字塔到底是怎样建成的?答 2、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存在?如果有,应该在什么样的星球上?问 3、恐龙是怎样灭绝的?题 4、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让我们共同解决?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明白的问题,指导学生课余时间查询相关的资料(到图书室查资料或上网查询),搜集整理答案,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感悟道理)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正如荀子所说:不登高山,不知天
6、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当我们从学习中逐渐了解世界奥妙的时候,当我们的好奇心在学习中获得满足的时候,当我们通过学习发现自己潜能的时候,学习的快乐就洋溢在我们的心中。留心周围的世界,我们会发现生活中还有更多有趣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让我们共同记住荀子的这段话吧。(投影)“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初中三年的学习将是我们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把握好初中的学习生活,将使我们终身受益,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登上新的知识高峰,实现新的自我超越。【归纳小结】学习中的苦与乐探索世界的奥秘学会中的苦与乐珍惜受教育的权利享受学习【轻松一刻】播放蓝猫三千
7、问片尾曲。(有条件的可选播影片片段)【阅读与感悟】鲁迅的好学精神和读书方法鲁迅的脑子,就是万有文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除了他有非凡的记忆力之外,就是他的勇于学习,好学不倦,以及十分注意读书方法。 鲁迅先生聚精会神地工作。为了如此,他的工作时间总是在深夜。有一天,差不多是深秋,天快暗了,他还在那里拿着笔写不完地写啊写啊!夫人许广平打算劝他休息一下,双手放在他的肩上,那晓得他却满脸的不高兴。本来,许广平那时是很孩子气,满心好意,遇到这么一来,真感觉到气也透不过来地难过。稍后,他给夫人解释:“写开东西的时候,什么旁的事情是顾不到的,这时最好不理他,甚至吃饭也是多余的事。” 鲁迅的工作态度是兢兢业
8、业、一丝不苟的。他亲手校对书稿时,每行的高低,每字的大小、偏正,全页的位置,他都一眼看出,严加改正,不惜再三变更,直到满意为止。至于字句的正误,那就更不必说了。所以,校稿时,也许使人觉得厌烦,但等到书一出版,是没有不满意的,没有不博得良好信誉的。 鲁迅研究学问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鲁迅认为需要学的某一种学问,便埋头专门钻研,坚持不懈。比如社会科学,原先他并不十分注意。但1927年是革命转折时期,严酷的阶级斗争观实,使鲁迅深深感到进化论思想的偏颇,由于革命的需要,他刻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读的书真是惊人。从1929年起,三、四年间几乎每天手不释卷。这样刻苦学习的结果,他后来以杂文的形式多次发表对教
9、育的评论和意见,痛击国民党反动派压制学生思想、镇压学生抗日救国运动的反动教育政策,深刻剖析了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教育的实质。能一文刊露,群丑敛声。鲁迅先生终于用阶级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逐步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鲁迅认为读书,不应无重点地乱读一气,什么书都去涉猎;就是同一本书,也不必每章每节“一视同仁”。有一次,他在指导清华大学文学系学生许寿裳的儿子许世瑛读抱林子时就指出:该书“内篇”宣扬神仙方药、鬼怪迷信,是错误的,可以不读;“外篇”论述人间得失、臧否世事,有不少正确的言论,这就是要读的重点。 鲁迅这样的指导名之曰“重点进攻”读书法。平均使用力量,会白白地浪费时间和精力,只有采取“重点进攻”的方法,比平均使用力量收效会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