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第41卷第3 期2023Vol.41No.3新疆中医药Xin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05痔病术后的中医治疗进展王影,黄凤2*(1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疆乌鲁木齐8 30 0 0 0)摘要:痔病术后的中医治疗独具特色优势,常采取内治与外治联用,共达畅通气血、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作用。内治法主要根据目前的四种主要中医证型: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辨证施治。外治方法有:熏蒸法、泡洗法、涂擦法、纳肛法、针刺法等,各有特色,通过直达病所,发挥疗效。关键词:痔;术后;中医治疗83000
2、0;2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痔病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肛门部位常见疾病,其发生率超过了56.56%,且发病范围之广,几乎遍及人类所有年龄阶段。目前治疗手段主要分为保守与手术。由于人们对其早期临床症状的不重视,往往拖到不得不需要手术干预的地步,才前往医院就诊。所以,临床上手术治疗的患者不在少数。而术后由于肛门本身的排便功用和处于肛肠末端的肛门位置两个特殊性,通常不予缝合创面,而是开放创口。这就使得患者增加了对术后创面愈合缓慢、感受痛苦的害怕心理。一方面加重了患者讳疾忌医的心理,另一方面也延误甚至加重病情。中医药在痔病术后的治疗上,常采用内治与外治结合的方法。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中医药特色治疗可
3、以有效提高创面的血液循环,进而促使伤口内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的生成,促进创面愈合的同时改善创面愈合过程的不良感受,在临床运用中值得推广。笔者查阅近年文献,就中医角度对其认识及目前的中医治疗情况作一综合阐述。1认识1.1对病的认识“痔”字最早见于山海经“食者不肿,可以已痔”。当时并非指痔病。真正认识到痔疮这一疾病要起源于人们对其形态学上突起的观察。张纲先生在著书中医百病名源考中描述:“痔之为言,峙也。峙者,山之高及水中土丘之谓也。盖肛生肿物,凸然高起,一似于山之高笃貌,而物凸于肛窍,则尤类泽中凸起之高丘状。故古人遂取类比象之,因峙为痔而名焉。”人们对痔的认识起初并不清晰,分类也较多混杂,常常痔瘘
4、不分家。直到医学人门提到“痔则有穿肠、穿肾、穿阴者;又有原有痔漏,肛边别生一块作脓,就在痔孔出者,乃食积注下也,宜连魏散”还有巢氏的诸病源候论言“痔而不愈,变而为瘘”等明确记载后,痔与瘘才真正地逐渐分离。关于痔的形成,黄帝内经有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避为痔。”与现代所言静脉曲张学说异曲同工。何谓饱食致痔?李挺曾在医学入门中解释:“盖饱食,则脾不能运食,积停聚大肠,脾土一虚,肺金失养,则肝木寡畏,风邪乘虚下流,轻则肠风下血,重则变为痔漏。”此言指饱餐后损于脾胃,运化机能下降,静脉瘀血破裂即为痔。痔的产生因素也远不止上述这种。总言之,多由内脏本虚,加之长期久坐久立、负重远行等身体劳累因素,又
5、或者由于长期下泄、泻痢日久、临厕久跨努责等排便习惯因素,又或由于过食辛辣醇酒厚味等食物不节,造成内脏功用紊乱,气机失运,风湿燥热等邪下迫瘀阻魄门,浊气瘀血日久而结滞不散,久则因筋脉懈纵而变生成痔。由于肛门部位特殊,临床上常常多见湿热瘀浊凝聚于下部,缠绵不去,引起痔病,所以可见的现代疗法方法也较多,以清热化瘀、利湿泄浊为主。1.2对痔术后的认识手术本属一种外伤操作,中医认为痔疮术后常易造成局部的经络气血发生变化。痔病本身由筋脉病变所致,而常见湿热浊瘀之毒纠缠,加之手术操作,肌肤破损,血脉受扰。就此,作者简介:王影(19 9 5),女,硕士生,从事中医药治疗肛肠疾病。Tel:13095023367
6、,E-mail:1539 7 34535 q q.c o m*通讯作者:黄凤(19 7 2 一),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外科肛肠疾病的诊治。Tel:13565827799,E-mail:新疆中医药106Xin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有学者提出创面的形成主要在于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畅,其中毒、瘀、腐、虚互为因果2。据痔病术后创面愈合不同阶段的病因病机和创面变化情况,可将痔术后创面愈合过程分为三期,即疮疡祛腐期、生肌长肉期和收口敛皮期3。而影响术后创面愈合的病因病机主要为一方面外来操作的刀刃之伤破坏原本正常循行的经络血
7、脉,阴血外泄,津液流失,气机受扰,血行阻乱,同时内痔被结扎之后重新闭塞脉道,气机失常,脉道不利,气滞血瘀,加之痔病术后创面开放,粪水沾染,毒邪内蕴,久而变化,逐步影响,阻碍修复。另外,还易伴发一定并发症。术中出血,术后机体亏虚,或术后气血雍滞、阻塞不通、运行不畅,进而不荣或不通,发生疼痛。再者,肛门部位居下,湿热黏腻下注,粪水污染,局部创口染毒,而渗出异液。这些因素都相互混杂干扰着痔病术后的恢复。2治疗肛肠术后创面修复管理规范专家共识(2 0 19版)5明确表明:肛肠病术后若能配合中医药治疗,不仅可以减轻术后并发症,还能加速伤口愈合,明显缩短整个疗程,这相对于西医治疗有着较大的优势回。临床发现
8、混合痔患者以湿热下注、瘀血内阻为多。而湿、热、瘀正是引起创面愈合缓慢,渗出多的关键因素。中医认为肛门居于人体下部,易受湿热、火毒之邪侵袭。湿热之邪蕴结大肠,胶着于内,扰乱气机正常运行,加之术后创面气血受扰,常常影响创面愈合。因此,湿热不去,热耗津伤,湿阻血行,气血难畅,因此围绕“瘀积者行之,湿阻者化之”为中心的治疗原则是关键。其治疗方式主要有以下。2.1内治“痈疽虽属外科,用药即同内伤”。目前教材及指南上明确规定的四种辨证分型分别为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并分别配予主方:?血地黄汤、脏连丸、止痛如神汤、补中益气汤。这四种证型虽然融合了三种辨证方法:六淫辨证、脏腑辨证、气
9、血辨证,但殊途同归一一辨证施治。中医治疗自古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原则,要求方从法出、法随证立。即便历代,千人千方,辨证得法,总有迹寻。赵岚通过对比口服痔宁片,发现口服槐角合剂治疗风伤肠络证痔出血总的有效率明显要高。苏卫平8 研究发现具有泻热通络功效的自拟忍冬芩连2023年第41卷第3 期2023Vol.41No.3汤能使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急性炎症的相关症状得到迅速而有效的缓解。王成川9 观察两组分别口服三仁汤与止痛如神汤的痔病患者疗效,结果显示三仁汤防治湿热下注型痔的术后并发症,与促进愈合的疗效可靠,较止痛如神汤疗效更佳。孙平良10 用大黄牡丹汤加减的口服中药方,对比服用痔疮片、地奥司明片两个对照组
10、,发现治疗组在改善肛门坠胀疼痛及排便便血等方面明显优于两个对照组。即便内治如此丰富,人们依然不断探索研究新方向。因为研究者发现,现代的辨证分型没有实现内证与外证在各自时相性和空间性具备的特征上的统一,忽略了中医外科特色的局部辨证方法在痔病病证结合模式中发挥的作用叫。2.2外治外治在痔病的治疗中通过直达病所而发挥疗效,这种方法在肛门部疾病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弥补了内治法对局部治疗的缺陷。痔病的外治方法众多,有熏蒸法、泡洗法、涂擦法、纳肛法,以及针刺法等。2.2.1熏洗法熏洗法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其记载的熏蒸洗浴八方,包含了专门治疗痔疮的骆阮熏洗。其作用一方面取热汤的促进循环、吸收的作用,一方
11、面取药液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用。后世医家也多沿袭五十二病方内经脉书及诸病源候论的理论。现代将熏蒸与坐浴融合,先熏后浴,目前较多使用清热燥湿止痒的苦参汤、五倍子汤等。也不乏研究者新的探索。郑娜2 就采用自拟“血痔宁”坐浴方(川芎15g、木香15g、桃仁10 g、红花10g、乳香10 g、没药10 g、当归10 g、桂枝10 g、赤芍10 g、大黄6 g、炙甘草6 g)治疗血栓性外治疗效显著。还有人用活血散瘀汤与高锰酸钾坐浴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术后疼痛、肛门坠胀感、排尿及排便困难程度上均优于对照组,并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和恢复工作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13。张俊仲等14 使用瘀热同治法中药洗剂
12、(生大黄2 0 g、制水蛭2 0 g、乳香20g、没药2 0 g、黄柏15g、五倍子15g、赤小豆15g、芒硝15g、白矾15g、大火草15g),对照观察混合痔术后水肿情况显示总有效率9 8.5%。中药熏洗不仅操作简便易行,患者居家即可自行实施,而且体验感较优,缺点是相对耗时。2.2.2湿敷法湿敷法是通过先将中药制作成药散,用水煎汤,或其他溶剂(常用9 5%的乙醇浸泡52023年第41卷第3 期2023Vol.41No.37d),再取纱布蘸药汤湿润浸敷患处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该法有消肿止痛、收敛止痒,并能控制感染、抑制渗出、促患处愈合的作用。魏永花15 观察中药加湿热敷与常规中药坐浴治疗混合
13、痔术后的疗效,发现中药加湿敷可减轻肛缘水肿、疼痛程度,促进水肿消退。白洁16 在对比研究常规换药基础上联用消肿汤湿敷熏洗混合痔术后创面,结果显示加用湿敷治疗组在改善疼痛与水肿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此外,还有芒硝、石敷散、大黄等,都取得一定疗效1-1。2.2.3涂擦法涂擦法是使用适当中药浓煎配置成涂擦剂,根据不同情况,局部涂擦,直达病所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此类肛肠科用药多是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创面,对局部皮肤产生刺激,一方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另一方面降低炎性区域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促进修复2 0 。张士荣2 1 分别观察使用肤痔清软膏或肛泰软膏后的混合痔术后炎症反应阶段的创面,得出结果:肤痔清
14、软膏更能减轻术后疼痛和水肿的情况,对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更获满意。李辉香等2 2 采用随机对照观察六合丹外用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敷治疗混合痔患者术后的疗效,结果显示六合丹组伤口疼痛评分和肛缘水肿评分均低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因此建议值得临床推广。周昊等2 3 曾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消痔膏外用治疗嵌顿痔35例,经治疗10 d后观察得出有效率为8 8.57%,明显高于使用龙珠软膏的对照组。此外还有紫草三黄膏2 4、痔科消炎膏2 5 等。2.2.4纳肛法纳肛法是将药物塞入肛门内,在肠腔内自行融化或经黏膜吸收入血,可以起到减轻黏膜充血,促进内部修复的目的,另外还有润滑,辅助排便的作用。此类常见剂型为纱
15、条纳肛或栓剂纳肛。目前市面上使用较多的栓剂有马应龙香痔疮栓和普济痔疮栓等。此外,尚有学者研究显示冰硼痔疮栓比香痔疮栓更有效,起效更快2。还有大黄消痔栓2 7 、三七痔疮栓2 8 等都有学者做过比对研究,效果可观。徐洋2 9 则通过对比紫草油纱条与凡士林纱条应用于痔疮术后创面情况,发现前者能够明显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2.2.5穴位敷贴穴位敷贴疗法是将制成一定剂型的药物贴敷在人体相应穴位上,通过刺激经络穴位,引动经气,来发挥治疗作用。此法多用于改善痔新疆中医药Xin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病术后并发症状。屈映30 观察北京中医药
16、大学东直门医院肛肠科自制的中药贴敷神阙穴,相比口服芪蓉润肠口服液,其在缓解老年患者混合痔PPH术后排便困难上效果显著而且安全可靠,并能对肛门疼痛和排便出血这两类常见术后并发症发挥良好疗效。2.2.6针灸疗法此法常对特殊穴位针刺,以经传导,治疗痔病。马东云3 就曾独具特色地采用针刺“痔点”以及头顶部反应点,并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痔疮数例。曹志瑶等32 还总结董氏针灸治疗痔术后的经验,发现其对缓解痔的疼痛及瘙痒症状具有显著疗效。还有学者做过许多研究通过针刺的方法明显改善术后疼痛,其中浮针效果显著3 另外,穴位按摩联合艾灸还能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情况34。除上述治疗方法外,还有推拿等,都可用于痔病术
17、后的辅助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腹胀、排尿不适等症状并促进创面愈合。3小结当前,临床上需要手术治疗的痔病患者逐年增加,随之术后的恢复治疗成为学者关注问题。中医药治疗在此方面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在痔病术后的治疗具有极大优势,尤其对促进创面愈合、改善水肿、疼痛症状等方面。中药内治从整体的辨证论治入手,调理机体阴阳平衡;中医外治作用局部以达病所、发挥疗效,常常联合使用,共奏疗效。而目前研究仍有局限,一方面研究的设计缺乏严谨,影响因素多。目前研究较多集中于疗效观察,包括术后的疼痛评分、水肿程度等,但实际上这些指标常常受到个体创、体质、手术情况等差异而有别,大部分研究也对此交代不尽详细。另一方面,缺乏
18、机制理论的相关研究。尽管有临床实验可以证实治疗方法的可观疗效,但若不深人探讨其中机理,都始终难以提升科学的更高层面认知。因此,我们不仅要发掘中医药的治疗优势,还要加强中医药的基础机制研究,利用好循证医学的力量,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与发扬中医药学。参考文献:1张慧,史圣华,莫日根,等.痔病发病原因的总结与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 0 19,19(5):43-44.2严建,闽涛,宾东华,等.痔术后创面修复的研究概况 中医药导报,2 0 16,2 2(6):10 7-110.3】席作武。中医对痔的研究概况.中国中医基础医药杂志,107新疆中医药108Xinjiang Journal of Trad
19、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4,20(6):862-863.4聂英玲.九华膏治疗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 0 18.5陈希琳,史大卓,段宏岩,等.肛肠术后创面修复管理规范专家共识(2 0 19 年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 0 2 0,2 4(4):1-4.6陈伟红.中医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研究进展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 0 12,15(2):6 9-7 1.7赵岚.槐角合剂治疗风伤肠络证痔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D银川:宁夏医科大学,2 0 2 1.8 苏卫平.自拟忍冬芩连汤口服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观察.黑龙江医药,2 0 15,2 8(4):8 0
20、 1-8 0 2.9王成川.对比三仁汤与止痛如神汤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疗效的临床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 0 19.10】孙平良,黄茵,肖振球,等.大黄牡丹汤加减防治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 0 12(11):2540-2541.11 5张飞春.古今痔病病证结合模式演变规律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 0 17,2 3(10):1355-1357.12郑娜,张飞春.从“气滞血瘀论治血栓性外痔临床经验探讨中医临床研究,2 0 2 0,12(34):9 3-9 5.13 关瑞剑,张思奋.活血散瘀汤坐浴治疗急性嵌顿痔的临床研究.新中医,2 0 0 9,41(
21、5):54-56.14张俊仲,侯松涛,周冰,等.瘀热同治法防治混合痔术后水肿2 0 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 0 14,2 0(5):515-516.15 魏永花.中药加热湿敷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疗效分析及护理J.中国肛肠病杂志,2 0 2 1,41(2):48-50.16 白洁.消肿汤熏洗湿敷护理在混合痔术后水肿疼痛中的效果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 0 2 1,51(1):18-2 0.17王东宏,徐斌.单味芒硝外敷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应用的临床研究J.新疆中医药,2 0 13,31(6):16-17.18张浩亮.大黄芒硝外敷应用于痔术后水肿的临床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
22、,2 0 16.19】汤天旭,尹国平,李振宇,等.石敷散外敷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2023年第41卷第3 期2023Vol.41No.3水肿30 例疗效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 0 2 1,41(9):2 4-2 5.20刘焕予.中医康复理念在肛肠科的应用.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18):12-13.21张士荣,孙晓卿.肤痔清软膏用于混合痔术后炎症反应阶段的疗效观察.中国肛肠病杂志,2 0 2 1,416):2 3-2 4.22】李辉香,陈本会.中药六合丹外敷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水肿的效果评价J.华西医学,2 0 15,30(7):12 8 0-12 8 1.23周昊,董青军,曹永清.消痔
23、膏贴敷疗法治疗嵌顿痔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 0 17,31(1):34-37.24廉文隆,卢春芳,王娟.紫草三黄膏治疗痔肿痛临床疗效观察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 0 2 0,34(4):7 9-8 1.25 谭志平。痔科消炎膏与马应龙痔疮膏治疗痔肿痛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 0 2 0,38(4):46 6-46 8.26杨军义,毛红,赵希忠,等.冰硼痔疮栓治疗痔疮疼痛出血临床研究.四川中医,2 0 19,37(4):148-150.27名谷见.大黄消痔栓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观察D.兰州:甘肃中医药大学,2 0 16.28张勇.三七痔疮栓外治II期内痔的临床疗效观察D长沙:湖
24、南中医药大学,2 0 10.29行徐洋.紫草油纱条换药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50 例临床研究.江苏中医药,2 0 17,49(8):38-40.30屈映.中药神阙穴贴敷缓解老年患者混合痔PPH术后排便困难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 0 2 1.31马东云,董艳敏,宋帅,等.针刺痔点”、头顶部反应点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痔疮2 7 例J.中国针灸,2 0 2 0,40(1):48,7 8.32 曹志遥,田彩玲,刘建虎.董氏针灸治疗痔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肛肠病杂志,2 0 18,38(3):15-17.33秦倩仪.浮针疗法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 0 19.34】王淼,汤怡春.穴位按摩联合艾灸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效果J.中国肛肠病杂志,2 0 2 1,41(5:6 7-6 8.(收稿日期:2 0 2 2-0 7-15)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