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色蝈蝈绿色蝈蝈教案适用学科初中语文适用年级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60分钟知识点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2.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2.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
2、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二、复习预习 选自昆虫的故事。(又名昆虫记)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面孔却十分和善,不故作深刻,深入浅出,没有干巴巴的学究气,没有学术著作的晦涩枯燥与一本正经,“没有充满言之无物的公式、一知半解的瞎扯,而是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事实,一点儿不多,一点儿不少。”本书的问世被看做动物心理学的诞生。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作者介绍让-亨利卡西米尔法
3、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享年91岁,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也被法国人称为“昆虫界的维吉儿”。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家。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儿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三、知识讲解考点1 注音:扰乱ro lun哀鸣i mng狩猎shu li哀号i ho喧嚣xun xio吵闹;喧哗。喑哑yn y沉寂chn j静谧jng m篡夺cun du劫掠ji l酷爱k i妒忌 d j对才能,地位,名誉,学识,财富,处境等比自己好的人心
4、怀怨恨。弱肉强食ru ru qing sh隐隐约约yn yn yu yu窸窣作响:x s zu xing连续不断lin x b dun夜色苍茫y s cng mng更胜一筹gng shng y chu惊慌失措jng hung sh cu开膛破肚ki tng p d津津有味jn jn yu wi断肢残腿dun zh cn tu毫不犹豫ho b yu y考点2 多音字:撇:撇开(pi)掠:掠夺(l)号:号叫(ho)撇嘴(pi) 掠起(l) 口号(ho)称:匀称(chn)拉:半拉(l)挣:挣脱(zhng)2 称号(chng) 拉车(l) 挣钱(zhng)同“秤”(chng) 拉开(l)3.形似字区别
5、:喑哑(yn)锐利(ru)措施(cu)暗房(n)蜕变(tu)惜时(x)庞然大物(png) 鸟喙(hu) 贪婪(ln)宠爱(chng)篆书(zhun) 焚烧(fn)考点3 解词扰乱:搅扰,使混乱或不安。哀鸣:悲哀地呼叫。狩猎:打猎。哀号:哀叫,因悲伤而呼号、痛哭。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沉寂:十分寂静,没有一点声音。静谧:安静。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力)。劫掠:抢劫掠夺。酷爱:某种喜好,爱好。对喜好的热衷。弱肉强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隐隐约约: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窸窣作响:象声词,形容发出细小的声音。连续不断:
6、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夜色苍茫:指夜色迷茫,即模糊不清。更胜一筹:更加超出一等。惊慌失措:因害怕慌张,没有了办法。开膛破肚:剖开膛,刮开肚。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或食物很好吃。断肢残腿:形容残缺不全的四肢。毫不犹豫:形容说话、做事果断,一点都不迟疑。考点4 轻音乐演奏家螽斯 螽斯(螽斯有时也被称为蝈蝈)是昆虫“音乐家”中的佼佼者。螽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鸣叫,其鸣声各异,有的高亢洪亮,有的低沉宛转,或如潺潺流水,或如急风骤雨,声调或高或低,声音或清或哑,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1形态特征 螽斯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长在40毫米左右,侧扁。触角丝状,通常超过体长。覆翅膜质,较脆
7、弱,前缘向下方倾斜,一般以左翅覆于右翅之上。后翅多稍长于前翅,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雄虫前翅具发音器。前足胫节基部具一对听器。足跗节4节。尾须短小,产卵器刀状或剑状。栖息于树上的种类常为绿色,无翅的地栖种类通常色暗。2生物学习性 螽斯科为渐变态昆虫,一生要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卵多产于植物组织中,或成列产于叶边缘或茎干上,一般不产在土中,若虫需蜕皮56次才能变为成虫。蝈蝈一年一代,成虫通常在79月为活跃期。成虫植食性或肉食性,也有杂食种类,多栖息于草丛、矮树、灌木丛中,善于跳跃不易捕捉。有时捉住了它的一条腿,它会毫不犹豫地“丢足保身”,断腿逃窜。因此,当你去捕捉时一定要十分小心。雄虫脱皮后
8、310天开始鸣叫,夏日炎炎,常引亢高歌,铿锵有力。天气越热,叫得越欢。谚语说:“蝈蝈叫,夏天到。”在中国的南北方均有它们的“声”和“影”。在民间饲养广泛,深得爱好者的青睐。每到夏秋季节,大街小巷中常可见到骑自行车叫卖蝈蝈的小贩。3饲养方法 饲养蝈蝈并不难,它的食性很杂。在野外,主食植物的茎、叶、瓜果,也会捕食小昆虫,甚至斗胆捕捉蝗虫。人工饲养很容易,通常用竹丝笼、玉米秆、篾片编织笼为好,并悬挂于通风处,避免日光暴晒。它们有相互残杀的习性,故每笼一只,不能混养。在饲养中只要荤素搭配得当,一定会养得体壮善鸣。素食主要喂以柿子椒、南瓜花、葱、毛豆、丝瓜、甘蓝、茭白、青菜等。荤食可用蛋黄、肉糜、肝粉等
9、混合喂养。入冬以后,装入葫芦,贴身保暖,通常可以养到来年春节前后。将饲养笼挂在阳台或庭院向阳处,你便可以听到它响亮的鸣叫声,犹如身处大自然。4种类与分布 蝈蝈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知约7 000种。中国约有百余种,按地域分,南方统称“南哥”,北方称“北哥”。按地区划分,则各地都有各自的称呼。如山东产的称“鲁哥”,北京产的称“燕哥”,山西产的称“晋哥”。若按它们的成长期划分,端午节后出现的称“夏叫”,声音低弱;立秋后10天出现的称“早叫”,体型健壮,叫声洪亮;在晚秋出现的称“冬虫”,叫声柔弱。如按它们的体色分,绿色而有光泽称“翠哥”,绿色带白的称“白哥”,或“糙白哥”,紫红如铁者称“铁哥”。若按眼
10、睛的颜色命名者,则有“红眼翠哥”,“黑眼铁哥”等。若在野外捕捉的称“野虫”,人工繁育者称“孵虫”或“坊虫”。5发音器官 螽斯发出的各种美妙的声音,是靠一对覆翅的相互摩擦形成的。它们的“乐器”长在前翅上:在左覆翅的臀区具一略呈圆形的发音锉,锉周缘围以较强而弯曲的翅脉,中间横贯一条加粗的翅脉作为音锉,音锉上有许多小齿;右覆翅上具边缘硬化的刮器,音锉与刮器相互摩擦,即可产生声音来,由于不同种类音锉的大小、齿数、齿间距都不相同,因而发出的声音也各不相同。此外,翅的薄厚和振动速度也影响鸣声的节奏和高低。品种不同,发声的频率也不一样。频率通常在870赫9 000赫之间。整个夏天它摩擦前翅5 000万6 0
11、00万次。6螽斯为什么鸣叫 能够发出声音的只是雄性螽斯,雌性是“哑巴”,但雌性有听器,可以听到雄虫的呼唤。雄虫通过发出自己独特的鸣声(声音通讯),借以寻找配偶,吸引同种雌虫前来交配,进行生殖活动。以此为目的鸣叫是一种多音节或单音节构成的唧唧声,称作“婚恋曲”,雄虫往往能连续唱很长时间,并常会有几头雄虫同时高歌,雌虫闻讯赶来,一般选中歌声洪亮者作为自己的“恋人”。声音除了用来吸引异性外,还能起到自卫和报警的作用,当两只雄虫相遇时,便高唱“战歌”,面对面摆好架式,摇动着触角,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双方只有后撤才会相安无事。如果周围出现异常或危险,螽斯便发出“警报”,警告其他螽斯。 四、例题精析【例题1
12、】【题干】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答案】 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作者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解析】这道题检查阅读效果,看看学生能否抓住文章的基本内容。【例题2】【题干】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答案】 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解析】对文中出现的知识点能进行分类汇总【例题3】【题干】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案】 “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解析】文章中出现的修辞手法汇总课程小结本文采用生动的文艺笔调;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通过比较来突出蝈蝈的特征。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