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河颂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生字词语“澎湃”、“狂澜”、“屏障 等词语 2.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3.品味课文中的语言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体会课文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二、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的结构和语言三、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四、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五、 教学课时:1课时六、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说到黄河,我们每个同学都不陌生。它是我们的母亲河,它滋养着我们中华儿女,它代表着我们中华儿女的精神。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一起去感受黄河,歌颂黄河。(二)
2、、作者及背景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1927年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华北大地,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中。(三) 、诵读诗歌,积累字词,初步感受 朗读指导:1、朗诵词与歌词要注意停顿。2、“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后面分句注意重读,如“掀”“奔”“劈”等。3、“啊”读时应深沉,声音稍微延长。“黄河” 读的高
3、昂,表明在歌颂。4、“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的铿锵有力。5、全诗应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字词(课件出示)磅礴 png b 澎湃 png pi高山之巅 din 狂澜ln 澎湃:比喻声势浩大 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四) 、品读诗歌小组合作探究 1.朗诵词 小组合作,自由朗读朗诵词,探究课件出示问题问题设置:朗诵词为我们描绘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怎么样的精神特征?朗诵词有什么作用?2. 歌词 (1)结构 歌词可分为几个部分?分别用三个字概括。 小组合作,自由朗诵歌词,探究课件出示问题 问题设置(一)1. “望黄河”这个层次中,诗人望黄河的视角有哪些?这样
4、写有什么作用?2. “望”的内容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颂”前对黃河的描绘有什么作用?(二) .“颂黄河”这一环节有明显的外部标志,是哪句?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那些内容的层次?这句话起了什么样的作用?(2) 语言 小组合作探究歌词中的句子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2.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五)、读后所得1.“学黄河”这一部分主要是学黄河的什么精神?2.诗人仅仅是歌颂黄河吗?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情感? (六)、小结 1.内容: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魄? 2.语言:课文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3.齐读诗歌,深化感受七、 作业 1.收集关于黄河的诗句、传说。下节课相互交流 2.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八、 板书设计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颂黄河 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