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 说明文的阅读(二)-讲义题一“世界屋脊”多宝藏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西藏是一个能源宝库。作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西藏地区日照时间长,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太阳能利用最为充分的地区之一。据统计,这里年平均日照在15003250小时,各地太阳能辐射在14019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自东向西逐渐递增。西藏山南地区措美县哲古镇光伏电站装机130千瓦,是目前我国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电站。西藏境内河湖密布,流域面积大于200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多条,湖泊面积占全国湖泊面积的30。水能
2、资源天然蕴藏量约为2亿千瓦,占全国水能资源的30,其中可供开发的有5600多万千瓦,约占全国总量的20。西藏是全国地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已查明的地热显示点达600多处,地热总热流量每秒55万千卡。在众多的地热田中,位于藏北当雄县的羊八井地热田最为著名,是世界上大型的地热田之一。羊八井电站经过多年的建设,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地热发电站。西藏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其中铬、铜、硼、白云母等13种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列。西藏的铬铁矿是我国紧缺的矿种,其储量和开采量都居全国第一位。西藏各类盐湖中的矿产资源高达几十种,仅日喀则地区的大扎布盐湖潜在的开发价值就高达数千亿元。西藏还是一座“天然植物博物馆”。西藏
3、林木树种繁多,其中很多树种具有极高的科研和开发价值。西藏的药用植物有1000多种,约占全国药用植物种类的70,其中很多都是名贵珍稀种类,如冬虫夏草、贝母、雪灵芝、天麻等。 “世界屋脊”西藏,真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宝地! 问题:读语段回答问题:1.语段是从哪些方面说明“西藏是一个能源宝库”的?2.语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用。第四部分 课后自测题三山西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
4、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刀削面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xng,使其变软)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时容易粘刀、断条。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菜刀,要用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A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像银鱼戏水,煞是好看。B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吃面前,能够参观厨师削面,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刀削面的调料(俗称“浇头”或“调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汤、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并配上应时鲜菜,如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煮黄豆、青蒜末、辣椒面等,再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问题:请指出中A、B两个语句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A.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像银鱼戏水,煞是好看。B.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 都是六寸。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