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步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在任务驱动下,通过朗读、演读,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2.在朗读和编制剧本提纲的活动中受到人物孝顺老人、勇于担责、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3.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部分剧本提纲。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在任务驱动下,通过朗读、演读,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2. 在朗读和编制剧本提纲的活动中受到人物孝顺老人、勇于担责、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教学难点: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明确任务1.学生
2、观看央视公益广告老人更需要儿女的陪伴别让等待成为遗憾谈感受,明确公益广告就是要向社会发出呼吁或者号召,引导社会风气。2.关爱老人是当今的热点,社区要开展“关爱老人”宣传日,希望咱们学校能够帮忙策划些形式新颖、宣传效果好的节目,助力社区活动。受公益广告的启发,老师想请同学们帮社区做个公益广告剧本,拍成视频放到社区网站,效果应该不错。刚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散步就是这一类的文章,同学们帮老师看看这个素材有没有改编的价值。【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 多种方式朗读,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任务一:确定文本的使用价值。1.朗读,说出文章写了什么事,重点是什么。2.在文中圈画或标注散步前后,“我
3、”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原因,发掘出文章蕴含的值得宣传的品质、情感、精神等。5.全班交流,确定主题并填写。预设:交流第一阶段,基本能够说出“亲情”“孝顺”,但说不出“责任”“生命”。交流第二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六段,体会“我”的心理,学生会关注到“责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谁的责任,什么责任,“我”对这份责任的态度。学生会顺利体会到中年人主动担当的责任意识。也可以顺便解决“就是整个世界”的理解预设主题:孝顺;尊老爱幼;亲情;中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家庭和睦。任务二:确定片名。1.带着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全班有感情朗读全文,酝酿一个别致的片名。2.交流自己拟的名字并陈述理由。预设问题预设:学生
4、可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教师要提示,可以从内容、主旨的角度拟。可能还是打不开思路,进一步提示学生从事件要素(人物、时间、地点、环境、事件的关键环节,事件的波折等)的角度展开,注意贴近主题。从内容角度拟的剧名:背:这个故事的重点是“背”,同时“背”容易让人联想到责任。一家人:其实这就是一个一家人怎样和睦相处的故事,“一家人”温馨美好,体现着亲情。三代:故事讲的是“爱”在三代人之间流淌的动人故事,揭示的是人类生命轮回中独有人性光辉。初春的田野上:这是故事的地点,但是却被作者渲染出了象征的意味,象征生命的美好与蓬勃,象征亲情的美好,象征和谐家庭的幸福。从主旨角度拟的剧名:孝顺尊老爱幼和睦责任亲情生命等
5、。任务三:撰写人物说明。1.列出人物,按照人物分角色表演读,走进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点。预设问题:学生可定会提出妻子没有语言怎么办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体会,是不是没有语言就没有态度,学生会发现妻子懂得维护丈夫的面子,在分歧面前贤惠明理。对于一些学生,母亲的善解人意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立足分歧造成矛盾的角度想想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立足于不让儿子觉得歉疚不安,也为了不让儿子非要坚持走大路而闹得大家不高兴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母亲要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我”:有鲜明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爱自己的儿子,但知道更应该孝顺时日不多的母亲。母亲:慈爱、善解人意。妻子:贤惠。儿子:活
6、泼可爱,聪慧懂事。剧本提纲:【设计意图】以任务带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对文章主题的把握。(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完成剧本提纲。2.上网观看央视公益广告妈妈的谎言洗脚筷子的故事,注意从中受到启发,为继续修改剧本准备。板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潜心诵读,学习品味文本语言在炼字、描写、句式等方面的精彩。2.充分利用文本中精彩的语言素材,完善剧本。3.在充分的参与中加深对文本主题思想的理解,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潜心诵读,品味文本语言在炼字、描写、句式等方面的精彩。教学难点:品味对称句的表达效果。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充
7、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编制剧本提纲,品出了散文散步所蕴含的那么多值得宣扬的美好的东西,我想同学们一定会发自内心的想把这个剧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从中获得感动,让更多的家庭找到和睦幸福的钥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努力,继续完善我们的剧本吧。【设计意图】激发热情。(二)品味语言美,完善剧本任务一:品味语言,发现原文中更动人的素材。1.潜心诵读,画出让自己内心有所触动或能让自己头脑中出现画面的地方。2.学生朗读有感觉的句子,并说出给自己怎样的感觉。问题预设:学生对句子没有感觉,教师举例从炼字、对称句、描写等不同角度做示范。学生对句子有感觉,就
8、是说不出来。比如对称句,教师示范,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3.教师引导学生将找到的句子分类整理。1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让文章充满人情味。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2炼词:精捡出生活中貌似普通却又能激发读者想象的词。例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赏析:准确的用词,一字触动心弦,生活中经历的画面被激活,自动涌向脑际。例2: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传神描写:将春天移至面前
9、,可听可感。例如: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赏析:将春天移至面前,可听可感。理趣。例如: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赏析:直指生命的逝去的残酷现实,触动情弦,感染力大增。对称句。例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赏析:将现在与过去对举,触动心弦,打开记忆,现实与记忆的画面同时出现,生命的轮回之感油然而生,爱的传递如在眼前,增加文字的厚度。例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赏析:对称的句子能化抽象为形象,形象揭示中年人在家庭和生命的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年人的两头:一边是老人,一边是孩子
10、。例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赏析:母亲老了,需要儿子陪伴照顾,儿子还小,需要妻子陪伴照顾,“尊老爱幼”生动地写在散步的路上;中年人的责任、中年人的担当生动地写在散步的路上。总之,对称的句子不但形式整齐,更是耐人寻味,饱含思想的张力。4.公益广告最后的画外音或是字幕都会像一篇文章结尾画龙点睛一样,留下一段精致而又富含哲理的话,引人深思,发人深省。那么也请同学们用上我们今天刚学的对称句,写一首小诗浓缩这小事,升华这大爱,配在你的公益广告结尾,一定增色不少。(1)学生结合对主题的理解,尝试使用对称句做短诗。(2)组内交流,互相激发灵感,推荐好作品全班展示。例1:初春的田野上,两对
11、母子,两种生命,产生了一个分歧;粼粼的波光中,一对夫妻,一种责任,承载了整个世界!推荐理由:使用了对称句,颇富理趣,令人回味无穷。且点出了主题“责任”,能起到公益广告的作用。例2:时间面前,万物软弱无能;亲情面前,时间无能为力。推荐理由:使用对称句造成对比,强有力的突出了主题“亲情的价值”。任务二:利用原文中宝贵的素材,完善剧本。品味了原文的语言之美,也更进一步加上了对主题的理解,也更懂得了原文中素材的价值,希望同学们用好这些素材,编制出精彩、感人的剧本。1.学生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充实到剧本提纲中。例如:“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中“信服地点点头”。2.学生从文中选择意味深厚的句子,为适合的场景配上旁白。(允许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创一些符合文意的旁白)例如:给场景一配旁白: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剧本提纲【设计意图】以任务带动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四)布置作业学习作者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发现诗意的特点,从自己的记忆里撷取事件,写成一篇情真意切的小文章。【设计意图】学习模仿作者的选材及表达,锻炼写作能力。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