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课 安塞腰鼓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关语句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目标:感受安塞腰鼓表现出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情绪,能认识到高原人民豪迈奔放的生命激情里蕴含着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的精神。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教学难点: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第一课时一:导入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天。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在那里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2、-安塞腰鼓。欣赏安塞腰鼓演出片段,说观后感-人鼓合一的独特艺术。今天,就让我们在刘成章生花妙笔的引领下,去感受安塞腰鼓那撼人心魄的魅力吧!二、字词熟识1、亢奋(kng fn):极度兴奋。2、晦暗(hun):昏暗。3、羁绊(j bn):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4、冗杂(rng z):繁杂。5、蓦然(m rn):突然,猛然。 6、叹为观止(tn wi gun zh):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7、戛然而止(ji rnr zh):声音突然中止。三、感受文本,初步理清文章内容 1、 表演前 场面美好一个安塞腰鼓 表演中 鼓声美、后生美、 舞姿美表演后2、间隔反复修辞手法的作用: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增强语言的表现力3、安塞腰鼓的特点:壮阔、豪放、火烈。四、精读课文,感受意境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结构特点,总结本文以声衬静的写作方法,并由此拓展到对古诗的灵活运用上。2、引导学生依据“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间隔反复出现4次的特点,梳理出文章描绘的四个方面。3、点拨间隔反复修辞手法的作用。五、感受文章感情1、 学生听录音。圈划出感情最炽烈、音调最高亢的句子,并归纳出文章描绘的四个方面。2、用文中的词语描绘“安塞腰鼓”的特点。3、结合课后练习三体会排比和反复在本文中传达的深厚感情。小结:包含激情的安塞腰鼓仿佛还在耳边,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璀璨过去,相信大家也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魅力,也更爱我们的伟大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