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一些宽容教学目标1、学会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2、理解宽容的意义及怎样才能做到宽容。教学重点、难点 1、对宽容和批评统一关系的理解。 2、理解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本课题教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自读,点拨,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郭安凤写的多一些宽容。二、教学目标 1、学会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2、理解宽容的意义及怎样才能做到宽容。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学课文,8分钟后请同学们举手回答下列问题,看看谁说得好: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思路,理清层次。四、师生互动交流自学时间到,请问,上面的问题有答案了吗?请举手回答。教师注意评价方式,具体过程教师视情况处理。1、
2、论述提倡宽容的意义论怎样才能做到宽容对观点补充论述 第一段:论述提倡宽容的意义。 第二段: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第三段:对观点作补充论述。2、阅读第一段 明确:前两句从人与人的关系的角度阐述宽容的社会意义,说明只有提倡宽容,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后一句引用林则徐的对联,从个人胸襟的角度加以论证。引用的内容,重点在于下联,强调“有容乃大”的道理。总之,无论从社会的人际关系角度,还是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都必须提倡宽容。3、精读第二段。思考:作者按什么层次来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宽容?明确:这一段的结构:总分。第一层是总述。三个“一种”是对宽容的性质进行定位。“要就必须”说明“互谅、互让、互敬、互爱”
3、,是宽容的基本要求。这一层不仅概述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而且在结构上也是全段的总领,以下四层依照“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顺序分别进行论述。第二层谈互谅。第一句先说什么是“互谅”。第二句从人的心理需求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要互谅。第三句说明具有宽容这样的品德的意义。第三层谈互让。在说明什么是“互让”之后,着重阐述互让的意义。运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第四层谈互敬。先说什么是互敬,再运用对比说明为什么要互敬。第五层谈互爱。在说明什么是互爱之后,着重说互爱的意义。运用一个排比句从正面加以论述。四个层次的顺序,安排得十分恰当。“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
4、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和互敬”。4、阅读第三段 明确:这一段是一个补充论证,或者说是退一步论证。作者针对人们对文章观点可能产生的误解,在最后一段进行必要的补充论述,使自己的观点立于不败之地。这个限制显示了作者表达的严密。 五、课堂小结及板书设计1、小结 宽容不是无原则的迁就,不是善恶兼容,而是在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和关爱。2、板书 宽容意义 怎样才能做到宽容 宽容批评的统一(对观点作补充论述)六、当堂训练导学练基础部分。七、布置课后作业和预习任务。做导学练语段阅读。八、教学后记作为自读课文,就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为目标,因此教师课前要明确重点、难点,课上注重引导,让学生动起来,最后做好结论,长而久之,相信学生也就明白文章应该怎样去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