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迅自传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学习以时间顺序介绍自己或他人经历的写法。 2、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3、学习鲁迅先生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 教学重点: 1、按时间顺序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2、学习鲁迅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难点: 1、从鲁迅求学道路上的几次重大转折体会鲁迅的爱国思想。 2、结合课下注解或当时时代背景资料对鲁迅回国工作后频繁的出走进行分析,谈谈对鲁迅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噩耗传来,举国同悲,在宋庆龄主持的追悼会上,
2、人们用一面白色的大旗盖在了棺木之上,上面赫然写着三个大字“民族魂”。不错,“民族魂”也是中国人民对鲁迅的最高褒奖!今天就让我们再次重温先生的生平经历,再次感受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国深情。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鲁迅自传一课。 二、介绍文章体裁 请看大屏幕,传记是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它分为自传和评传两种。自传是自己为自己作的传。评传又叫他传,是记录他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今天我们要讲的文章属于自传。 三、整体感知文意,填写鲁迅档案表请四位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整体感知文意,从文中找出鲁迅的家庭情况、求学经历、工作简历及主要著作,填写鲁迅档案表。(大屏幕显示表格,四位学生朗读课文
3、) 鲁迅档案表 原名字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籍贯称号家庭状况求学经历工作简历主要著作让同学在文中迅速筛选信息,找出答案,然后回答。 家庭状况: 1、鲁迅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 2、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3、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 4、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5、鲁迅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 (学生看大屏幕,朗读资料)教师给大家补充鲁迅十三岁时,家里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所指的内容
4、。 求学经历: 1、鲁迅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分在机关科。 2、大约过了半年,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 3、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 4、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鲁迅决意要学医了。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 5、中止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学习,决心从事文艺事业。 工作简历: 1、鲁迅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 2、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 3、第三年又走出,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后移入北京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 4、到一九二六年,为躲避段祺瑞政府迫害,南下到厦门大学做教授。同年12月走出,到广
5、东中山大学做教授。 5、一九二七年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主要著作: 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还有很多翻译作品。 (大屏幕补充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的具体名称) 教师总结:从课文对鲁迅生平经历的介绍来看,文章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四、小组合作探究 (一)刚才我们重温了先生的生平经历及主要著作,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问题,小组合作探究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老师给出同学们四道问题,每个小组可以讨论其中的一道也可以是几道,根据自己的能力而定。(大屏幕打出问题,学生小组
6、合作讨论) 1、鲁迅十三岁时,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被称为乞食者,他为什么决心回家?父亲去世,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他为什么还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谈谈对少年鲁迅的认识?2、鲁迅求学的道路上有好几次重大的转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结合附文呐喊自序及诗歌自题小像谈谈你对鲁迅的认识?3、鲁迅回国工作后,为什么频繁的出走?结合课下注解或当时时代背景资料谈谈你对鲁迅的认识?4、无论从年龄或是创作成绩来看,鲁迅都是当时当之无愧的大家。而在文中提及自己的作品时却极为低调,只有四本书出现了名字,另外的连名字也没有,作品成就如何,影响多大,作用多高只字未提,体现了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展示探究结果:) 生1
7、:作者当时寄人篱下,必遭冷遇,他心里感到很难受,然后他决定要回家。表现了他自尊、自爱、自强的人格。他不想做幕友和商人因为幕友为虎作伥,欺压百姓;商人惟利是图,贪心钱财。而鲁迅先生少有壮志,他不肯做那两种人,想做一个救国救民的人,可见先生志向远大。 生2:鲁迅一生求学道路上有三次重大转折,第一次是实业救国,第二次是医学救国,第三次是弃医从文,提倡新文艺。结合附文呐喊自序及诗歌自题小像可见鲁迅是一个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立志报国的仁人志士。 生3:我们组认为最重要的一次转折是弃医从文,因为呐喊自序第三段中说“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
8、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所以,我觉得作者是一个有远见、爱国的伟大的民族英雄。 生4:1912年春,应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长蔡元培之邀,鲁迅前往南京教育部任职。第一天上班,鲁迅便在日记中写下“枯坐终日,极无聊赖。”许多同事每天都在喝茶、说笑、看报中打发光阴。北迁后的教育部,许多人都是袁世凯的党羽。封建官僚主义气息浓重,鲁迅不能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出力,因此辞职。可见先生当时内心该是多么悲愤、无奈和寂寞。他与封建顽固势力作斗争的形象跃然纸上。 生5:我们小组说的是辛亥革命前夕,鲁迅先后担任
9、过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的生理和化学教师。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失望,使鲁迅没有一个地方干得长久。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清政府任命封建顽固派代表夏震武接任。夏震武上任后,对革命派极尽辱没之能事,要求教员对孔子下跪,要求教员以当时官场礼节与他见面等,将学校搞得乌烟瘴气。鲁迅等进步教员纷纷辞职,以示抗议。可见,鲁迅先生是一直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 生6:1927年鲁迅到广州不久,蒋介石就在上海发动了血腥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15日,广州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也遭到了敌人的逮捕和屠杀。当天,中山大学就有40多名学生被逮捕。鲁迅立即要求学校当局营救被捕学生,遭到冷拒。4月21日,鲁迅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职务
10、,同年9月,离开广州前往上海。可见,鲁迅先生是一个有坚定的信念并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爱国战士。 生7:在文中第四段的第一行写到“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不好”二字体现了先生谦虚严谨的人生态度。 生8:鲁迅一生创作了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和杂文,犹如一把把锋利无比的革命战斗匕首,狠狠地刺向国人被封建思想、封建文化和道德所麻痹的神经,或是热情讴歌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为迎接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到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体现出先生是一个爱国、有正义感、责任感的人。 生9: 教师总结: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见解,并且能结合从网上查找的资料来谈很有说服力。老师也有一些看
11、法,希望能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鲁迅求学道路上有三次重大转折,第一次是实业救国,何为实业救国呢?鲁迅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后来又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他想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在国内开矿设厂,最终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第二次是医学救国,何为医学救国呢?课本中有原句,因为他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于是他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准备在中国也用维新来救国。第三次是文艺救国,他为什么要弃医从文呢?鲁迅认为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因此他要文艺救国,要来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神经。 我们再来看看自题小像这首诗歌(大屏幕打出),这是鲁迅21岁在
12、日本留学时,剪去了象征满清奴隶的大辫子,在照相馆照了一张相,题写在照片背后的一首小诗,诗的最后一句“我以我血见轩辕”表现了先生要以自己的献血来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让我们一起齐读这首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无论是实业救国、医学救国还是文艺救国,都是为了救国,可见鲁迅先生救国救民的爱国心始终不渝。 鲁迅先生回国后,一直处于动荡的政治时局与多变的生活环境中,他用写作来揭露黑暗,与反动政府对抗,逃避政府的通缉,与投向自己的明枪暗箭作斗争,处境危险,但他决不妥协的坚强的斗争精神丝毫未减。不难看出先生是一个不与反动派、封建旧势力同流合污,拥有决不妥协的坚强的
13、斗争精神的人。 在鲁迅自己看来,文学对于自己不过是一个精良的武器,借以与黑暗的现实斗争。写作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而不是一种资本,一件可以向人炫耀的珍品。可见先生质朴无华、虚怀若谷的人格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沉的爱国情。正应了顾炎武的那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总结同学们和老师的讨论结果,不难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少有大志,自尊、自爱、自强;质朴严谨、虚怀若谷;不与反动派同流合污,拥有决不妥协的坚强的斗争精神;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沉的爱国情的人。(看大屏幕,学生齐读) (二)今天我们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和主要著作,这是鲁迅先生的自传,如果让你自己给自己写自传,你如何去写?自传的特点及写
14、法如何?同桌互相讨论一下,整理出答案。 生:首先要用第一人称来写;主要写自己的生平与贡献;一般先写明自己的出生年代、籍贯、家庭情况,然后按年龄或年代写自己的读书工作情况,按一定的时间顺序来写;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语言要朴实。 教师补充:这位同学回答的基本正确,语言要朴实,但有时也可以采用生动活泼、富于文学色彩的语言。请同学们看30页的老舍自传,自己体会一下。(然后大屏幕展示答案。) 五、教师结语 最后让我们高声齐读诗人臧克家纪念鲁迅有感的诗歌有的人,在朗读的过程中让我们再现先生的伟大精神,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爱国战士,学习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国深情。(大屏幕显示有的人,众生齐读)下课!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