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荷叶母亲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诗歌,在反复品味诗歌语言(尤其是关键词)的过程中,真切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母爱。2、初步体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3、感受诗中浓浓的母女之情,并联系生活实际,体味自己的母亲给予的平凡又伟大的母爱。二、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品味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母爱。难点:体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三、教学设计依据及方法1、本文是一曲母爱的颂歌,语言清丽朴实,感情真挚细腻,是训练学生美读的蓝本,因此教学以读为基础,让学生在美读中品味、美读中感悟、美读中迁移。2、本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主题明朗,但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文字表面,如何让学生真
2、正深刻感受?这是平时教学类似诗文的一个“瓶颈。”因此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关键词句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与生活体验。四、教学过程:(一)导读,激发情感: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一位母亲保护孩子的故事。(二)听读,感知画面:1、闭眼倾听课文的录音朗读,用心感受诗中描绘的画面。2、思考交流: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作者通过什么写母爱?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用荷叶比母亲,用红莲比自己,表现母亲像荷叶护莲般呵护我,赞颂母爱。(三)美读,品味探究1、在雨中赏莲的过程中,作者的心理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学生速读,
3、找出文中相应词句:烦闷仍是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深深的受了感动。追问:为何烦闷?为何仍不适意?品读第4-5节。抓住描写白莲、红莲的关键词加以体会:白莲:散飘、只留、几根一夜风雨,残败不堪红边:还是、却,菡萏、开满雨夜盛开,亭亭玉立一红一白,一安一谢,形成对比为白莲的生命凋零而烦闷为红莲的命运担忧而仍是不适意读白莲的语句,低沉压抑,满怀感伤。读红莲的语句,稍稍上扬,惊喜中又含淡淡的忧愁。追问:这里写白莲,写雨点加大,红莲被打得左右奇支斜有何作用?为下文写荷叶护莲作铺垫。追问:荷叶怎样护莲?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荷叶?(找到文中词语)品读第6节,抓住下列关键词句加以体会。荷叶勇敢正、覆盖(正面);雨势
4、并不减弱,红莲却不摇动了(侧面)。慈怜慢慢、倾侧。小结:同学们,赏荷至此,作者的心情怎样变化了?为何这样变化?请用一句话来表达。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深深的受了感受。因为荷叶的爱,因为荷叶的勇敢慈怜,因为荷叶的自我牺牲精神2、当作者深深感动之后,她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品读第9节,感悟主题。追问:为何说“母亲是荷叶,我是红莲”,二者分别有何相似?(从文中找到依据)。母亲:对屋里母亲唤着唤呵护有加、母爱至深,如荷叶我:我连忙跑过去连忙 弱小无助、渴望母爱,如红莲。追问:再读体会,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理解词语:心中的雨点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坎坷。 荫蔽母亲的呵护、关爱、扶持等理解句意:(学生畅所欲言)(四)拓
5、展,体会写法:1、出示冰心另两首小诗: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在你的怀里。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么。追问:这两首小诗同课文一样,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和你前面所写的短信一样吗? 借助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感情以物喻人,托物寄情。(五)体验,感受母爱:1、回顾生活,寻找记忆,说说生活中那些温馨的小事,感受点点滴滴平凡又伟大的母爱。2、模仿课文,借助具体形象,写几句话,唱响母爱的颂歌。(六)作业设计:1、把课堂上所写内容补充整理成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对母爱的赞美。2、回家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表达对母爱的回报。3、课外熟读繁星春水中有关母爱的诗歌。(七)板书设计荷叶母亲爱红莲我 以物喻人 托物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