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理解并掌握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2.,掌握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3.,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掌握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并理解其意义。,1.,借助光照图,总结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2.,利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示意图,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3.,利用公式求算某地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角。,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1.,在华北地区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意思是冬至过后,农村妇女每天可以多做一根线
2、的针线活,),。你能用地理学理论解释吗?,提示: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地区的白昼达一年中最短;随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地区的白昼时间逐渐变长。这是老百姓对昼夜长短变化的最形象的表达。,2.,结合“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和教材,P19,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探究下列问题。,(1),当太阳直射点在,B,位置时,北半球是什么节气?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应为教材图中的哪幅图?它们有什么规律?,提示:为北半球夏至。,a,图。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现象;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黑夜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夜
3、现象。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2),当太阳直射,D,点时,北半球是什么节气?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应为教材图中的哪幅图?它们有什么规律?,提示:为北半球冬至。,b,图。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夜现象;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黑夜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3),当太阳直射点在,A,、,C,位置时,分别是什么节气?结合教材中,c,图分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规律?,提示:直射在,A,点时为北半球春分,在,C,点时为秋分;全球昼夜平分,正午
4、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4),太阳直射点从,A,移动到,B,期间,昼夜长短怎么变化?由,B,到,C,、由,C,到,D,、由,D,到,E,呢?,提示:,A,到,B,: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B,到,C,: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但仍然是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C,到,D,:北半球昼继续变短,夜继续变长,并且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D,到,E,: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但仍然是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5),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昼夜长短呈怎样的状况?在南半球呢?,提示: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
5、长。,(6),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昼夜长短怎样变化?向南移动时呢?,提示: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相反。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北半球相反。,3.,我国南方地区的楼房间距和北方地区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提示:我国北方地区的楼房间距大于南方地区。因为我国北方的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物体形成的影子较长,为了获取充分的太阳光照,所以楼房间距较大。,4.,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堂屋一年中什么时候正午室内的光照面积最大?为什么?,提示:冬至日。因为冬至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所以到室内的太阳光照面积最大。,1.,昼夜长短的特殊规律,
6、(1),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刻,白昼长度是指日出到日落这一段时间,日出日落时刻以正午对称,(,以地方时为标准,),。,(2),在同一天中,,N,的昼长等于,S,的夜长;,N,的夜长等于,S,的昼长。,因为同一天中,,N,的昼弧等于,S,的夜弧,,N,的夜弧等于,S,的昼弧。如图所示:,(3),昼夜长短的计算,在一般光照图上,先看某地昼弧或夜弧所跨的经度数,然后用下面公式计算昼长或夜长:,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2),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
7、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逐渐变短,正午最短,逐渐变长,日落最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4),楼房间距问题,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为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例,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L,与楼高,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H,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L,应大于,h,cotH,。,(5),太阳能热水器的角度问题,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来调整角度,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应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余角。,纬度越高正
8、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跟直射点有关,其分布规律是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并不是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白昼时间的长短虽然和正午太阳高度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其长短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地理纬度有关,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并非是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读太阳光照示意图,(,甲图,),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示意图,(,乙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甲图中画出晨昏线和夜半球。,(2),这一天,图中,A,、,B,两地先
9、见到日出的是,_,;,A,、,B,、,C,三地白昼最短的是,_,。,(3),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_,向南北两侧降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范围是,_,。,(4),甲图所表示的日期在乙图中的对应点是,_(,填数字,),;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向,_(,方向,),移动。,(5),乙图中北半球白昼变短、黑夜变长的时段是,_(,选择填空,),。,A,B,C,D.,【,思路点拨,】,本题通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和光照图考查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分布规律。晨昏线平分地球,晨昏圈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延长过地心的太阳光线与地面的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刻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即图乙
10、中的点,所以图示日期应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日后太阳直射点会向南移动,北半球的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直到太阳直射到南回归线时,北半球白昼达一年中最短,黑夜达一年中最长;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所以三点中,C,点白昼最短;同一纬线上白昼时间长短相同,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所以是东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规范解答,】(1),画图略,(2)A C,(3),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4),南,(5)BC,【,备选例题,】,下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
11、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A.B.C.D.,【,思路点拨,】,此题通过图形显示各地昼夜长短状况,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将图形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即,“,图文转化,”,的能力。正确解答此题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点:,(1),此类题目关注的重点是昼夜相差多少小时而不是昼长为几小时。昼夜长度相差越大,说明纬度越高。,(2),夏至日或冬至日,全球各地的昼长均达到最长或最短。若此时仍昼夜平分,则该地一定在赤道上,纬度最低;若此时出现极昼或极夜,则该地在南北极圈内,纬度高;若既不平分,也没有极昼、极夜,则介于赤道和极圈之间。按昼夜长度相差越大,纬度越高的原则
12、来判断。,【,规范解答,】A,1.,假如地球不公转还有没有四季的更替?如果有公转但黄赤交角不存在了,还有没有四季更替现象?,提示:没有。四季更替是因为地球的绕日公转形成的,而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其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不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不同,因而出现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所以导致同一地区的太阳辐射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即四季的更替。,2.“,打过春,(,即立春节气,),别欢喜,还有四十天的冷天气”这是我国华北地区流传的一句谚语,你能从地理学的角度解释吗?,提示:立春时,太阳直射在赤道和南回归线的中间位置,距离春分大约还有四十多天,此间,天气仍较冷。,四季的划分类型,地球公转产生的最
13、重要的自然地理现象之一就是在地球的温带地区产生了明显的四季变化。温带地区一年有春、夏、秋、冬季节之分,合称,“,四季,”,。,(1),天文四季:四季作为一种天文现象,表现为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春秋两季就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2),西方欧美四季:西方国家习惯于以二分二至日作为四季的开始。春分之后为春季;夏至之后为夏季;秋分之后为秋季;冬至之后为冬季。,(3),我国传统四季:我国习惯于以四立作为四季的开始:立春之后为春季;立夏之后为夏季;立秋之后为秋季;立冬之后为冬季。这样我国的四季开始时
14、间恰好比西方四季晚了一个半月。,(4),气候四季:北温带的国家在划分四季时与气候结合并且考虑到统计方面的便利,常把每年的,3,、,4,、,5,月划为春季,把,6,、,7,、,8,月划为夏季,,9,、,10,、,11,月划为秋季,,12,、,1,、,2,月划为冬季。,3,结合教材,P20,五带的划分图分析:,(1),地球上五带是如何划分的?,提示: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划分了五带。,(2),五带的划分反映了什么地理量的分布规律?,提示:五带的划分体现了太阳辐射的变化,从低纬向高纬地区减少。,(3),在五带中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及四季变化各有什么特点?,提示: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温带地
15、区既无太阳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更替最明显;寒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比较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日影长短的方法,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以直射点为中心在南北半球呈对称分布;离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二、四季更替和五带,1.,四季更替,2.,五带划分,读图,完成,(1),、,(2),题。,(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 B.0,20S,C.20N,2326N D.20S,2326S,(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
16、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思路点拨,】,本题采用一图多问的形式,主要考查昼夜长短分布和变化规律及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第,(1),题,若,EF,为赤道,,PQ,线与地轴夹角为,20,,,P,点的纬度为北纬,70,;,P,点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北纬,70,以北肯定是极昼,但不能确定北极圈与北纬,70,之间极昼范围的大小,只能判定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在,66,34N,70,N,之间;因此,利用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的规律,可确定直射点的纬度范围,为,20,N,23,26N,。第,(2),题,当,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
17、轴时,黄赤交角减小到了,20,,太阳只能直射在南、北纬,20,之间,因而福州冬至日时的太阳高度比现在大,冬季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相应增加,均温将升高。,【,规范解答,】(1)C (2)A,1,(2010,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下列日照图中,(,箭头表示太阳光线,),,能正确反映春分日日照状况的是,(),A,B,C,D,【,解析,】,选,D,。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2011,中山高一检测,)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火炬于,10,月,13,日上午,9,:,00,在中山开始传递。回答,2,、,3,题。,2,火炬传递时,非洲的达累斯萨拉姆,(650S,3918
18、E),的区时是,(),A,10,月,13,日,1,点,B,10,月,13,日,4,点,C,10,月,13,日,12,点,D,10,月,12,日,1,点,3,火炬从中山开始传递时,地球位置最接近下图,(,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中的,(),A,甲到乙之间,B,乙到丙之间,C,丙到丁之间,D,丁到甲之间,【,解析,】2,选,B,,,3,选,D,。第,2,题,考查简单的区时计算,已知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为,10,月,13,日上午,9,:,00,,再根据达累斯萨拉姆的经度,39,18E(,位于东三区,),,比东八区晚,5,小时,所以应为,10,月,13,日,4,点。第,3,题,从图中判断甲为,12,
19、月,22,日前后、乙为,3,月,21,日前后、丙为,6,月,22,日前后、丁为,9,月,23,日前后,火炬开始传递的时间为,10,月,13,日,位于图中的丁到甲之间。,4.,太阳直射某地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该地一定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该地位于热带范围,.,该地一定是一年中日出最早的一天,.,此刻的地方时和区时都为,12,时,【,解析,】,选,B,。太阳直射某地,说明其位于热带地区,且地方时为,12,点。,5.,地球上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北的地区是,(),.,北回归线以北,北极圈以南的地区,B.,北回归线以南,赤道以北的地区,.,南回归线以南,南极圈以北的地区,.,南回归
20、线以北,赤道以南的地区,【,解析,】,选,A,。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点的最北界线,而在北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发生,所以北回归线以北到北极圈以南的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读下图,回答,6,、,7,题。,6.,图示日期,(),A,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季,B,南半球地区白昼时间最短,C,南半球地区正午物体的影子朝南,D,图中,B,点所在纬线的白昼时间开始变长,7.,图中显示信息正确的是,(),A.,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B.,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C.,图中,A,、,D,两点白昼时间相同,D,图中,A,点比,D,点先看到日出,【,解析,】6,选,C,,,7,选,C,。第,6,题,从光照图可以
21、看出太阳直射北半球,但并不是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所以南半球地区的白昼时间并非达到最短,,B,点位于赤道,所以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而此时南半球地区的物体正午日影朝南。第,7,题,图中显示的为晨线,此时晨昏圈和某一纬线圈相切但并非是极圈,,A,、,D,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白昼时间长短相同,日出地方时相同,但,D,点位于,A,点的东面,所以,D,地比,A,地先看到日出。,8.,下图是浙江某地夏至日、秋分日和冬至日三天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下列排序与图中相符的是,(),A,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B,冬至日 秋分日 夏至日,C,夏至日 冬至日 秋分日,D,秋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解析,】,选,A,
22、。浙江位于温带地区,一年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春秋分介于二者之间。,9.,读,6,月,22,日的太阳光照图,图中极点为北极点,回答下列问题。,(1),请依据日照方向,绘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3),此时,下列各地的地方时是:,A_,点,,B_,点,,D_,点。,(4),此日,,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_,,,A,、,B,、,C,三地昼长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5),此日后三个月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选择填空,),。,A,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B,北半球各地夜渐长
23、,昼渐短,C,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增大,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解析,】,通过题目已知图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光照图,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晨昏圈与北极圈相切;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后三个月,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到赤道,北半球地区昼将逐渐变短,夜将逐渐变长,即由昼长夜短变为昼夜等长;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将由北极圈向北极点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逐渐加快。,答案:,(1),画图略,(,晨昏圈与北极圈相切,,90,W,为正午,12,点,,90,E,为,0,点,),。,(2)(23,26N,,,90,W)(3)24(0)6 12,(4)A,C,
24、B A,B,C (5)B,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山东省第,22,届省运会于,2010,年,9,月,19,日在淄博开幕,下图中最能反映此时淄博昼夜长短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选,A,。山东省第,22,届省运会开幕时正值秋分日附近,全球各地昼夜接近等长。,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2,、,3,题。,2.,上图日期所示的四地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A.,地,B.,地,C.,地,D.,地,3.,上图日期所示的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A.,地,B.,地,C.,地,D.,地,【,解析,】2,选,A,,,3,选,B,
25、。第,2,题,光照图表示北半球夏至日,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第,3,题,此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与北回归线相差纬度越小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了太阳照片。据此回答,4,、,5,题。,4.,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A.,正北,0,:,00 B.,正北,12,:,00,C.,正南,0,:,00 D.,正南,12,:,00,5.,该地区,(),A,此时为当地的夏季,B.,不会有极夜现象,C,位于温带,D.,四季变化明显,【,解析,】4,选,A,,,5,选,A,。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对极昼现象的准确认识和
26、太阳视运动的空间想象能力。根据太阳视运动特点,可以推断该处出现了极昼现象,该地区应位于寒带地区,且应为夏季,当该地变为冬季时就可能出现极夜现象。,a,点时刻太阳高度最低,此时地方时应为,0,时;该地位于北极点附近,正午,(12,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因而,0,时时太阳位于正北方。,6.,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A,北温带,B,南温带,C,北半球热带,D,南半球热带,【,解析,】,选,D,。从该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可看出一年中有两次阳光直射,因此应位于热带地区;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而在冬至日附近达到最大值,所
27、以位于南半球。,【,规律方法,】,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折线判断南北半球及其所在的纬度范围:,(1),看一年中太阳直射次数:回归线之间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达,90,的机会;回归线上只有一次;回归线外没有直射现象。,(2),看正午太阳高度出现的时间:,6,月,22,日前后达到最大为北半球;,12,月,22,日前后达到最大为南半球;二分日达到最大值位于赤道。,(3),看一年中最小太阳高度:如果一年中最小太阳高度角为,0,或负值说明该地区有极夜现象,应位于寒带地区。,二、非选择题,(,共,20,分,),7.,读下列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8,分,),(1),右图所示的情况,是观测者从左图中,A,、,B
28、,、,C,三个位置中的,_,处所观测到的。,(2),此时我国所处的季节是,_(,夏季、冬季,),。此季节我国经常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_,。,(3),此日下列城市昼长夜短的是,_,。,A,罗马,B,开普敦,C,上海,D,孟买,【,解析,】,本题从不同视角考查昼夜长短的分布及变化。,(1),右图大部分是夜半球,因此观测者应正对夜半球从,B,点观测;,(2),图示日期应为,12,月,22,日前后,为北半球冬季;,(3),此季节南半球昼长夜短。,答案:,(1)B (2),冬季 寒潮,(3)B,三星学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8.(,探究性学习,),我国某中学地理课题研究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经纬度
29、,制定了简易方案,并进行了实际测量。,(12,分,),测量工具:自制支架一个、教学用量角器一个、重锤一个,(,系有细绳,),、手表一块,(,已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校准时间,),。,安装方式,如下图:,测量日期:,2010,年,12,月,22,日。,测量地点:校园内,P,点。,测量记录如下,测量结果:在手表显示,12,:,58,时角,最小,为,5256,;,A,为量角器中心,O,点的阴影,,ABPA,。据此分析:,(1),此方案是根据,_,测当地地理经纬度的。,(2),当地的经度为,_,,纬度为,_,。,(3),当地该日的日出方向是,_,,太阳直射地的日出方向应为,_,。,(4),该地可能位于或最
30、接近于长沙、重庆、武汉、西安四城市中的,_,。,(5),该地当日正午太阳高度,_(,大于、小于,),南京。,【,解析,】,本实验的设计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来求其纬度、根据地方时差来求经度的。,(1),角,最小时说明此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为正午时刻,地方时为,12,点,而此时北京时间是,12,:,58,,因此可以推断该地的经度为,105,30E,;该日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角,为,52,56,,因此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7,04,,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出该地的纬度为,29,30N,。,(2),该日该地昼短夜长,日出东南,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回归线昼长夜短,日出东南。,(3),从纬度来判断该地与重庆最接近,该地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京的要高。,答案:,(1),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和地方时差,(2)105,30E 29,30N,(3),东南 东南,(4),重庆,(5),大于,Thank you!,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