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一、学情分析学生仍较多地沿袭了小学保留下来的喜爱诵读的习惯,这是本课加强诵读教学的一个便利条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准字音,疏通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三、教学的重点难点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要解决好这两个教学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包括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讲析)
2、。四、教法与学法1、诵读法:本文是一篇语言极为优美的散文,作者用自己的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春之美,饱含了对春天的热爱,所以就需要学生反复朗读,并从中体会到作者细腻的情感,以分组朗读、齐读等方式,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2、讨论法:在文中作者描绘了春天的额五个场面,这五个场面需要学生自己用语言归纳概括出来,小组讨论的形式概括文章内容,然后再以小组的形式探讨这篇文章优美的语言。五、教学流程本课预计通过2课时完成(一)导入新课1.出示残缺“四季”诗(_游芳草地,_赏绿荷池。_饮黄花酒,_吟白雪诗。),让学生补充完整。(答案:春 夏 秋 冬)2.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并简述理由。(二)感知课文1、学生欣
3、赏配乐散文朗读春。2、请学生谈谈文章描述的画面。3、以“老师来了”一句为例,设置不同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语气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引导其领悟春的感情基调和相应语气。(语言环境举例:同学们约我去春游,可时间到了我没有来,正在焦急的等待,这时,我来了。大家高兴的欢呼:“老师来了!”如果我们正在上自习课,你的同桌正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看到我走过来了,你赶忙悄悄提醒他“老师来了”。)4、简介朗读知识,并试读例段。一切“ | ”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表示语意未尽而中途极短暂的停歇,“|”表示略长些的停顿“ ”表示前后语意的连贯,
4、“ ”表示重读。)5、引导学生用朗读知识分析第三段,集体进行体会朗读。6、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试读。7、请几名愿意给全班同学朗读的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8、学生四人一组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互相说说喜欢的理由。9、小组选派代表上台以喜欢的句子进行讲解。(教师可伺机点评,使学生了解相关的修辞及写作知识,并提示他们可以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10、春天这么美,这么好,在这大好春光里,我们是不是只看看草、赏赏花?引导学生赏析第七自然段,并齐读。(三)布置作业1、朱自清先生以散文的形式为我们表现了“春”的美,你能不能从其他的文学或艺术形式里找到“春”的影子?可从文中引用的诗句导入本环节,提问学生文中引用了什么诗句?是谁写的?想不想知道诗中的其他句子?然后出示绝句;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可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还可出示教师根据课文自编的对联激发学生兴趣。对联:春风春雨春草依依蝶曼舞,花香花艳花树丛丛鸟争鸣。2、布置练习:写出含有“春”字或描写“春”的诗、词、歌曲、成语、对联、俗语、谚语至少2-4个。从“春的畅想”“夏雨”“秋风”“冬雨”中选取你感兴趣的专题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根据课文画一幅描绘春天的画。3、学生从以上练习中任选其一,练习过程中可以自由结组交流、探讨。4、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