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欢快的青春节拍一、本课的设计意图1. 本课教学目标了解青春期基本的生理和心理常识,从容面对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青春期的到来。2. 设计本课的原因(1)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在初中阶段,学生陆续都将进入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青春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身体发育加速,学生相应产生一些心理矛盾和困惑,处理好这些矛盾和困惑。克服青春期的烦恼是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的关键。(2)青春期的学生充满朝气和梦想,主要的心理状态是积极向上的。在青春期,学生因为身心发展的不成熟,虽然出现一些心理困惑,同时也充满着青春的朝气与活力,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期待与向往。如果给予恰当的引导,把他们的这种
2、朝气蓬勃的力量焕发出来,他们将会更快乐地迎接青春期的到来。这也是本课立意在“欢快的青春节拍”的主要原因。(3)从思想道德的层面看,青春期是学生一生道德成长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对学生的现在还是长远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青春期是学生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基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阶段开始形成。如何抓住这个道德成长的重要阶段,引导学生认识体会到青春不仅仅只是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更意味着一种精神状态,全面把握青春的内涵,既立足于现在又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发他们对青春的意义进行一些思考,这是对课标内容的拓展,也是本课的一个重要设计意图。3. 相对应的课标要求本课依据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认识
3、自我”部分:“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活动”;“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与沟通”部分:“正确认识与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的要求编写。二、本课内容结构及相关建议1本课内容结构(1)总体逻辑分析本课分为三个框题,“走进青春”,“感悟青春”,“祝福青春”。其逻辑是先从生理的变化引入,然后从心理变化的层面对青春期的身心变化进行分析;第二个框题则针对学生在青春期可能存在的一些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进行专门的讨论,进而引导学生全面把握青春的含义来“感悟青春”;最后一框通过学生的体验和行动祝福
4、自己的青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青春期的到来。(2)框题内部逻辑分析第一框“走进青春”,分为“青春悄悄来”和“成长不烦恼”两部分内容,遵循生理到心理的逻辑。从生理变化入手,贴近学生实际状况,一方面要让学生要从容面对生理的变化,同时让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特征有基本的认识,进而学会调控自己的心理。第二框“感悟青春”,分为“青春误读”和“青春畅想”两个内容,首先帮助学生在青春期的一些观念及行为误区有所认识,引导学生对成长、对青春有更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从关注自己的身心变化提升到一种精神上的追求。第三框“祝福青春”,由“青春的幸福”和“寄语青春”组成。在前面已经对青春的内涵全面把握的前提下,通过比较的方式
5、让学生体验青春的幸福,再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祝福彼此,突出欢乐的主题,使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青春的到来。2总体教学建议(1)本课涉及的内容较多,建议用34个课时完成本课,原则上每一框用1个课时。(2)教师课前需要做的一些准备工作:查阅有关青春期的一些知识,如青春期身体发育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容易出现那些心理问题等,还可以收集一些赞美青春的诗歌或散文。(3)把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提示学生去查找相关的知识,同时鼓励他们与父母积极沟通成长的体验。如有条件,教师与学生家长也可以加强这方面的沟通。3. 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框 题教材内容分析教学建议走进青春本框分为两个环节。青春悄悄来由于青春
6、期的到来而产生的生理变化,及由这些变化可能带来的烦恼,如发育的快慢不一样,出现了一些特别的生理特征等,让学生正确认识这些变化,从容面对这些变化。成长不烦恼这部分内容是关于青春期心理健康方面的,身心的发展不可分离,心理的困惑和烦恼很有可能就是因为生理的原因引起。同时,在青春期会出现一些典型的心理特征,如教材“自画像”中列出的。学生需要认识到这些心理特征,并获得一些基本的心理调节的方法。第一个活动的这几张照片最好是能反映生理变化的。关于生理发育困惑的环节,这个环节的活动为了避免学生可能产生的羞怯情绪,可以让学生通过不记名的书面表达的方式说出自己的困惑,再由老师加以总结。除了教材提到的问题,教师可以
7、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适当扩充,灵活处理。教材对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做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但这些只是一般性的结论。学生一般都有这方面的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加入学生的体验,将使课堂更加丰满,如与父母的沟通问题,与同学人际关系的矛盾等,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案例开展讨论。然后适当介绍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因为后面有专门的课讲心理调节的问题,这里可不用过多展开。感悟青春这一框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框分为两个环节。青春误读 (本课的难点)在青春期,学生主要对一些问题存在认识和行为上的误区,如取笑同学的生理变化,对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过于敏感,误把逞强当成长等。这部分是本课比较难以操作的部分,因为在
8、课堂上需要提取出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而学生的逆反心理可能会对相关内容的进行产生一定的影响。青春畅想(本课的重点)不仅是从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角度来理解青春,还要从一种精神气质的角度全面认识青春的内涵,解读青春。如第一个活动给出了一些充满生命力的图片,第二个活动则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青春意义,最后提出青春是否能够永恒的问题,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这部分是让学生体会“欢快”,提升精神境界的关键所在。教材给出三个较为典型的案例,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彼此尊重,如何看待自己的成长以及与父母的关系,男女同学间的友谊等。当然在学生中还存在其他的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如哥们儿义气、逆反心理等。在讨论的过程中,
9、教师需要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激起学生讨论的欲望。同时课堂气氛的调控也是比较难以把握的,既要防止冷场,也要防止争执不休的局面出现。本部分有两个主要的活动,都是带有丰富情感性的活动。因此,保持课堂中轻松活跃的氛围就很重要,否则活动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显示青春活力的图片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歌颂青春的优美的诗歌与散文,让学生感受青春所具有的蓬勃朝气和生命力。而第二个活动对青春意义的解读对学生的创造力有很高的要求,答案不求一致。关于青春是否能够永恒的思考主要是留给学生思考的问题。这种思考不是一堂课的任务,而是作为学生以后可以经常思考的问题,教师只要给予一定的引导就可以了,如给出一些人
10、在年老时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的例子。祝福青春本框分为两个环节。青春的幸福通过比较的方式促使学生思考自己所拥有的幸福。因为现在的学生往往因为年龄和学业的压力而对自己的所拥有的幸福没有深刻的认识,所以这里用了比较的方式处理这个问题。寄语青春这部分内容是对全课在情感受上的长升华。通过这个活动活跃班级的后发制人,又使学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快乐心态去迎接青春期的到来,同时与前面第一课所讲的与新朋友结伴成长呼应。这个活动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而讨论可能会有多种答案,甚至可能出现一些预料不到的答案,如认为其他的人比“我们”更幸福。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对学生进行引导, 引
11、发学生深入思考。这个活动让学生自己写寄语,用连环的方式进行,这样会使课堂的气氛更为活跃。教师可先给出一些优美的寄语以提示。这个活动也是本单元主题探究的一部分。在课程结束以后,这些课堂上的成果可以进一步加工成为班级和个人的成长记录。三、 教学资源链接1. 诗歌闪耀吧,青春的火光青春不只是秀美的发辫和花色的衣裙,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做黄金;青春的所有者也不能总在高山麓、淡水旁说情话、看流云,青春的魅力应当让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大胆的愿望不倦的思索一往直前的行进,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欢乐青春的本分!作者:郭小川青春的秘密光是十八岁还很不够。那些人才算得青年,他们能代表所有的孩子
12、对年老稀疏的战斗队伍说:“我们要改造地球上的生活!”作者:马雅科夫斯基(苏联)丑 奴 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作者:辛弃疾2. 名言警句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一个人只有在他努力使自己升华时才成为真正的人。 (法国)马尔罗3. 故事每天你都要奔跑着每天清晨,羚羊睁开双眼时就会想到,今天我必须跑在速度最快的狮子的前面,否则我就会成为狮子的美餐。几乎就在同时,狮子醒来后也在想,我得赶上速度最慢的羚羊,否则我就会饿死。于是,羚羊和狮子同时出发,草原上新的一天就拉开了帷幕。他们不停地奔跑,使得草原充满了生
13、机,格外美丽。每个有志少年,都应该像草原上的羚羊和狮子那样,把最美好的年华洒在无尽的跑道上,做一个奋斗不息的斗士。因此,当清晨驱感赶睡意的时候,请对自己说一声:每天,你都要奔跑着。4. 相关材料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提出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1)具有良好的适应力,具有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当的评价;(3)学习、生活和工作目标能切合实际;(4)与自然、社会环境保持正常的接触;(5)具有完整的与和谐的人格特征;(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
14、好的人际关系;(8)必要时能作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基本需要能恰如其分地给予满足。保持心理健康的11个方法著名心理健康专家乔治斯蒂芬森博士总结出11条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1) 苦恼时,找你信任的,谈得来的,同时头脑也较冷静的知心朋友倾心交谈,将心中的郁闷及时倾吐出来,以免积压成疾。(2)遇到较大的刺激或遇到挫折失败而陷入自我烦闷状态时,最好暂时离开你所面临的情境,转移一下注意力,暂时回避,以便恢复心理上的平静,将心灵上的创伤抚平。(3)当情感发生激烈震荡时,宜将情感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忘我地去干一件
15、你喜欢干的事,如写字、打球、唱歌等,从而将你心中的苦闷、烦恼、愤怒、忧愁、焦虑等情感转移或替换掉。(4)对人谦让,自我表现要适度,有时要学会当配角和后台工作人员。(5)多替别人着想,多做好事,可使你心安理得,心满意足。(6)做一件事情要善始善终。面临很多困难时,宜从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逐个解决,以便信心十足地完成自己的任务。(7)性格急躁的人不要做力不从心的事,并避免超乎常态的行为,以免紧张焦虑,心理压力过大。(8)对别人要宽宏大量,不要求别人一定按你的想法去办事,原谅别人的过错,给别人以改错的机会。(9)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10)自己多动手,破除依赖心理,不要老是停留在观望阶段。(11)制
16、订一个既能使你愉快而又切实可行的调适身心的计划,给自己以希望。 中学生心理保健(复旦大学出版社)青春期的根本特征青春期在人的一生中,无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引起世界各国的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伦理学界的重视。他们从不同侧面强调了青春期在人的成长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青春期是“反抗期”、“危机期”、“飞跃期”、“烦恼期”、“闭锁期”和“心理上的断乳期”等等说法。这些都是从某一侧面或角度谈到了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不全面。青春期处于人生的过渡阶段,即从童年向青年过渡、从幼稚向成熟过渡、从不定型向定型过渡的时期,因而过渡期是青春期学生的根本特征。
17、与人生其他阶段相比(与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比较,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变化大、周期短的特点,并且充满着依赖和独立、幼稚和成熟等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青春期的三大心理变化第一,性机能发育成熟。从生理的角度讲,青春期也即青春发育期。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性腺机能开始成熟和发生作用,第一、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第一性征主要是指生殖器官的发育特征(即性腺的发育),女性主要是卵巢,男性主要是睾丸。第二性征又叫副性征,主要指男女在发育时期从体态方面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化。如,男少年的声音变粗,甲状软骨开始增大,并且出现胡须;女少年的声音变高,乳腺形成,乳房突起,开始有月经,皮下脂肪增多等。性机能的发育成熟,对青春
18、期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一方面,它刺激了学生成熟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多异性交往和性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第二,身体外形急剧变化。青春期是学生的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一个人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从出生到一岁左右。这个阶段儿童的身高体重增长得最快,身高一般从出生时的五十厘米左右至七十五厘米,差不多增长了百分之五十左右;体重从三、四公斤增加到七、八公斤,增加一倍左右。第二个高峰期就在青春期。学生在这个时期身高、体重、胸围、头围、肩宽、骨盆等都在加速增长,似乎突然地长高、长大了。如,其身高平均每年增加七至十公分,体重平均每年增加三至五公斤。他们站在父
19、母旁边也不会矮多少,甚至有的比父母还高一点。体态的突变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第三,体内机能迅速健全。学生进入青春期后,性腺机能的逐渐完善和性激素的作用,对人体各器官、各系统的生长发育有着明显的作用,比如性激素促进了骨骼的成长和成熟。此时肌肉的增加也非常突出,肌肉变得坚实有力,体态日益健壮丰满。握力、肺活量、血压、脉搏、体温、血红蛋白、红血球等生理标志的变化,表明各器官、各系统的发育逐步趋向成熟。在这个时期,大脑的内部结构复杂起来,大脑皮层的沟回组织和神经元细胞逐步完善,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步平衡,特别是内抑制机能逐渐发育成熟。大脑的功能从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很快转到第二信号系
20、统占主导地位,为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体内机能迅速健全,特别是大脑神经和神经系统的基本成熟,为青春期学生心理的逐渐成熟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每个人在青春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都要不同程度地经历一段“成长的烦恼”“自我觉醒”的烦恼。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步入青春期后,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往往不仅对周围事物形成自己批判性的见解,而且随着成熟的进程,已开始把自己当成被观察的对象,开始了自我审视和评价,希望自己有“自知之明”。但是,他们由于此时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自我认识能力还不够完善,所以对很多事物和现象还不能进行全面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特别是不能正确对待“
21、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莫大差距。这样,“自我觉醒”带给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常常不是“成长的惊喜”,而往往是无尽的烦恼和苦闷,严重的还会引发孤独、抑郁等消极情绪。因此,可以从“认清缘由,消除紧张”、“以人为镜,多作交往”、“理解父母,接受指导”等方面,帮助学生正确对待这种成长的烦恼,帮助学生减少“自我觉醒”中的痛苦和挫折感。每个人的四种年龄(1)实际年龄:指人们出生后的自然年龄。(2)生理年龄:指生理发育成长的年龄,与实际年龄不一定一致。每个人所处的地理环境、营养条件等因素不同,因而造成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差距。热带地区的人生理发育早,生理年龄大于实际年龄;寒带地区或营养不良的人,生理发育延
22、迟,生理年龄低于实际年龄。(3) 心理年龄:指人的心理特征所表现的年龄特点,与实际年龄并不完全一致。由于每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一样,有的人超越本人所处的心理时期,称心理年龄提前或早熟;反之,则是心理发展迟缓。如果一个人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4)社会年龄:指一个人处世待人、适应社会能力的强弱。由于每个人社会经历不同,待人接物是有明显区别的。有的人年龄不大,但处事老练,社会适应性很强,说明社会年龄大或成熟,反之则说明社会年龄小或幼稚。四、评价建议本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从容面对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对青春内涵有较为深入的认识,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青春的到来。因此,主要还是通过观察的方法来看学生思想的变化,可将学生在课堂上活动的成果作为评价的参考资料。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