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梦溪笔谈二则梵天寺木塔课题梦溪笔谈二则梵天寺木塔课时第 2 课时(总第 课时)科任教师授课时间三维目标学会利用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 以及课文的大意。.根据人物的外部表情、行动等揣摩人物 的心理活动。 .联系课文的背景,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 成就。重难点重点: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 以及课文的大意。难点:根据人物的外部表情、行动等揣摩人物 的心理活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左右)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2、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利用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 以及课文的大意。(2).根据人物的外部表情、行动等揣摩人物 的心理活动。(3).
2、联系课文的背景,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 成就。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1、出示自学提纲(1)学会利用工具书,读懂课文。(2)掌握重点实词的意思。(3) 理清课文思路(4)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工匠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 制定了怎样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原理是什么?人们是如何评论的?解决这一难题有何目的和意义?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2、全文分三层:从开头到“而动如出”是第一层;从“无可奈何到“塔遂定”是第二层;从“盖钉板到结尾”是第疏通课文,研究课文内容三层。3、疏通课文,研究课文内容4、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工匠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塔动)制
3、定了怎样的解决方案?(布板、实钉)解决问题的原理是什么?(六幕相联,自不能动)人们是如何评论的?(人皆伏其精炼)解决这一难题有何目的和意义?(说明了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理论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何理解喻皓的“笑”?( 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表现他对解决“塔动”问题的胸有成竹。从侧面突出喻皓本领的高超)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左右)当堂训练:掌握下列重点字词:(1)密:暗中, 秘密地。使:派。贻:赠给。 问:询问,打听。耳:语气词,不译。 但:只。讫:完毕,了事。 实:使坚实。钉:动词,用钉子钉。 如:遵照。 遂:终于。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
4、(3分钟左右)(略)六、教师小结喻皓解决这一难题,说明了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理论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们也要像古人学习。自主备课记录自主备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教研活动记录板书设计 梵天寺木塔 密:暗中 秘密地。使:派。贻:赠给。 问:询问,打听。耳:语气词,不译。 但:只。讫:完毕,了事。 实:使坚实。钉:动词,用钉子钉。 如:遵照。 遂:终于。教学反思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
5、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