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第一课时,什么是戏剧,什么是剧本,戏剧的分类,戏剧的特点,关于戏剧的基本知识,幕和场,幕:即指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什么是戏剧?,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他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关汉卿戏剧,窦娥冤,(,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
2、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剧本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的基础。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台词)和舞台提示(也称舞台说明)组成。经过导演处理,用于演出的剧本,通称脚本或演出本(台本)。,什么是剧本?,戏剧剧本内容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台词,:,剧中人物的语言和潜台词。它是具有个性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既人物的语言是和他的动作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白、独白和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面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有说出来的话,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舞台说明,:,写在每一幕的开头、结尾和对话
3、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戏剧的分类:,1,、按艺术形式不同分成话剧、歌剧、舞剧等;,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歌剧,猫,话剧,雷雨,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不同,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3,、按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4,、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还可分为喜剧、悲剧、正剧等。,喜剧,钦差大臣,悲剧,赵氏孤儿,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点:,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表演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
4、。,第一、高度集中的社会生活。剧本必须适应舞台演出,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不能过多地变换。,第二、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发展变化过程构成剧本的情节结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第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即个性化),戏剧的特点,情节结构,序幕,:,用来介绍时代背景、人物来历 和剧情发展的原因。,开端,:,起着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示矛盾冲突的作用。,发展,:,是指矛盾冲突向前发展。情节发展往往是波澜起伏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断掀起波澜,一步步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高潮,:,是矛盾冲
5、突发展到了极点,并出现急剧转化的局面,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剧本的中心思想都得到充分的表现。,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矛盾冲突的解决,尾声,:,往往与序幕相呼应,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提示,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戏 如 人 生,日 出,曹 禺,学习目标,1,、,了解戏剧文学常识,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3,、理解课文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并理解戏剧冲突对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4,、把握句中黄省三、李石清、潘月亭的性格特点,5,、理解潜台词的特殊作用,感悟戏剧的主体思想。,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湖北,生于天津。,1923,年入南开中学,,192
6、8,年因成绩优秀直升南开大学。次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3,年,创作了第一部话剧,雷雨,,便引起了轰动。,1934,年,又他作了,日出,。之后,他相继发表了,原野,、,蜕变,、,北京人,等。,作者简介,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出生在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他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巨大影响的剧作家。,其父曾任总统黎元洪的秘书,后赋闲在家,抑郁不得志。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环境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三岁即虽其后母看戏,是一个小戏迷。,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导师张彭春的器重,他则以扮演娜拉而出名,展露了表演才华。少年时
7、喜写新诗,常吐露着感伤和凄婉的调子。,1928,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翌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校期间,继续演话剧 并攻读了大量的中外剧本,广泛涉猎欧洲西方文学,特别喜欢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戏剧、及易卜生的戏剧,这为他以后的戏剧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933,年毕业前夕,创作了第一部话剧处女作,雷雨,,便引起了轰动。,1934,年,又他作了,日出,。之后,他相继发表了,原野,、,蜕变,、,北京人,等。他的前三个作品犹如一道道丰碑矗立在中国剧坛上,从而决定了他在中国话剧发展史上特别是话剧文学史上的奠基地位。,一鸣惊人的,雷雨,(,1933,),名震剧坛的,日出,(,1936,),别具一格的,
8、原野,(,1937,),三部曲,“,中国的莎士比亚,”,解释词语:,萧条:,寂寞冷落,毫无生气;也,形容政治、经济衰微。,愤慨,:,气愤不平。,狞笑,:,凶恶地笑。,安分守己,:,规规矩矩,不做违法乱纪的事。,踌躇:,犹豫。,岂有此理,:,心甘情愿,:,哪有这个道理(对不合情理,的事表示气愤)。,心里愿意(受苦、吃亏)。,第二课时,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不足者”备受侮辱。,剧情介绍,日出,是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剧作选取了一个豪华大饭店和一个三等妓院作为强烈对比的
9、场景,前者写知识女性陈白露在婚姻破裂后,带着丈夫,许光夫留下的诗集,日出,孤身沉沦在都市中,以美貌靠银行家潘月亭的供养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身处于潘月亭、黑社会头子金八、富商遗孀顾八奶奶、妓院流氓黑三等各色社会渣滓的包围中。,剧情介绍,后者则环绕着妓女翠喜以及一个被卖到宝和下处的女孩,“,小东西,”,的命运,揭示了人间地狱般的黑暗。当罪恶的大厦坍塌后,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东西,”,、黄省三等人都难逃悲惨命运。陈白露也最终在黑暗势力重压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时陪伴她的只有诗集,日出,的诗句:,“,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而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1,课文主要写了那几个人物?,2,课
10、文写了黄、李、潘之间几次大的冲突?,3,找出文中情节发展的四个部分的起点。,4,、本文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自读思考题,黄省三,李石清,潘月亭,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新提升的银行襄理。,大丰银行的经理。,大丰银行的小职员,专门从事抄写工作。此时已被辞退。,戏剧的矛盾冲突,:,是两种对立的力量和不同命运、性格的人物之间的斗争,随剧情的发展而渐趋激烈,情节的高潮就是矛盾冲突的尖锐对立。,2,、,课文写了黄、李、潘之间的几次大的冲突?,第一次:黄向李求情遭到拒绝。,第二次:李让黄拉洋车、要饭、偷东西,最后 竟让他 自杀。,第三次:潘无情拒绝黄的要求。,第一次冲突:,求工作遭拒绝,黄省三:,李石清:
11、,被银行开除,找李石清求情。,烦恶地拒绝,态度冷漠,“,可是,李先生,,只求他老人家再让我回去,就是累死我,我也心甘情愿的。”,“,我告诉你,你以后再要狗似的老跟着我,我到哪儿,你到哪儿,我就不跟你这么客气了。”,“,上天不负苦心人”,第二次冲突:,黄省三:,李石清:,“,我为着我这群孩子。我得活着!”,“您得帮帮我,帮我一下!我不能死,,活着再苦我也死不得,,”,“,偷!偷!这有什么做不得,”,“,你简直就是个大废物,,.”,“,这个世界不是为你这样的人准备的,”,哭诉自己和孩子的病苦,告病苦被逼,残忍地给黄指“路”,拉车,要饭,偷窃,自杀,第三次冲突:,斥禽兽遭打,黄省三:,李石清:,潘月
12、亭:,“,我是拿命跟你们换哪!”“你们这样对待我,,是贼,强盗,是鬼呀!,”,“,滚,滚,快滚!真岂有此理!”“拿三块钱给他,叫他滚蛋!”,“,他是说他要杀他自己,他这样的人是不会动手害人的。”,欺软怕硬,一幅奴才的嘴脸,苦苦哀求,,冷酷无情,对黄无动于衷,无果后最终起来反抗,3,、,情节发展的四个部分的起点,开端:(开头,-,走就走得啦),发展:(可是,您叫我到哪儿去,-,拼命我也得活下去啊),高潮:(左门大开,-,黄立刻倒在地下),结局:(半晌,-,福升把黄省三拖下去),4,、本文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明确:这出戏围绕黄省三想复职的问题展开矛盾冲突。,潜台词:,一种特殊的台词。潜:隐藏。
13、,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人物,所要表达的真意,常常起到“言外,有意”,“弦外之音”的艺术效果。,使用潜台词的好处:,使人物语言耐人寻味,推动剧情,刻画人物,吸引观众。,那你可以到街上要,您说,要我去,这个世界不是替你这样的人预备的。,我太冤了,我非要杀了,品味潜台词:,(要饭),(去偷),(你们不可),三种情况:,1,演员所扮演的角色虽然嘴上未说完,,但心中已想(说话目的),2,嘴上这样说,而心中却那样想,(,言外之意,),3,嘴上已说完,而心中意未尽,(,未尽之言),第三课时,戏剧离不开人物的语言,,仔细品味三个人物的对话,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性格特征:,李:冷酷无情、阴险凶恶,只
14、是潘月亭的一条狗,潘:卑劣凶狠、毫无人性,比李石清更加凶狠暴戾,黄:开始 懦弱胆小 幻想苦求,最后 被逼反抗 愤怒控诉,阅读课文相关部分,思考,:你认为黄省三被解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他被解雇后还有别的出路吗?,(损不足以奉有余),主要原因:,1,、无后台;,2,、油水榨干;,3,、为人老实、不知逢迎。,黄省三在饥寒交迫痛苦不堪的生活中苦苦挣扎,被,逼,得连一点活路也没有,与潘月亭等人花天酒地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从黄与李二人的对话中看出的解雇的原因说明在这样一个人吃人的社会里,黄省三是没有别的出路的,“这个世界”不是为他“这样的人预备的”。,结合黄省三被解雇的原因以及他被解雇后有没有别的生路,
15、进而概括人物形象,从本质上认识当时罪恶的社会。,黄省三是一个为生计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的饱受凌辱的小人物。是个懦弱善良的 人。他没日没夜地为银行卖命,得到的却 是,“,左肺已经坏了,”,,成了,“,几根骨头,一个快死的人!,”,。可为了孩子他去向李潘求情,面对冷酷无情的二人,黄省三由绝望而愤 怒,一反其唯唯诺诺谨小慎微的性格,发 出了慷慨悲愤的控诉、揭露和反抗。,发散思考:,在剧本的第四幕,李石清也被解雇了,成了又一个,“,黄省三,”,,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感受。,作者是为了更深刻的表现潘月亭的之流的冷酷残暴,从而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巧取豪夺,尔虞我诈的金钱关系,让人们清楚的认识那个社会的黑暗和罪恶。,文章主题:,剧本(节选)描绘了不足者备受欺凌,小职员黄省三请求复职却走投无路的情景。通过对下层人物的描写,反映了对,20,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中国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社会,表达了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的主题。,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