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天上的街市 课题 天上的街市 课时安排 1 课时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引导学生正确、 流利、 有节奏、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 引导学生把握朗读基调。 2. 引导学生学习和借鉴诗歌精练、 生动的语言和想象、 联想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追求理想, 向往自由、 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 理解意象, 把握情感。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
2、准备 制作 PPT 课件, 朗诵录音。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诗歌教学尤其注重朗读。 因此, 将围绕朗读来设计教学, 并采用多种诵读形式, 力求让学生能划分节奏, 念准字音, 读出其中的感情基调。 2. 想象法。 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 通过想象和联想去构建、 描述诗作的想象世界。 3. 比较法。 把《 天上的街市》中对牛郎织女的描写与民间传说中有关牛郎织女的叙述进行比较,从不同的生活状况去理解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教学步骤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出示图片, 引导同学观察图片) 同学们, 晴朗的夜空往往群星璀璨, 当我们仰望星空,
3、 就会产生许多遐思和联想, 我们会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星星, 和星星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和忧愁。 同学们, 华灯初上, 放眼灯火通明的街市, 你想到了什么, 仰望星空, 你又想到了什么。 文学大师郭沫若凭着奇妙的联想、 丰富的想象,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上的美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 天上的街市》。 由图片引出 本 课 内 容, 吸引学生的 注意。 基础梳理 作者介绍 1. 请学生各自叙述自己所了解的郭沫若。 2. 老师用 PPT 展示郭沫若的简介。 (生齐读) 郭沫若(1892—1978) , 原名郭开贞, 四川乐山人, 作家、 诗人、 历史学家、 古文字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 女神
4、》《 星空》, 历史剧《 屈原》《 虎符》《 棠棣之花》, 等等。 简 要 了 解 郭 沫 若 及 其作品。 背景探寻 《 天上的街市》原题《 天上的市街》, 写于1921 年10 月, 是郭沫若早期创作的新诗, 收入诗集《 星空》。 当时, 五四运动的热潮已经消退, 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 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深重的民族苦难, 许多知识分子陷入苦闷彷徨之中。 诗人目睹了这种现实, 感到一种“幻灭的悲哀”。 他既向往“平和洁净”的“美”, 而又不知如何将理想在人间实现, 由此产生苦闷、 徘徊的情绪, 这构成了诗集《 星空》的基本特点,也体现在这首《 天上的街市》中。 介 绍 背 景, 帮
5、 助 学 生 理解课文。 字词归纳 1. 展示 PPT, 检查学生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帮助学生识记字词。 缥缈(piāo miǎo) 灯笼(long) ①缥缈: 形容隐隐约约, 若有若无。 ②定然: 必定。 ③陈列: 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④珍奇: 珍贵而奇异。 ⑤闲游: 闲暇时到外面随便游玩; 闲逛。 2. 针对重难字词, 进行适当讲解。 例: “缥” 是 多 音 字, 在 “ 缥 缈” 中 读 piāo, 意 为 “ 青 白 色、 青 白 色 丝 织 品” 时 读piǎo。 “笼”在“灯笼”中读轻声。 引 导 学 生 认 识、 理 解 课 文 中 的 生字生词。 整体感知 1.
6、 请学生自己朗读全诗, 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 恬静、 自在、 清新而略带一丝忧伤。 2. 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 声音不宜大, 速度不宜快, 要做到轻松、 柔和、 舒缓。 3. 播放配乐朗诵。 听完后, 再请学生根据印象朗读。 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划分。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
7、/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在 朗 读 中 引 导 学 生 对 本 文 内 容 有 整 体 了解。 研读赏析 ( 一) 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第1、2 节。 1. “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表明时间是晚上, 天已经黑了。 2. 第2 节诗以“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开头, “我想”表明了什么? “我想”表明了下面写的都是作者的主观想象。 用“缥缈”修饰“空中” , 在隐隐约约中表现出天空的高远深邃。 3. 诗人描绘想象之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天上的生活繁华富庶、 美好幸福, 令人无比向往。 ( 二
8、) 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第3、4 节。 1. 这两节诗又写了什么内容? 运用想象的手法, 描写了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2. 请用优美的语言描写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他们获得了自由, 能够骑着牛儿, 趟过不甚宽广的天河, 时时来往, 天天相见。白天, 他们男耕女织, 一家人其乐融融; 夜幕降临, 他们手提灯笼, 闲游天街, 生活过 得美满幸福。 3. 如何理解诗中对牛郎织女生活的描写? 诗中写牛郎织女,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而后加以改造。 诗中, 牛郎织女能够“提着灯笼”在天街结伴闲游, 天河也不再成为他们往来的阻碍, 这是一对被解放了的人 的形象。 诗人在运用传说时,删去了原故事里夫妻分
9、离的悲剧内容和天上统治者等反面角色,着力描写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这是与全诗安定、愉悦的审美氛围相 合的。 同时,这种对传统故事的改写,体现了诗人改造现实生活的愿望。 ( 三) 理解作者感情。 1. 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命运有何不同? 在诗人的想象中, 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 牛郎织女自由来往, 无拘无束, 过着自由、 幸福、 快乐的生活。 2.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诗人追求光明、 幸福、 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引 导 学 生 分 析 写 景 段落。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 朗读并背诵本诗。 2. 请发挥想象和
10、联想, 描述天街热闹、 繁华的景象。 150 字左右。 诗歌的朗读无疑是很重要的, 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对诗歌朗读的指导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首先, 在采取生评还是师评这一问题上我犹豫不决。 学生点评朗读, 表面上体现了新课标以生为本的精神, 但实际上多数的学生点评是“有情感”“没情感”“很好”等空洞的言辞, 没有一个具体的评价, 因而朗读的学生在朗读水平上还是停在原地。 如果是教师直接点评, 学生就会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 今后, 我会在授课时教会学生点评和朗读的方法,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点评达到实际效果。 1. 【电子教案】【同步课件】【备课资源】【同步试卷】详见光盘内容。 2. 【拓展延伸】 太 阳 船 吴望尧 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 划来只镀金的巨船, 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 便缓缓地扯下了帆。 沿途它穿越紧密的光波, 或停靠于云的海岸, 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 又驶向另一个港湾。 但在它驶近黑暗的时候, 船上却焚起了大火, 使它沉没于灰色的浪涛, 却溅起了银星千颗!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