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七年级政治《第三框“防患于未然”》教案 新人教版 生活案例: 一步步滑向犯罪深渊 2010年12月的一天中午,在斗门镇龙山工业区附近,发生了一起持刀抢劫摩托车,致使摩托车主重伤的案件。作案凶手竟然是白蕉镇某中学九年级缀学学生孔某和刚从该校初三毕业的学生刘某所为。 孔某原本是个好学生,曾当过班干部,被评为“三好学生”。自从初一下学期开始沉迷于网络,逐渐无心学习,上课睡觉讲闲话,不完成作业、迟到、旷课。开始,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还能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结识了本校的一些“大哥”和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开始放
2、纵自己。经常以“大哥”和“朋友”为靠山在校园内外横行霸道,挑事生非,以大欺小。曾因旷课、吸烟、打架、勒索同学钱财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吸取教训,还经常进入网吧、酒吧,还受“朋友”影响染上赌博、吸毒等恶习。曾在社会上参与打架、斗殴、赌博、偷窃等被派出所民警抓去教育。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满足他吸烟、上网、赌博、吸毒及与他的“大哥”“朋友”吃喝玩乐等需要。在刘某及其他“朋友”的怂恿下,多次参与偷窃和勒索,拦路抢劫。终于在2010年12月的一天中午伙同刘某在斗门镇龙山工业园附近持刀抢劫摩托车,致使车主重伤案发后,被刑警抓获,并因盗窃罪、抢劫罪被判刑入狱。 孔某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随父母从
3、老家信宜来到斗门。父母在白蕉镇某村承包土地靠种菜和养鱼为生。家里还有一个正读初一的妹妹。孔某判刑入狱后,给家人带来巨大创伤。原本不喝酒的父亲开始喝起酒来,并且在一天早上喝了酒载着一车菜去卖的路上发生了车祸身亡。母亲经常以泪洗脸,清瘦了很多,还要背上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据班主任反映,妹妹原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成绩中上水平,自哥哥判刑入狱、父亲身亡之后,变得沉默寡言,经常独来独往、上课发呆,成绩明显下降。 据刑警反映被孔某、刘某致伤的摩托车主是外地人,这两年来以摩托车搭客为生,家有一个读小学的女儿,妻子在龙山工业园某厂打工,一个月收入1000元左右。自己出事后,使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陷入困境。
4、 使用范围:七年级下册 第七课 第三框“防患于未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②知道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③了解犯罪的危害。 2、能力目标: ①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②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认善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从而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难点:引导学生辨析身边不良行为的危害,能采取措施有效地避免或矫治不良行为从而达到防微杜渐、
5、防患于未然。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教学过程: 1、活动一:案例分析 (1) 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给大家讲授一个发生在斗门镇的抢劫案。 出示案例: 2010年12月的一天中午,在斗门镇龙山工业区附近,发生了一起持刀抢劫摩托车,致使摩托车主重伤的案件。作案凶手竟然是白蕉镇某中学九年级缀学学生孔某和刚从该校初三毕业的学生刘某所为。 师:本应该还是九年级的在校生孔某为什么变成抢劫犯了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他一步步陷入犯罪深渊的过程。 多媒体展示: 孔某原本是个好学生,曾当过班干部,被评为“三好学生”。自从初一下学期开始沉迷于网络,逐渐无心学习,上课睡觉讲闲话
6、不完成作业、迟到、旷课。开始,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还能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 学生思考回答: 孔某出现了哪些不良行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良行为? 师:孔某有过知耻的心理,他改正不良行为了吗? 多媒体展示: 后来结识了本校的一些“大哥”和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开始放纵自己。经常以“大哥”和“朋友”为靠山在校园内外横行霸道,挑事生非,以大欺小。曾因旷课、吸烟、打架、勒索同学钱财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学生思考回答: 孔某有过知耻的心理,他改正过开始出现的不良行为吗?为什么? 多媒体展示: 他非但没有吸取教训,还经常进入网吧、酒吧,受“朋友”影响染上赌博、吸毒等恶习。曾在
7、社会上参与打架、斗殴、赌博、偷窃等被派出所民警抓去教育。 学生思考回答: 孔某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后,改正不良行为了吗?为什么? 多媒体展示: 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满足他吸烟、上网、赌博、吸毒及与他的“大哥”“朋友”吃喝玩乐等需要。在刘某及其他“朋友”的怂恿下,多次参与偷窃和勒索,拦路抢劫。终于在2010年12月的一天中午伙同刘某在斗门镇龙山工业园附近持刀抢劫摩托车,致使车主重伤案发后,被刑警抓获,并因盗窃罪、抢劫罪被判刑入狱。 (2)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1、孔某被派出所抓去后,改正不良行为了吗?最后落到了什么结局? 2、孔某走上了犯罪道路的起因是什么?在这以后又有哪些表现?
8、 3、孔某有过知耻的心理,为什么还是滑向了犯罪深渊? 4、如果孔某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能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的话,还会滑向犯罪深渊吗? 5、从孔某的案例告诉我们道德水平高低与违纪违法有何关系? (3) 老师精讲点拔(教师小结): 孔某本是一个好学生,从沉迷网络开始,出现违纪行为。面对一次次老师、家长,学校和派出所民警的教育,不知悔改,一步步从违纪走向违法,最后陷入犯罪的深渊。孔某的案例告诉我们:一个人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就不会作出违法犯罪的事情。相反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俗趣味,难免违纪,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犯罪。所以,违纪、违法和
9、犯罪行为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我们一定要注重道德修养,依法律己。谨慎交友,防微杜渐,以免走入犯罪的道路。 (4) 犯罪危害(案例分析) 师:孔某的犯罪给人带来了什么危害?我们再来看案例的后续。 多媒体展示: 孔某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随父母从老家信宜来到斗门。父母在白蕉镇某村承包土地靠种菜和养鱼为生。家里还有一个正读初一的妹妹。孔某判刑入狱后,给家人带来巨大创伤。原本不喝酒的父亲开始喝起酒来,并且在一天早上喝了酒载着一车菜去卖的路上发生了车祸身亡。母亲经常以泪洗脸,消瘦了很多,还要背上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据班主任反映,妹妹原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成绩中上水平,自哥哥判刑入狱、父亲身亡之
10、后,变得沉默寡言,经常独来独往、上课发呆,成绩明显下降。 据刑警反映被孔某、刘某致伤的摩托车主是外地人,这两年来以摩托车搭客为生,家有一个读小学的女儿,妻子在龙山工业园某厂打工,一个月收入1000元左右。自己出事后,使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陷入困境。 学生思考回答: ①、孔某犯罪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危害? ②、那种认为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想法对吗? ③、犯罪的危害有哪些? 师:孔某犯罪不仅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而且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我们在心灵深处要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要远离违法犯罪。 2、活动二: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学生阅读:1、了
11、解教材P99《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定的目的。 2、了解教材P99-100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和第三十四条规定。 3、活动三:探讨身边的不良行为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 (1)、小组讨论回答: ①、找一找学生中有哪些常见的不良行为或比较严重的不良行为。 ②、这些不良行为有什么危害? ③、避免或矫治这些不良行为,你有哪些好的方法? (2)、学生填写教材P100表格 (3)、阅读:教材P99小张案例及教材P100-110父亲给儿子的一封信,回答: ①、小张怎样彻底改掉爱占小便宜的坏毛病?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启示? ②、这位父亲的信,要告诉儿子什么道理?你从这封信中受到什么
12、启示? 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社会是复杂的,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所以我们不要“勿以恶习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要谨慎交友,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做到防患于未然。 4、本课小结: 通过孔某的案例分析,身边不良行为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探讨,我们要懂得: (1)、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薄,不注意自身修养,不严格要求自己,难免出现违纪行为,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犯罪。 (2)、犯罪的危害很大。因此我们心理上要憎恶违法犯罪,行动要上远离违法犯罪。 (3)、要有效地控制违法犯罪,必须加强自我防范。做到:①加强自身修养,努力践行道德。②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自律。③谨慎交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④从小事做起,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5、教学反馈(教学后记): 本课运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导入,将学生带入问题、事件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对案例问题的分析,发展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对身边不良行为的探讨,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法的探讨,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缩小了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较好。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