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挫折面前也从容说课稿一 说教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战胜挫折的坚强意志品质,是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框主要是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并学会正确运用战胜挫折的方法,是第五课的落脚点,并为第六课做好了铺垫。根据课标和教材的结构以及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懂得挫折能够磨练意志,在挫折中增长智慧。 知道战胜挫折的方法(二)能力目标 通过设计活动,学生参与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挫折的能力。 运用战胜挫折的方法,初步形成自我调适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努力在挫折中领
2、悟和探索智慧。 善于用名人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人物战胜挫折的事迹和名言激励自己。3教学难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浅、不能全面地看待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他们可能片面地认为挫折只会给人带来痛苦和磨难,没有看到挫折对人格发展和智力的开发起激发和促进作用。因此,我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一内容确定为难点。4教学重点: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后,渴望战胜挫折,但不知道正确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方法,将有助于应对挫折,因此将“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确定为重点。教学活动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接下来我就说说学情。5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还欠缺丰富的人生阅历,因此他们对挫折问题比较
3、缺乏综合认识。而且,事实上,有许多学生正是因为无法面对挫折,不能勇敢地挑战挫折而产生了种种令人遗憾的行为。所以,客观上更有必要指引学生辩证的看待挫折,掌握战胜挫折的一些方法,将有助于学生应对挫折。二 说教法这一框内容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联系,学生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初步的有关挫折的生活阅历和知识,依据教学要从学生经验和知识的水平出发的教学规律,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战胜挫折的方法。因此本节课采用以学生参与教学的活动式教学方法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情景教学法活动探究等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三 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
4、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课后延伸法等方法。四 说教学过程(一) 课前准备1 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的论据。2 查找图片、歌曲、视频等资料制作课件。(二) 导入新课展示多媒体画面聪明的驴。 大意:一头驴掉进了深坑里后,并没有放弃努力而是勇敢地把打在身上的泥石抖落变成垫脚石。从而战胜困难成功自救。 设计意图:根据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用猜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利用故事揭示的道理引出课题挫折面前也从容。(三) 讲授新课1、突破难点:展示多媒体画面蒲松龄、
5、陈景润战胜挫折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名人战胜挫折的事迹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去领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含义。组织学生辩论。辩题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设计意图:辩论的方式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课堂内会出现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局面,学生的思维将处于极度活跃的状态2突出重点:通过阅读课本,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设计意图: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经过紧张激烈的辩论,课堂的节奏也该舒缓一下,给学生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引导学生找出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总结能力。展示课件司马迁、杨振宁、钟南山三位名人遇到挫折后所采用的战胜挫折的方法。设计意图:学生了解了战胜
6、挫折的方法,但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就会用,所以利用名人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从中领悟这些方法的真正内涵。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平时战胜挫折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寻找更多的战胜挫折的方法,并相互借鉴。引导学生知道只要是能战胜挫折的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好方法。3展示多媒体画面谚语集锦设计意图:利用谚语来激励学生勇敢地去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并鼓励学生收集更多的相关谚语及名人名言。4小结总结这一课的中心知识,并对本课的知识框架作最后的总结。(四) 课外延伸(作业)1.完成个人的“应对挫折的计划”。设计意图:上课的结束,并不是学习的终结,通过课外延伸把对知识理解引向深入。 2.最后在一首水手的歌声中结束本课。设计意图:用歌曲再次鼓舞学生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