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10课 第二节 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教案 教科版课题学 习目 标1了解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和基本内容。2进一步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密切关系。3学会正确分析发生在自己生活周围的各种权益侵害问题。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重点难点重 点: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和内容,能够初步分析、归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难 点:学会正确分析发生在自己生活周围的各种权益侵害问题。教法选择案例分析法、讲解法、讨论法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典型案例、多媒体课件是否采用多媒 体是教学时数2课时教 学时 数第2 课时备课总数第 22 课时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导入
2、新课:(多媒体展示)二、展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三、指导学生学习:(一)社会保护 1学生看材料“歌舞厅的少年”。讨论交流:这个故事中的几个未成年人受到了社会环境中什么因素的侵害? 教师总结:未成年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环境中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如果缺少社会保护,就不能保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2学生阅读教材79页思考:什么是社会保护?3看漫画说说社会中存在哪些危害未成年人的不良现象?你有何想法?学生交流引出社会保护的基本内容。4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详细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社会保护的内容。学生思考:社会保护有何好处?学生小组交流归
3、纳。5组织学生对教科书80-82页中的案例“谁在雇用童工”,“通信自由”“我们的作品有版权”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二)司法保护出示习题 展示学习目标未成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是独立的,给予相应的社会保护尤为必要。全社会都要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强法律意识,同时国家也要加强执法力度,对于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人和现象给予坚决打击,情节严重的给予法律制裁。指导学生对教科书中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理清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齐读学习目标。看材料交流看法,认识社会保护(指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的含义。按要求自学、分组交流并派代
4、表汇报讨论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回顾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和社会保护的主要内容,思考:如果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法律作何处理?从而引出司法保护。2学生阅读教材认识司法保护的含义。3教师详细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司法保护的内容。 4学生看课本83-84页案例,同桌为组合作分析并交流分析结果。5教师引导使学生明白:未成年人犯罪应该受到法律制裁,但实行有别于成年人案件的特殊制度。如对未成年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尊重未成年人
5、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框架。四、小结: 作为青少年,我们在享受这些保护的同时,也要学会严格自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免受各种伤害,在社会各个方面的保护下,在祖国的呵护下,健康成长,阳光灿烂地度过每一天。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学法、知法、守法,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做一个护法小使者。五、当堂训练:1国家广电局发出通知,要求全国所有电视台在观众收视最为集中的黄金阶段不得播放渲染凶杀、暴力题材的电视剧,而代之以适合青少年观看的优秀影视剧。这一举措表明( )A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的特殊保护B青少年要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
6、侵袭 C国家在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D必须对青少年实施更好的家庭保护2公安机关在抓获15岁的犯罪嫌疑人王某时,不开警车,不着警服,不扩大知情面。这体现( )A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解和宽容 B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C 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引发思考,引出司法保护。讲解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指导学生对课本中的案例进行分析突出未成年人的特殊性:特殊群体受特殊保护,一般不公开审理。引导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完成小结出示当堂练习,要求限时完成并订正根据学情布置作业回顾梳理思考司法保护:是指人们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等机关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一种专门保护措施。 巡视指导,多关注后进生师生总结,突出主题,学生真正认识到学法懂法的重要性。完成检测题,交流订正梳理知识整理笔记,进一步明确学习要点。作业设置练习册指定习题教学反思等级评价(A/B/C/D)检查签阅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