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后一课课题课时2课时教 学目 标知识与能力:1、诵读文本,掌握“郝、叟、哽、懊悔、祈祷”等字的读音及在文本中的含义。2、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3、反复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过程与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启发点拨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关键语句的理解、领悟。2、理解小说主要人物形象的意义。3、课文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和心理描写及其作用。关 键问 题最后一课上的是一堂什么课?这堂课的特殊含义
2、是什么?有何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教学方法1、朗读讨论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意。2、“六字”决读书法:通过读、画、写、记、练、思的方式在读文时进行批注,疏通文意。3、质疑点拨法:采取质疑研讨、指导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蕴含的意思。4、小组合作学习法:5、展示学习法:通过展示,体现学生个体对文本的理解及收获。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对课文的写作背景要有所了解。学生准备:利用课外时间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有关黄河的知识。教 学 过 程 设 计课时 1课型问题生成课授课时间 月 日程序时间创设情境 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创
3、设情境导入主题30秒钟创设语言情境【旁白】爱国不一定是做轰轰烈烈的大事.爱祖国,就意味着爱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等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一样的爱国情感,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但其富有的内涵一样能够拨动每一个爱国者的心弦。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与小说中的人们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1、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参与兴趣。2、怀着对问题的探究热情走进文本。阅读课文,初步感知16分钟30秒创设阅读与思考情境【旁白】现在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用简单的语言说一说文本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们的阅读感受是什么呢?1、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从语速、语调、感情等方面进行指导。2、教师关注第二组的
4、朗读,对个别学生进行朗读指导。3、教师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读文感受,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1、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能够简单概括文章内容。2、学生能够畅谈自己初读课文的感受。深度预习,合作交流12分钟30秒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旁白】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老师提供的问题导读评价单,进行深度预习。1、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2、教师参与学生合作交流,对学生的见解进行评价指导。3、针对性的进行重点指导。1、学生根据问题导读评价单朗读课文。2、学生按照问题导读评价单上的要求,结合“读书六字诀”,自主预习课文。3、学生可以就预习中自己的见解、疑惑与同伴进行交流。组内交流,畅谈收获10分钟3
5、0秒创设交流与表达情境【旁白】刚才看了同学们的小组学习,我感到大家的收获真不小。现在,大家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1、教师在小组内巡回指导。2、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就不能达成共识的疑难问题,可以提供指导性意见。3、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及时搜集共性问题。4、充分发挥学科长的作用,对理解基础较差的学生,如郭迪进行重点指导。1、学生能够在小组内畅所欲言,进行交流,将讨论的收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起来。2、学科长能够认真组织同伴认真、大胆的进行交流。3、学生能够在同伴交流时认真倾听,并且做好记录。收集疑难,生成问题6分钟30秒创设思考、合作情境【旁白】看到大家能够自主学习,并且能够在
6、预习、交流的基础上发现生成新的问题,老师非常开心!下面请大家把预习中的疑难问题整理在问题导读评价单上。1、教师指导学生整理问题,重点整理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2、教师对张海龙进行鼓励评价、指导。1、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整合提炼问题。2、将有价值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在问题导读评价单上。课时2课型问题解决课授课时间 月 日程序时间创设情境 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创设情境,导入主题1分钟创设语言情境【旁白】上一节课,我们用心聆听了都德的最后一课,我们被每一个高潮感动着,小弗朗士本质不坏,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的种种爱国情感的表达,对小弗朗士的
7、思想感情变化有着巨大的影响。这节课让我们继续了解韩麦尔先生,继续感受他带来的震撼。1、学生能够认真、仔细倾听。2、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参与兴趣。朗读展示,相互评价6分钟创设朗读展示、情境【旁白】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特征。1、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参与热情。2、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其他学生能够认真倾听。朗读课文,再谈收获7分钟30秒创设朗读、思考情境【旁白】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完文章后,再次畅谈读文感受。1、教师认真倾听学生朗读课文。2、教师对学生的读文感受进行适当点评。1、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生能够从更深的角度畅谈读文感受。3、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8、小组讨论,合作解决6分钟30秒创设组内合作交流情境【旁白】诗歌学习有一定难度,看到大家讨论的很认真,见解也和独特,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很轻松的解决问题生成评价单上的问题,下面,大家就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进文本,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吧!1、教师巡回指导,适当评价。2、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为学生提供指导性意见。3、特别关注李龙,帮他解决问题。1、学生表现出高度的参与热情。2、发挥学科长作用,关注小组内同学的学习情况。3、学科长指导将答案要点写在问题生成评价单上。组间交流,巡回解决3分钟创设组间合作交流情境【旁白】看到大家学习都很积极、主动,老师高兴,有哪位同学想做“小老师”,指导其他同学呢?1、教师巡
9、回指导。2、教师进行启发性评价。1、学生主动到其他小组进行指导。2、学科长组织学生将答案要点写在黑板上,为展示做准备。重点问题展示解决20分钟创设展示、交流、质疑情境【旁白】看到大家激烈的讨论和脸上幸福的笑容,我知道,你们对问题的解决很满意。现在,各小组可以展示你们的讨论结果了。1、教师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展示。2、指导郭迪,指导他大胆发言。3、教师要进行真实性、激励性、赏识性评价。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问题进行解读。2、在同学展示中,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3、在展示结束后,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4、学科长组织学生做好记录。拓展训练,能力提升3分钟创设展示情境【旁白】经过大
10、家的讨论学习,我们了解了韩麦尔先生,了解了他的言行所传达的爱国情感,那么,在今天,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1、教师做好训练提升的组织工作。2、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大胆展示,尽情表达自己的心声。总结概括,提升意义30秒钟创设总结情境【旁白】同学们,爱国不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行动。从每一个人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学生认真倾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体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最后一课问题导读评价单姓名: 班级:一、 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
11、爱国主义情感。 二、背景介绍: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12、三、 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四、小说文体简介:1. 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2.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3.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和环境。五、自主学习掌握重点字
13、的字形和读音,同时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整理在下面:-( xun) 闹 - (ch) 异 -(o)悔 -(q do) -( gng) 住 钥匙( ) 气氛( ) 2、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3、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在课文中勾画并点评。我的问题: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最后一课问题生成评价单姓名: 班级: 各位同学,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思考后,认真完成下列题目,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经过合作探究后,准备多元化展示。一、品味语言,谈谈你对下面语句的理解。1、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
14、,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2、屋顶上的鸽子咕咕的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也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二、分析人物形象。韩麦尔先生是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感人形象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并做相应的批注。 也可结合课后练习第二小题。请以“我从-中读出韩麦尔先生是个-的人。”这样的句式概括你读后的感悟。三、总结主题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生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和对祖国的,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集
15、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黄河颂问题训练评价单姓名: 班级: 积累运用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宁可( ) 哽咽( )踱步( )挟着( )钥匙(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1)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本句描写的对象是( );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2)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的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本句描写的对象是( );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三、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1)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2)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四、课内阅读。朗诵课文,回答1、“最后一课”上的是一堂什么课?这堂课的特殊含义是什么?有何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2、小说写的是爱国主义精神,可是文中并没有“爱国主义精神”这几个字。小说是怎样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3、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朗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普通人的身份出现?-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