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进酒课题将进酒课时1课时使用人教学目标1.回忆作者及相关作品,了解本诗写作背景。 2. 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3. 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重点难点1. 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 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教学内容设计意图一、导入: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诗寻李白,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们师生就通过一首诗来走近李白。这就是他的将进酒。(板书课题)二、感悟新知: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2、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2. 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题意为“劝酒歌”。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3学生初读课文后听教师范读,完成给下列字注音。将进酒(qing)金樽空对月(zn) 烹羊宰牛 (png)岑夫子(cn)钟鼓馔玉(zhun)斗
3、酒十千恣欢谑(z xu)呼儿将出换美酒(jing) 千斤散尽还复来(hun)4、练习朗诵全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
4、/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注:加粗字重读三、探究新知:1、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把握全诗结构。明确:起兴饮酒作乐劝酒酒后吐真言2、诗歌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采用了古代民歌中的什么手法?抒发了李白怎样的感叹?明确: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黄河起兴感叹时光易逝。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3、“烹羊宰牛且为
5、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请找出分析。明确:夸张,痛快的筵宴,豪壮的诗句,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知己相逢,倾吐怀抱,实为痛快事,得意事,不仅是品味美酒佳肴,更为了表现豪情。4、李白因何要如此纵情于酒,透过这些“劝酒词”你读到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请举诗中诗句分析李白思想感情上的变化起伏。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悲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喜(乐)(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狂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愤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狂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感情主基调:愤慨5、全诗围绕一个“酒”字,而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
6、者因何而愁?此“愁”的实质是什么?一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二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三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6、你认为将进酒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钟鼓馔玉”“不足贵” 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
7、得出(行路难) ” 。 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愤慨。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悲而不伤,悲而能壮。总结: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平生的追求有两个,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丰功伟业。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
8、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将进酒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低回,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四、归纳整理: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五、达标测评:对子同学检查课文背诵六、布置作业:1、收集有关写“酒”的古诗词。2、背诵并默写全诗。由诗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读通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把握全诗的朗读节奏。品读诗歌,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好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主旨。检查学生对课文背诵的掌握情况。学教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