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课 闲话“家”常第一节 回眸传统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的家文化传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教学重难点:批判接受我国的家文化传统。学会同父母建立一个新家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社会的细胞是家庭。只有家庭安定了,才会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2,请大家说一说汉语中有关家的词语:家人、家具、家父、家常、家底、家庭、养家、东家、庄家、万贯家财、继承家产、家长里短。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家”的观念根深蒂固。二、学习新课(一)望子成龙:重视家庭教育第一环节:家庭教育的典故(板书) 1、阅读“望子成龙”短文,复述小故事,并说说“望子成龙”的含意。2、“养不教,父之过
2、”的含义你知道吗? 3、你知道“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孔融让梨”、“曾子杀猪教子”等典故吗?试简述故事内容。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家庭教育的典故? 望子成龙:盼望孩子有出息,能一跃“龙门”,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养不教,父之过:仅仅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他,是为人父母的失职。孟母三迁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
3、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也说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岳母刺字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
4、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岳飞解开上衣,请母亲下针。岳母问:你怕痛吗?岳飞说: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后来,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名抗金名将。 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
5、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疲乏:“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 曾子杀猪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回家,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马上要捉猪杀猪。他的妻子阻止他说:“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小孩是不能和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等着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亲的教导。今天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
6、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曾子的这种行为说明,成人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 中华民族历来以重视家庭教育著称,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的世界观、品质和习惯都与他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第二环节:“想一想”1、从小到大,父母对子女千种照顾,万般呵护,期盼长大成才。你是否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殷切期望?是怎样教育你的? 2、你认为哪些教育方式你能接受?哪些不能接受?(二)“家有家规”:
7、讲究家庭秩序第一环节:传统文化中的家庭秩序1、我国古代有丰富的治家思想。 你知道有哪些吗?如:礼记、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三字经、“六艺”等。 2、正确对待古代家规家法中的合理因素和不合理因素,要批判地继承。 实践营地家是属于全家人的地方,需要大家来共同维护。建立家庭规则的好处: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家庭生活更加有序,让家庭氛围更加融洽。与家长制定家庭公约同学们阅读并参照书中“家庭公约”范例,与父母一起制定一份家庭公约,与大家共同交流。 三、本课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2、中华民族历来讲究家庭秩序。二、新课学习(一)姓名的背后1、中国人的姓
8、名也体现出家庭文化的特色。(1)姓名链接姓是家族的标志,产生于母系氏族,由一个老祖母传下来,主要起“明血缘”“别婚姻”的作用。中国最古老的姓都带有“女”字。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男子称“氏”,后来合称姓氏。中国单姓3730个,复姓2498个,三字姓127个,四字姓6个,五字姓2个,共计6363个,其中收入百家姓438个。(2)名 辈分的体现。家谱 父系家族的生命史。主要由姓氏源流、堂号、世系表、家训、家传、艺文著述、家谱图像组成。家谱是一个家庭的变迁史和生命史。2、看教材27页的家谱图,我们一起分析,从这份家谱中你发现什么规律?男子中间的那个字可以体现辈分。只有男子遵守家谱,体现出男子的地位。女子
9、起名比较灵活,可以不体现辈份。一般来说,家谱中不会记载女子名。3、中国传统的家庭观与家族观念相联系的是大家庭观念。“四世同堂”被认为是理想的家庭模式,从古代到近代长期流行。“子孙绕膝”被认为是最大的天伦之乐。“家和万事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中国人的支持第一来自家庭,第二来自亲属,然后是宗族。血缘关系支持着社会的运作。(二)佳节中的家文化想一想 中国传统家文化的优缺点 1、在社会关系上,中国人比较注重家庭教育,家庭、家族等血缘关系,这样虽然在处事上容易陷于保守状态,但比较有利于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2、在价值观上,中国传统家文化比较强调集体主义和集体成就。这有利
10、于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和社会的稳定与繁荣。3、在妇女形象要求上,以贤妻良母为模范,妻子要协助丈夫。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在提倡妇女解放的今天正在逐渐为人们摒弃。 三、本课小结。异域采风一、教学目标: 从不同方面了解东西方的家庭文化差异,并找出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摒弃不适合中国文化的。二、教学重难点: 在不同的国家,家庭文化的差别。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日常生活中,中国人和外国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有哪些不同?将你了解到的情况补充到表格里。外国中国评价 在瑞士,孩子可以像伙伴似的直呼父母的名字。孩子必须礼貌的跟父母和其他长辈讲话。 在美国,85岁的老人请搬家公司搬家,相处得很好的儿子一家
11、住得不远却不来帮忙。 85岁的老人搬家不用自己动。 美国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的木工修理等工作,此外还要替人推割草机、铲雪、扫落叶等。 孩子花向父母索要。 成年子女缺钱时,只能向父母借贷,而不能索要。 成年子女缺钱时,既可以向父母借贷,又能向父母索要。 婚前财产公证。 不喜欢财产公证,但现在也有这样的做法。二.教材解析:看教材30页的新闻剪报说说中国和美国(西方)的家庭观念有哪些区别?1.在家庭观念上中国人家庭观念强,注重家庭的重要性。外国人的家庭观念淡薄,单亲家庭的数量增多2.对儿童的培养(1)美国家庭在儿童独立意识培养问题上持积极态度。中国父母
12、背道而驰,有家长制的作风。(2)美国家庭重视儿童自信心的建立。中国父母的做法使儿童自卑。(3)中国父母对孩子承担的是无限责任。外国父母对子女承担的是有限责任。3.你从东西方人的姓名中看到了哪些文化差异?(1)中国姓是祖先留下的,属集体,名字父母给的代表个人,体现中国文化传统,体现了集体高于个人,体现了集体主义。(2)西方个体名字摆在家族集体姓之前,反映了西方的个人主义理念。(3)中国姓是发源地或祖宗留下的。西方的姓是家族中的代表人。4.父母和成年子女的关系中国父母子女始终是一家人。即使成家立业,和父母仍不分彼此,把赡养父母看作自己的责任。美国子女一到成年,离巢而飞,父母不再抚养他们。子女一旦独
13、立,对父母家用后就再也不会理会了。5.老人(1)欧洲父母退休后不向子女索取赡养费,费用由社会保障体系承担,两代人保持亲近但不涉及金钱的关系。中国父母的养老问题由儿女解决,儿女要给父母赡养费。的赡养:(2)欧洲父母老了后一半选择住养成院,子女定期看望。中国父母老了后大多不愿住养老院,喜欢和儿女住在一起,由儿女照顾。6.养老的模式中国:反哺式:子代依赖父代建家,父代依赖子代养老。西方:接力式:每代人只有一个义务,就是哺育孩子。三、想一想你觉得外国家庭文化中哪些值得借鉴和学习?哪些不适合中国文化,不能照搬或肓目引进?外国家庭文化中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尊重子女的喜好、选择和隐私,鼓励多于保护
14、,由社会保障体系赡养老人,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但单亲家庭增多,成年子女不注重老人的金钱和情感,我们不能照搬或肓目引进。未来展望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的类型和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2,请同学思考中国将来赡养压力大问题的解决办法。教学重难点:了解一下家庭类型教学过程:一、导入知识卡: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家庭类型。(33页)联合家庭:主干家庭:核心家庭:单身家庭:“丁克”家庭(夫妻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缩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中国家庭的生活方式也正在悄然发生着变革。二、新课学习 1、学生看33页的20世纪中国家庭结构变迁图说说中国的家庭正发生着什么样的变革?2、教师解析:家庭类型主要集中在核
15、心家庭(1)核心家庭比例一直最高,呈增长趋势。(2)主干家庭总体呈下降趋势,但80年代较70年代有所增长,变化不大。(3)联合家庭呈下降趋势,趋于没有。(4)夫妻家庭越来越多。(5)单身家庭70年代有所下降,但从80年代开始,比例又开始上升。3、教材讲解: 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轨迹:家庭规模逐渐缩小。表现在两个方面。(1)大家庭比例逐渐降低。(2)小家庭比例有所上升,其中核心家庭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4、知识应用:想一想:现在的儿童多是独生子女,将来成家后很可能要赡养4位老人。单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吗?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你认为中国未来的家庭会是什么样的?解析:1,应健全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2,增多我国的养老服务机构。5、,宣传西方的一些养老观念,让老人逐步改变观念。4,子女仍要注重对老人的关心和爱护。随着世界文化交流范围的不断扩大,中西方文化不断撞击与融合,大家互相取长补短,都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家庭模式,使家庭的发展更为和谐。三、课后练习:看新闻剪报和父母做邻居畅想一下未来的家庭模式四、本课小结。五、作业布置1、你认为中国和美国的家庭观念有哪些区别?2、你从东西方人的姓名中看到了哪些文化差异?为什么存在差异?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