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语文下猫的教案知识与技能 : 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 : 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者对第一只猫亡的酸辛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
2、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检查学生注音、解释) 污涩 ( )怂恿( )婢女( ) 蜷伏( )惩戒( ) 怅然( )诅骂( )红棱 ( )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考以下问题:(目标1)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
3、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四、研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一只猫的故事。(目标2)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一只猫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
4、写了猫的两种形态。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五、小结本课。(目标3) 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第一只猫的故事。作者运用
5、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同时,也表达了对第一只猫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1继续预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2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题 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第二、第三部分内容。过程与方法: 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3分钟) 1听写上节课所学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部分。 二、研读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猫的故事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目标1) 2思考以下问题: 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
6、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2)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明确: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明确: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描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明确: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
7、。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目标1) 1默读第 15 16段。 思考: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指名回答后归纳: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思考: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明确:第一、三句话是一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个别人的角度,足见第三只猫被人厌恶的程度。 2学生自由诵读第 17-29段。 提问: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
8、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学生讨论回答后归纳: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这当中前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3学生齐读第 30一34段。 思考,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并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阅读讨论后归纳:作者用了难过一词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quo
9、t;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四、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 结合课后练习一,讨论文章的主旨。(目标2) 2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3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五、小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四 2熟读全文,领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3、写一篇读后感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