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 文 教 学 设 计课题论语主备人课型新授 教 学 目 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文章大意 3情感与价值目标: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重点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难点掌握文言词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书、教参学生准备书 教 学 过 程自备补充集备补充一,导入1,作者作品介绍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小官。后罢官,周游列国,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72人。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删修春秋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
2、说,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贵族统治,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很大。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的书。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必读书。论语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文字简短,精练质朴,含义很深,不少句子被人们当作格言而奉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导语:本课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语言简练
3、,含义深刻。学习时要熟读、深思、牢记。三、正课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全班齐读课文,教师纠正4,请学生翻译课文,翻译方法指导:要弄懂每个字的含义;把古代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双音节词;弄清虚词的用法;补充适当词语;调整句子的语序;揣摩句子的语气。,指名翻译课文,教师纠正。四,探究质疑:本文所选十则有的谈到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有的谈到思想品德的修养,请具体分析。明确:1,谈学习方法、态度和为人态度,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2,古代治学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3,谈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4,谈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5,谈学习态度,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6与7则,谈学习态度,要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8,谈思想品德修养,鼓励门人为实现“仁“而奋斗。9,谈思想品德修养,面对利害关系,遇到事变关头,方能见君子的操守。10,谈思想品德修养,为人处世之道。五,联系自己生活体验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六,小结课文七,作业布置:1,背诵并翻译课文。学生讲自己所了解的孔子介绍各家学派代表人板书设计论语学习方法、态度品德修养课后反思围绕本课达成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反思学生以前均能熟练背诵,课上学生练习翻译,但重点字较多,学生要记起来任务较多,需要不断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