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文两篇课题短文两篇课时第二课时(总第 课时)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的建筑艺术。2、积累一些常见到文言实词、虚词。3、体会文章严谨的结构和优美的语言。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黄鹤楼和于园两种建筑风格的美,由此品味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重难点重点: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难点:欣赏文章的结构美和语言美。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2分钟左右)1、以于园图片引入。2、出示教学目标。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1、出示自学提纲。(1)收集资料,关于作者和作品。 (2)正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积累生字词。(3)译读课文,结合注
2、释试译课文,突出重点词。(4)精读课文,思考: 于园并非人人都能进去,从文中那一句话可以证明?于园奇在何处?从哪些地方进行了描绘,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除了介绍磊石之奇外,还写了哪一处景致?你喜欢吗?为什么?“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作者在全文的结尾处也写到了瓜洲众多的园林亭榭。它们都和于园一样,是凭借巧夺天工的假山而闻名。原因在哪儿呢?2、学生自学。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3、教师检查学情,不指导、不提问、不干扰。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1、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见教参)“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园中无它奇,奇在磊石”。 从前到
3、后的空间顺序.“再后一水阁”,它让人如置身山林之中,回归大自然,惬意,心旷神怡。三个方面的因素:来源于自然之石、能工巧匠的一双手和园林主人高超的艺术构思。 从于园到扬州众多的园林,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精致奇巧,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2、合作解决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3、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重、难点。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一)解词: 1、富人于五所园也2、非显者刺3、奇在磊石4、缘坡植牡丹、芍药5、幽阴深邃6、颓然7、碧窈8、俱以假山显9、憾 重要虚词:1、主人处处款之2、以实奇3、俱以假山显4、坐其中(二)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三)默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学习了-2、我今后在古文学习方面应该改进的是-六、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1、背诵第二自然段。2、做文言知识卡片。讨论补充记录板书设计于园说明顺序 -从前到后奇-自然之石 艺术构思。古代园林建筑精致奇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