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叙事角度与时间课型新授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日期上课日期教学目标1、明确作文叙事角度与叙事顺序的重要意义。 2、能够准确、生动地运用以上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1、学会用第一、二人称进行写作的方法。2、能使用倒叙与插叙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 表达方式
2、就是常见的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二、叙事角度第一人称叙事法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第一人称的作用:是事件的见证者,是文章的线索人物 ,也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体现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第二人称叙事法第二人称常用于书信,一般记叙文中很少通篇采用,但在叙述过程中,像是作者直接与读者对话,便于直
3、接抒情,在文章的某个局部,转变为第二人称。好处:增强文章情感,便于抒情,引起读者的共鸣。 第三人称叙事法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好处:使文章客观真实,更使人信服。教学过程设计三、叙事时间顺叙法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就会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倒叙法倒叙并不是把整个
4、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插叙法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
5、。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补叙法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分叙法详叙法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 略叙法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课堂小结叙事方法的多样化,能使文章更有表现力。练习与作业从近期发生的事,根据表现手法的不同,写一篇作文。 要求:.不需要完整的故事;.需要具体的描写、恰当的修辞、适当的联想,写出人物性格和内心状态。.700字以上 板书设计叙事时间:顺叙、倒插、插叙等。叙事角度:你、我、他。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