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科技在身边教案鲁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1、引领学生感受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让学生领略现代科技的神奇力量。帮助学生了解科技尤其是现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理解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归纳、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从而自觉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品质。二、教学整体设计理念:人的品德修养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在实践感悟中逐步形成的,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而科技源于生活,同样热爱科学的精神也只能在生活中形成,学生只有对身边的科技有初步的了解和切实的感受,对科技的
2、神奇和重要性有初步认识,才可能产生对科学的兴趣,才能自觉接受“科技重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从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我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搜集图片,视频资料,设计动画,力求给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刺激,激发兴趣,激荡情感。同时,践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每个环节力求在学生的交流探讨和感受中自然接受新观点,新理论,注重情感体验,还主体地位给学生。教师运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参与,积极营造和谐的,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最终使三维目标得以实现。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与自主学习:1、 图片导入:“神七”、“嫦娥一号”、“远程教育”、“磁悬浮列车”等图片师:介绍图片欣赏完图
3、片,你可以强烈的感受到什么的伟大力量?现代科技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现代科技的无穷魅力。2、展示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3、自主学习、小试身手: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请学生自主学习,然后独立完成,最后请学生回答【设计思路】用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有视觉冲击力,能激发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再进行合作探究,符合认知规律。并能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二)、合作探究:科技与生活1、观察生活,科技给生活带来哪些新变化?(学生交流回答)2、共同探讨:科技与生活的关系(结合教材,合作、交流、探究、回答)3、展开想像的翅膀:10年、20年、50年
4、后的生活是什麽样子?(交流回答)4、视频:我的未来不是梦(用动画的形式,展示未来的生活,感受科技对生活的神奇力量)5、结论展示:科技是梦想变为现实【设计思路】生活离不开科技,探究科技对生活的作用,必须从生活入手。通过观察、探讨、想象、视频展现未来的生活,一步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和感受到科技就在身边,科技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三)、合作探究:科技与社会发展1、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资料及图片师:科技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科技与社会又有什么关系呢?(交流,回答)2、高科技产业资料:设问:资料你能体会到什么道理?(交流回答)3、共同感悟:邓小平和胡锦涛的图片和名言师:两位领导人高瞻远瞩,从国家发展战略
5、的高度深刻阐述了科技的重要意义。思考:两段名言阐述科技对物质文明还是对精神文明的作用?那么,科技对精神文明有何影响呢?4、说一说:科技是怎样丰富文化生活的?(学生交流回答、展示答案)师:说说科技对医疗卫生、体育、有何作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补充刘易斯和H1N1流感疫苗的事例。展示结论:科技促进了精神文明的发展。5、回顾奥运:水立方的资料和图片(感受科技奥运的神奇魅力)6、展望世博:资料与图片7、结论:科技是人类文明的标志8、共同探讨: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交流回答)9、及时总结:我学到了什么知识?(交流回答)【设计思路】本环节探讨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两个层次,即:科技对物质文明的作用、科技
6、对精神文明的作用。关于对物质文明的作用,通过设计袁隆平和高新产业资料,领导人的名言几个环节,使学生在交流探讨,感悟中接受结论。关于对精神文明的作用,从说说身边的文化生活开始,进而引导学生探讨科技对卫生、体育,各项社会事业的作用,延伸到奥运和世博,一方面提高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增强时代感,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问题,使政治学习符合时代性特点,拓展了教材内涵,实现了思品课的教学目标,即:服务生活。(四)、学习榜样,落实行动1、视频资料:酒后禁驾器的发明。2、想象天地:你准备发明什么样的科技产品,使你未来的生活更美好?(学生展开想象,交流回答, 教师鼓励学生回答)3、收获与感悟:(学生交流回答)4、教师寄语【设计思路】在懂得科技的作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情感,最终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是本节课的最终教学目标。但是,学生存在着“发明创造是科学家的事,是长大以后的事”的错误认识,因此,设计了“学习榜样,落实行动”的环节。澄清模糊认识,激励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有所发明创造,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