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2、五柳先生传 课题 22、五柳先生传 授课类型新授课一、教材分析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的一篇自传,从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情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这是一篇经典文言作品,蕴含着丰富浓厚的感情和博大精深的思想,是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格修养的活教材。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级的古文学习,已具有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也对古代志趣高雅的隐士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此,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试译并熟悉课文,后设置问题,让学生感知陶渊明的高尚人格。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
2、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的独特个性。教材中有“大致读懂”的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才有理解与探求的可能,教师才有教与导的依据。 三、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3、了解传记的基本特点。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难点 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言设计同学们,古人常说“文如其人”,意思是透过一篇文章,我们大致可以感觉到作者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我
3、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这一个性?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二、出示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2、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3、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4、体会课文中“不”字的妙处。 二、预习检测嗜 辄 吝 褐 箪 汲 俦 觞 瓢 屡 娄 欤三、疏通课文四、导问探学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3、“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最后一段“赞”有什么作用 ?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
4、了一个怎样的形象?5、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6、“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最后一段“赞”有什么作用 ?五、导法乐学1、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总结“不”(否定句)的作用: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2、讨论一下五柳先生传是不是作者的自传?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
5、写的自传,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六、小结:1、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 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人生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精神状态晏如也;“不戚戚”“不汲汲”、师生共议,评析人物形象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总结: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作者如何评价他的?赞语主要概括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赞赏其不愁贫贱,不求富贵,怡然自乐,返璞归真的生活节趣。七、课文主旨: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
6、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板书设计】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隐者心情好读书 不求甚解-读书悦己性嗜酒 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处于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环堵萧然 宴如也-安贫乐道 (人格高洁)赏著文章自娱 忘怀得失淡泊名利六、练习及检测题1、本文选自 作者 名 字 自号 私谥 , 著名诗人。2、给下列字注音:辄( ) 吝情( ) 箪( )瓢 晏( ) 欤( )嗜( )短褐( ) 黔( )娄( ) 汲( ) 俦( ) 觞( ) 3、解释词语。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 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 不汲汲于富贵 汲汲: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俦: 衔觞赋诗 衔觞: 亦不详其姓字。 详 : 亲旧知其如此。 旧: 或置酒而招之。或:_ 置:_颇示己志。 颇:_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萧然:_七、作业设计1.课本172页一、二题2.练习册第22课作业。3、背诵课文